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探究

2021-12-26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8期
关键词:矿坑泥石流矿山

廖 静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测设计院,贵州 贵阳 550000

矿产资源是一项重要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此外,随着时间推移,生态问题将会加重,这会对周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对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内容的探究。

1 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种常见形式

(1)崩塌滑坡。矿山资源开采是一项复杂工作,具体开采时会受到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例如,突发性体质灾害,崩塌滑坡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该项地质危害巨大。依据崩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土质崩塌和岩质崩两种类型。目前,现代矿产资源开采期间,通常采取崩落法完成相应开采作业,这种方式在具体应用时相对稳定,而且不会对矿山地质造成严重影响,但是,为了确保开采作业安全进行,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护,减少意外发生[1]。

(2)采空塌陷。矿产资源开采期间发生采空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矿山挖掘时不合理造成的,在进行矿产资源挖掘时,会形成孔洞,这也会导致岩土层水失去重量支撑,从而导致地面发生塌陷事故,危害巨大[2]。从大量的实践经验来看,采空塌陷主要存在于地下矿石区域,由于地下矿上开采时需要挖掘区域多,因此,形成孔洞几率大,如果在进行矿山开采时,为采取合理保护措施,不仅会影响矿山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此外,采空坍塌还会引起山体发生严重偏移问题。

(3)泥石流。矿山资源开采期间可能还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而泥石流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泥石流地质危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引发泥石流诱发的原因有如下:第一,山体整体分布均匀,陡峭山体容积累大量雨水,容易引发灾害。第二,堆放大量固体堆积物,这将会导致雨水流通被堵塞。第三,暴雨频繁区域容易引发泥石流灾害[3]。

2 分析引起矿山地质灾害的因素

2.1 地下水改变

矿山所在区域地下水位可能会发生较大波动,这有可能会引起地质灾害,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矿坑出现突然涌水。因此,为了提高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要科学预估矿坑涌水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预估矿坑涌水量之后,受外部因素影响,会发生显著改变,如果超过了预估涌水量,将会引发严重问题,造成巨大危害[4]。此外,如果矿山所在区域内,地下水水位发生突然变化,将会导致坑内发生溃沙涌泥现象。矿山开采过程中如果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不仅会含有大量水,而且还会堆积大量的石屑和泥沙等各种位置,这容易导致人员发生伤亡,也会毁灭矿山。

2.2 岩体变形

矿山开采期间,受外部作用影响,经常会导致岩石体发生严重变形问题,这也是引发地质灾害问题的一项重要因素,最为常见问题就是,在进行开采期间容易出现坍塌事故[5]。例如,针对矿山踩空区,如果预留矿柱遭受到破坏,或者预留矿柱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支撑要求,容易引起地面塌陷事故,尤其是针对矿体埋藏较浅的区域,更容易发生塌陷问题。对于埋藏限度较深区域,若崩落采空区未进行回填,容易引起大范围塌陷。

除此之外,如果矿坑岩石遭受较为严重的地坑应力影响,则会引起严重收缩问题,矿山开采活动会导致矿坑周围岩石产生较大空间,这将会导致岩石会从急剧收缩状态转变为应力释放状态,这会引起岩体发生飞溅和破裂问题,这将会对周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与此同时,矿山开采期间容易引起矿场边皮失稳、滑坡、岩崩等各种问题,尤其是在露天矿开采中,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十分常见。

2.3 矿体内部因素

矿体内部因素也会引起矿区发生地质灾害,地热、瓦斯爆炸、矿坑火灾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危害十分常见。进行采矿期间,如果未依据矿山开采具体情况,为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通风,可能会导致矿井内瓦斯聚集,在瓦斯达到一定极限后,容易引发爆炸,爆炸的发生不仅会毁坏矿井,而且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3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合理措施

3.1 合理应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

持续开采矿山资源会导致矿山会出现大规模空区现象,这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危害巨大。在矿山开展期间,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矿区问题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经常会采取矿山地面减沉技术治理。该项技术应用就是通过对厂砂炉渣、砂、尾矿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对矿山开采后的空区进行填充,通过上述方式处理,避免矿区发生地面坍塌、变形、沉降等各种不同类型灾害,降低矿山开采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不良影响[6]。从地质环境角度来说,地面沉降会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例如,将水会冲刷发生沉降的地面,破坏周围土层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危害。合理应用矿山地面沉降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大幅度减小沉陷地表面积,降低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免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洪流等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3.2 采取种植复垦技术

矿山开采作业进行期间会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在治理上可以采取种植复垦技术完成治理。在实际作业开展期间就是对通过复垦填充方式对发生塌陷的区域的处理,利用煤矸石等不同类型材料进行填充,同时,要可以在复垦区域范围内大面积种植草、树木,通过大面积种植能减少水土流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注意的是,在对填充区进行复垦种植时,要适当提高点压实处理,提高地基密实度,确保复垦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达到期望要求。此外,要在边坡区域对植被种植复垦技术进行应用,该项技术是避免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合理措施。通常来说,边坡植被恢复,针对不同度数的边坡,在处理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度数的边坡的处理方式

3.3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结合矿山地质开采具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使矿山地质开采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违规开采行为进行治理,而且还要进行惩罚,如果情况严重,要追求相应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对相关人员进行约束[7]。除此之外,不仅要加强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治理,而且还要提高矿山资源开采方面的准入门槛,在开采矿山资源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针对矿山资源开采企业、工作人员等各项内容都要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参与到的矿山开采的企业具有资质,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环境治理能力可以达到标准规定要求,如果经过审核,发现任意一项指标没有达到要求,都不得开展矿山资源开采作业,以免由于开采不合理,引发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3.4 构建多部门联合治理与监测体系

为了合理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要提高对矿山开采作业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可以组织林业、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监测矿山开采情况,构建矿山地质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组织,而且要给组织赋予执法权,保证能够实现对矿山开采闭坑的矿山地质治理作业的全面监督,提高作业开展的执行力和针对性。此外,还要通过动态方式对矿山周边地质环境的地下水、土壤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整改,从源头入手,实现度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治理,修复生态环境。

3.5 落实地质环境保护,做好恢复治理作业

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一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严格依据国家相应规范要求,完成相应开采作业,避免出现违规开采问题,尤其是对于坡脚及颇高等特殊位置处,要严格依据事先设定好的方案开展施工。在进行矿山开采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土、废渣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针对这些废弃物,要严格依据要求堆放和处理,同时,要提高管理力度,避免由于矿山开采,引起泥石流、扬尘、滑坡等各种不同类型危害。如果发生灾害,必须积极采取合理措施恢复治理,要实施监控地质灾害区域情况,加强监测点监察作业,构建矿山监测系统,严格依据标准监测,依据监测情况,随时治理危险区域。

4 结语

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要依据地质具体环境,适当调配,要落实好各个环境,尽量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证矿山开采作业顺利进行。在保护地质环境时,相关工作人员要从整体入手,完成相应分析工作,采取合理措施科学判断地质环境,减小地质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修复。

猜你喜欢

矿坑泥石流矿山
矿坑充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泥石流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