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学生的德性培育

2021-12-27李宁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初中德育

李宁

[摘要]德性作为一种个体内在的精神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它作为一种优秀品格,是支持个体不断成长进步的内在动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而德性培育正是以努力将学生培养为表里如一、不屈服于外界干扰的个体为目的,使学生能把对规则、标准的遵守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心灵成长。通过对学生德性的培育,他们能不断改正不足,实现自我管理,抵制外部的各种不良影响,成为有自主意识的、勇于担当的、富有道德的个体。

[关键词]初中德育;德性培育;自我教育

一、德性的概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体现,德性培育恰好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很多老师常将工作重心放在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的问题上面,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如何遵守规则等方面的内容,把德育工作简单化、片面化,认为学生只要遵守外在的規则,即完成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对自身的审问,忽略了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其精神世界的塑造。

规则自然必须遵守,但这并不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全部,也不是学校生活的全部。趋利避害的本性,让学生期待老师的奖励,恐惧可能的惩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对规则的遵守很容易只停留在表面,在有督促、有监督的前提下努力表现自己,去博取老师的夸奖。一旦脱离外界的监督,学生就会呈现另一个自己,“小我”就占据上风,在处理事情时就会向自身利益最大化方面倾斜。

柏拉图曾说:“德性是心灵的秩序。”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人向善。德性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是一种稳定自觉的存在,是一种精神品质。它体现了学生从“要我这样做”变为“我要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的一个逐步提升思想认识的过程。德性作为个体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存在形式,是支持个体自觉向善并促进其落实以行动的宝贵内在力量。

二、如何实施德性培育

对初中生进行德性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巩固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德性培育:

(一)要强化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认知

道德上的认知指个体对道德规范、原则的认知,其内容是广泛的,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包括个体基于道德所做出的判断及其自身道德方面的追求、抱负。德性培育是一个立足于实践的过程,个体只有强化道德上的认知,才能谈得上在实践中去提升自我的德性。

教师可以从“礼”的角度入手来强化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认知。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教育关乎个体道德的修养、人格的健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加强“礼”的教育,无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莫大的益处。由于成长环境、家庭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我校有不少学生存在缺乏礼貌的问题,不懂什么是礼貌或不重视礼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不讲礼貌的错误,更要着手强化他们对礼貌的认知,要让学生除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要明白犯错的原因并思考应该怎样去改正。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做出良好礼仪示范,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合适的形式、方法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养,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定期举行有关礼仪的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礼仪、礼仪的渊源、礼仪的重要性;和学生一起协商制定有关礼仪的班级公约,给学生明确的行为指引;定期选出班级的礼仪之星、礼仪进步之星,给学生以积极地肯定和鼓励;结合自身教学内容,呈现古人礼仪的真实情态。这些教育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中时时感受到礼的熏陶。

【案例一】一次笔者刚上课,学生思睿喊着“报告”进来教室。她见笔者正发出上课的指令,就停在讲台前,和同学一起喊了“老师好”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反映出了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对上课礼仪的遵守。笔者让思睿分享一下当时这样做的想法,她说道没想很多,就是想着不能因为自己打扰大家的正常上课秩序。这其实就是对人与人相处礼节正确认识的表现。

【案例二】学生亦涛一天晚上在QQ上给笔者留言:“老师,我语文《学评》没有带回家,可以明天补做吗?”因为想让他吸取教训,养成带好作业的习惯,我回复他:“不可以,自己想办法找同学解决,答案可以写在纸上。”他回复道:“那好吧。”这件事情看似已经结束了,但笔者还是纠结其中,不是因为笔者看似不讲情理的处理意见,而在于他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于是笔者决定和他电话联系。笔者问他:“如果李老师答应你的请求,你会怎么回复?”“我会谢谢老师。”“因为我没有答应你,你心里很不爽,是吗?”“是的。”首先,笔者很感谢他的诚实,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回复“谢谢”时,就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表达谢意吗?也未必,更多是一种自我庆幸。所以,在他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充满不快,对别人充满怨恨,而不是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而反思自己。教师平时总在教育学生要讲礼貌,什么才是真正的“讲礼貌”?真正的“讲礼貌”已经潜化为个体内在的东西,是随时随地都会自然流露出来的那种礼节,遇事多反思自己的那种教养。

因此强化学生对道德的认知,需要从这些日常小事入手,正所谓“时时为教育,处处是引导”。

(二)要健全学生的道德方面的情感

道德方面的情感是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处理道德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它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是相一致的,道德情感的健全就是修正原有的与正确的道德认识相违背的情感的过程。

