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及灾害防治

2021-12-26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勘查

蓝 强

(福建省核工业二九五大队,福建 龙岩 364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工程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包括质量上的要求以及数量上的需求,水文地质问题是影响工程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文地质问题类型较多,致害因素也各不相同,所引发的后果也较为复杂,会通过影响地质结构,土层承载力,土壤硬度等,致使局部区域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提升,地质环境大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生态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也会导致工程建设的开展受到影响,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以及工程施工的质量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上升,收益进一步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工程建设行业的优化发展。水文地质问题潜在的威胁以及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视不可估量的。综上所述,需要深入的探究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灾害防治的措施和手段,来实际的控制水文地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合理的控制和预防影响水文地质的因素,监测以及评估实际的自然条件和影响因素,将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提升水文地质的稳定程度,保证岩土地层的承载能力,以及保证土壤的硬度,构建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的环境,减少影响工程建设施工稳定性的干扰因素。

1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1 地下水上涨引发问题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具体问题之一就是地下水上涨问题,导致地下水出现明显上涨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和水利工程等,自然因素包括降雨、河道变迁、海平面上升等。地下水出现不断上涨,改变影响局部区域的水文地质结构,土质受含水量的增加进而影响硬度及其强度发生变化,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地基基础被软化,土质结构明显松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局部土壤盐碱化、沼泽化等,并且由于土质松动,一旦被雨水冲刷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危害性大大增加。同时也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开展,项目的地基稳定性大大降低,工程建设开展的安全系数也大大减少。

1.2 地下水下降引发问题

造成地下水下降的因素以人为因素为主,基本都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发的。例如,建造堤坝,阻断上流水下流,导致下流的地下水减少,进而地下水位下降;开采煤矿等地下资源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以及为保证开采的安全性以及开采的质量,会抽取大量的地下水;部分地区为满足生活的用水需求,大量使用地下水,这些都造成地下水位逐步下降,进而引发地裂、地陷以及地面沉降(见图1)现象等,地质的不稳定性强化,同时又诱发增加了地震发生的概率,并且地下水过度使用,也会出现枯竭的情况,对该地区的正常生活以及该地区的生命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也大大提升,既不利于当地生态和谐稳定的维系,也不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并且也对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形成巨大阻滞[1]。

图1 地面沉降

1.3 地下水频繁升降引发问题

地下水水位的高低变化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浇灌,人为抽取,自然雨水,自然干旱等,因此,地下水的高度会处于一种较为不稳定的状态,出现频繁升降的情况,这导致这一区域内的岩土体出现变形,并且变形不均匀,土壤的平整度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土层的承载能力也会大幅的下降,极易引发建筑受损。

1.4 地下水压力引发问题

地下水压力的变化也主要源于人类活动,主要就是在项目建造如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取传统的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导致出现局部挤压情况,进而导致地下水的压力发生突变,在施工前勘测以及计算所确定的岩土层承载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很可能导致局部承重结构出现变化、受损,工程的施工稳定性下降,施工危险系数提升,出现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项目工程出现停滞状况。

2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 做好环境监测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基础操作就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在掌握较为具体准确的地质信息水文信息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以及避免引发灾害的因素,做好防治准备,降低水文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将水文地质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水文地质变化程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实质性降低,保证工程的开展更为安全顺利。

首先做好环境中雨水量监测工作,该区域实际的降雨量,对于地下水流量、水位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水位的突变引发土质疏松,土壤软化等情况,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情况,因此,需做好雨量的监测,严格记录具体数值以及变化情况等。

再对环境中的岩石土层变化开展监测工作,岩土体的变化不是固定的,可预测性有限,但是对于水文地质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同时对工程的施工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监测变化的具体状况,例如裂缝、滑坡、移动等。

最后对环境中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水文污染情况,记录污染的程度,污染的结果以及污染的影响等,监测土质污染情况,同上,这两者受到污染,对于水文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的稳定性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工程而言增加了地基出现被腐蚀的概率,地基极易出现损坏情况[2]。

2.2 做好地质结构勘测

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就是地质结构地质条件符合施工的要求,能保证施工的稳定性以及施工的安全性,保证该区域土层的承载能力达标,做好地质结构勘测,能更为清晰的认知到地质结构的具体内部的情况,掌握水文地质目前的结构情况等,了解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处理加以改进,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勘测者的专业性以及勘测器材工具的精准度。

2.3 做好数据分析和应用

在获取实际的降雨量信息和地质结构数据信息基础上,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罗列整合,交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以及分析,获取结果,得出最终结论,最终数据,最终信息,与项目的设计方案相应数据进行比对,确定这一施工环境与施工要求的实际差异,以及通过相应的技术和进一步的分析,确定能否开展施工,确定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意外,做好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措施。在此分析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环境污染这一因素的分析,其严重影响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项目施工的安全性,项目工程使用的安全性等。

2.4 做好水文地质评估

水文地质评估的主要内容就是,评估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项目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对地下水溶解岩土体的程度进行评估,地下水成分会根据所处的区域以及环境有所差别,对于岩土体的溶解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是毫无疑问,都会由于岩土体长期浸泡于地下水中,以及受到地下水的干湿交替不断冲刷会出现不同程度岩土体破坏的情况,岩土的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结构的稳定都会受到影响,需根据获取的信息以及测量的数据,对此进行评估,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

评估水文地质对岩土体的膨胀作用,岩土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过于强烈的热胀冷缩影响之下容易产生裂缝等,由于结构出现破坏,本身的稳定性以及坚固程度都会出现变化,整体趋向脆弱,能够支撑的重量以及压力较为有限,很大程度限制了工程的建造。

对地下水水压进行评估,水压的实际作用就是支撑岩土层,强化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承载的稳定性,而一旦水压出现变化,整个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水文地质结构处于变化状态,容易引起地震,砂土液化等现象,需要对地下水水压加以评估,保证其稳定性,将其变化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对工程项目造成影响,保证工程能够顺利推进。

2.5 做好地下水水位和水压的勘查工作

地下水水位和水压的勘查工作是必须进行的,通过定期的勘查记录数据,分析其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规律,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进一步的分析工程项目设计以及结构需要进行的调整,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施工的最佳时期,选取的材料要求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施工的后续开展做好铺垫,避免水位水压变化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以及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应避免地基出现被侵蚀、渗水的情况,地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项目整体的稳固性以及使用安全性亦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引发构筑物开裂破损等状况。

3 结语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实质性的全面性的了解问题的致使因素,问题的具体影响等,既清晰其防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清晰防治的探讨方向,在此基础上,开展灾害防治研究,才能保证言之有物,才能保证研究的方向正确,研究事半功倍,也进一步的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水文地质岩土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