APP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

2021-12-27徐勇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5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徐勇强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环境监测站,四川 自贡 6431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探索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有效提升了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但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不断升级,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逐渐凸显,这也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不断地强化监测质量管理,使监测得出的数据更加精准,更好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当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需要加强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在开展环境监测时,因为监测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设备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制定严格的内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使工作可以高效开展。但当前很多环境质量监测机构重业务,轻质量管理,通过了市场监管局资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都根据《评审准则》等有关法规,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是要想将这一体系有效运转,并起到良好的质量管理作用,是一个长时间的学习、磨合以及提升的过程。监测机构受到人员、技术、环境、经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全面执行,运行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质量保障的作用。

关于外部监督体系,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法规、办法,环保部门也制定了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管理规定,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但在监管的覆盖面、深度及频次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1.2 环境监测机构仪器设备的升级改造和维护管理需要加强

现今新型设备和技术不断普及到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这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优势,但不少环境监测机构受资金、成本及人员素质、实验室环境条件的限制,旧设备不能及时淘汰、更新换代,新型仪器无力购买或因使用成本过高,不敢采用,仍然使用传统设备进行监测,为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

1.3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其范围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法律等多个学科,这就对监测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监测技术,而且对涉及的其他学科也要熟悉和掌握。同时环境监测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经常有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的实施,因此要求监测人员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监测技术的发展。但当前不少环境监测机构对监测人员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受制于经费和工作的影响,不少是走过场,做完培训记录了事,造成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技术上“吃老本”,业务能力没有提高,监测工作不能满足不断更新的环境管理要求。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完善策略

2.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2.1.1 监测机构内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环境监测机构要根据《检验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评审准则》等要求,制定出本机构的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根据监测机构的人员、实验室、工作目标等条件,编制出与本机构运行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首先管理层要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并宣贯到每一个员工。要提高质量负责人的地位和话语权,使其能充分行使质量管理权限。监测机构要有针对质量体系运行的奖惩机制,并落实到位。在运行中根据法规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2.1.2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力度

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的外部监督,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把准入关,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动,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如提高飞行检查、地区交叉检查、样品考核的频次和范围,提高惩罚力度,推动行业质量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求环境监测机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自觉地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运行。

2.2 促进环境监测机构仪器设备的升级改造,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

环境监测机构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是监测数据准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有效地提升环境监测管理质量,就需要加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并管理、使用好现有设备。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上岗考核以及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都对仪器设备有相关要求。但其中缺少促进监测机构设备升级换代、强制报废老旧设备的要求,导致部分监测机构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延长设备使用年限,没有提升改造监测条件的动力。因此,市场监管及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借鉴经信部门推动企业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一方面加速新方法、新标准的实施,强制淘汰老旧标准,另一方面对率先使用新方法、新技术的监测机构,予以一定政策的支持,借此推动监测机构仪器设备更新换代。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第三方仪器检定机构的管理,使仪器的外部检定起到保障仪器使用性能的作用。在提升硬件的同时,环境监测机构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期间核查等管理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提高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者的能力、权限

质量管理者的能力、 素质和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一方面要求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监测工作经验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才能承担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要给予质量管理者相应的管理权限。目前多数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者没有进入最高决策层,其地位略高于中层管理者,但与其承担这个机构的质量责任相比,位置比较尴尬,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往往要经决策层同意后才能实施自己的管理意愿,造成质量管理工作的延后,甚至放弃。因此,要将质量管理者纳入环境监测机构的最高决策层,并赋予其质量管理工作的最高权限,确保质量管理者能带动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2.4 提升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为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环境监测部门在招收监测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严格地对其进行考核,招收专业对口,能力和综合素养都优异的监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遵循“持证上岗”的原则,要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如制定学习、培训制度,业务技术、监测质量考核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监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监测质量等方面的考核。同时,上级单位在对检测人员进行考核之前,要为检测人员提供明确的要求,环境检测质量必须要达到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升职、职称评定等挂钩,促使监测人员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确保监测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员条件。

2.5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应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如现在多数环境监测设备都配备了电脑,具有数据储存和传输功能。环境监测机构可建立质量管理平台,将监测设备与平台互联,质量管理人员可随时调取仪器数据查看,掌握仪器设备的状态,监督监测人员是否按规范操作。一旦发现违反质量管理的行为,可立即在平台上发出警示,并告知相关人员。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减少质量管理的工作强度,方便质量管理要求,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

3.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环境监测数据准确的保证,一方面环境监测机构从决策层到普通员工,都要主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从日常工作抓起,强化质量管理措施,形成高效、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要推动相关法律和规范的更新,加强监管力度,共同推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