情感主义创始人沙夫兹伯利认为情感是道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个体对道德的价值判断。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自身的评价,培养其积极的情感。

【案例三】我班的图书角是大家轮流值日管理的,时长为一周。当值人员不仅要负责图书角的整洁,还要负责及时更换大家感兴趣的图书,并填写图书角管理日志。与大部分同学写日志时埋怨大家乱摆放书籍、很难满足同学的阅读兴趣不同,学生俊轩在日志里这样写道:“当我看到图书角因为我的劳动而变得整洁,让人看上去很舒服的时候,我心里太高兴了。当我准备的书籍得到大家的喜欢时,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反之,我就要反思自己,思考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准备更多人喜欢的书籍。越忙碌我越快乐。能为同学们提供方便,是我的荣幸。”从他的分享中,我们读出了一种积极的力量,他把如何更好为同学服务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是值得其他学生学习和反思的。

同时,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所自然流露出来的发自内心的友善态度,也是一种健全的道德情感。麦克考比认为:“道德的起点就是尊重别人的权利。”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便是教会学生去尊重他人。健全学生道德方面的情感还可以从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进行。

【案例四】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面对某些不够聪明的学生时,其他学生常常会以一种瞧不起、嘲笑的口吻说他们很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及时制止这种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剖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优点,都可以成为具有自己特点的有用之才。教师应该把这种对他人尊重的意识深刻在学生心中。当尊重他人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成长、壮大后,他就会自觉地做到尊重他人。

我们在媒体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公司对没有完成相应任务的员工进行处罚,有的被罚跪,有的被当众责骂……其负责人还以“促进员工成长”为理由振振有词,冠冕堂皇。作为教育者,教师可以以“如何做一个尊重别人的人”为议题,进行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错误行为,虽然不是人人都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是蜡烛也自有属于它的光辉。紧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身边不够聪明或有很多缺点的同学。

(三)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方面的意志

道德方面的意志是針对个体在实现其理想、履行其义务的过程中,面对一系列的困难、挑战,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品质,它直接影响个体道德行为的落实。

在实际教育中,面对学生迟到、不认真值日等情况,很多老师会采取惩罚的方式,来作为对其的警告。长此以往,学生在做事情时往往会把避免老师的惩罚这一消极思想作为原始出发点,而不是以“我要努力展示最好的自己”这一积极进取的想法作为动力。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困难、挑战时,往往也会消极对待,这不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增强。教师要多用鼓励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决心、信心与恒心,进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

【案例五】俊诺是笔者初一刚接手的班级中的一名看似一无是处,让人感叹“老大难”的学生。因为他家离学校比较远,迟到几乎成为家常便饭,在文明班级的评比中多次拖了班级的后腿。同时该生性格比较内向,与同学相处得也不好。但笔者坚信没有一个学生是甘愿自暴自弃的,于是有意发动学生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创造各种能表扬他的机会。一天,笔者上早读,他居然没有迟到,而且身上大汗淋漓。在笔者的“眼色”下,全班同学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在午饭后和他聊天,才明白他因为想参加运动会1000米的比赛,为班级增光,早上是从家里跑来学校的,所以满身大汗。而且他决定,运动会前一定要坚持,挑战自己。随着他规矩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也努力在改变自己,不断收获着成就感。

(四)要落实学生的道德方面的行为

道德方面的行为指个体经历了道德方面的认识提高、情感健全、意志增强的基础上,在生活实际中的行动,其是个体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有意义的行为。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志愿活动是一种不谋求回报的服务性、奉献性的活动。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在奉献爱心的点滴中,更深刻感受与人为善、平等尊重的道德情感,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进步和内在的满足感,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案例六】学生云菲图书馆志愿活动分享:现在,我已经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它相当于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我走进图书馆,拿着报纸和杂志,与同伴一起将它们整齐的摆放在书架上。有时候刚放好,就有同学过来借阅,会觉得自己的一份努力、一份热心并没有白费,在这一刻我甚至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荣誉感。我们每次整理完书籍后,看到书架上的书由杂乱无章到有条不紊,自己的心中有种说不上的愉悦,有可能是看到大家一起努力后的成果,心中有种藏不住的喜悦吧!

综上所述,实施德性培育的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重视学生的德性培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初中学生的德性培育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进行的一项持久的工作,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施建平. 在活动情境中培育德性人格[J].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1).

[2] 程红艳,孙永敏,卢丽洁. 正义感与公民德性的培育[J]. 当代教育论坛,2013(6).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初中德育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职校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