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县域实践研究
——以凤冈县“双有机”为例

2021-12-25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凤冈县全域县域

李 娟

(中共凤冈县委党校,贵州 凤冈 564200)

1.引言

“双有机”(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是凤冈县在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过程、从自身处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困境中,突破小县城乡村振兴的瓶颈以及凤冈探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进入新时代后,凤冈县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中根据县域实际以及县域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而提炼出来的,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县域经济中的实践表现和实践创新。

2.“双有机”的内涵

“双有机”就是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它是从凤冈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凤冈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高远定位出发,旨在解决人民幸福不幸福和经济发展不发展的矛盾问题;是从凤冈关于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提炼、继承和创新;是从凤冈县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处理“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的关系、解决“生态”和“发展”的矛盾和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践中不断提炼而成。“全域有机”就是县域内以及生产域、出品域、销售域、食用域等方面的有机化;“全产业链有机”就是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和在整个生产和消费的链条中,有机全渗透,各个环节全有机。

3.“双有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县域实践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以对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乃至对全世界高度负责的人类情怀和使命担当,准确把握我国环境容量有限、资源约束趋紧、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直面经济粗放增长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社会风险等问题,科学判断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转型的时代潮流,以史为鉴遵从规律、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工作,以实践为标准检验真理,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凤冈县基于绿色发展的实际,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从处理生态和发展的矛盾找出路,到形成两者有机统一的发展经过,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以及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背景下,立足凤冈实际提炼出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的“双有机”发展战略。

3.1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观是形成“双有机”的实践导向和发展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基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总结和提炼而成,是生态—生产互促溶融的新发展观。其体现生态与生产关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一是“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即以巨大生态破坏代价换取粗放型经济发展;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以金山银山换绿水青山,即放缓甚至暂停社会生产以养护环境、实现生态的自然修复,或将巨额经济发展成果用于生态人工修复和环境整治;三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变增长方式和追求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良好与生产发展的和谐统一、良性互动。凤冈县在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政策,到新时期形成以“绿色”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党的十八以来,凤冈县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方式,形成“良心产业,有机凤冈”的发展方向,最后形成“双有机”。“双有机”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探索解决好“生态”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域有机”就是守住“生态”这条底线,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体现。全域有机是以“域”为范围,以“全”为目标,“域”是县域内各个乡镇要完成有机土地认证面积达到一定的比例,最终形成县域范围的有机化;“全”是生产域、出品域、销售域、食用域等方面有机化的目标。全域有机实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产业链有机”就是守住“发展”这条底线,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中“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实践体现。全产业链有机是以“产业”为基础,以“链”为关键,“产业”是一二三产业以“绿色、有机、低碳”为核心的发展内容,“链”是一二三产业如何有效地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以什么样的内容发展和走什么样的路子决定产业发展回馈给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一二三产业之间如何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截止目前,凤冈发展“双有机”有效治理了农村面源污染难题,有机产品基地规模30283.36亩,有机种植业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51%。先后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等荣誉称号。由此可见,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双有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导向和发展思路,同时也体现了“双有机”的形成和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县域实践。

3.2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惠民观是形成“双有机”的价值旨归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保证人民能够从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得到实惠,发展成果有全体人民共享。这彰显的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生态与民生融合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共建共享的惠民观。进入新时代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需要上,如饮水安全、居住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重要突破口。

凤冈县不管是在地域上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上,都处于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地区。进入社会矛盾转型期的凤冈,一方面要转变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一方面要做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探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以及在顺利完成国家第三方对脱贫攻坚验收评估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效的实践中形成“双有机”的发展理论。“双有机”的全域有机不仅是在各乡镇打造有机环境的氛围下,而且要发展涉及面更广、更全的范围内的有机,“域”的范围就是为解决凤冈县人民从“吃饱”到“吃好”的高质量转变,解决各乡镇因发展需要而更加注重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矛盾;“全”的目标是在满足“域”的范围上,让更广更全的县域有机,也就是全域有机不仅是地域有机,更是县域有机,地域有机是解决本土人民的现实需求,县域有机是解决县域人民的现实需求。“双有机”的全产业链有机是发展一批有机产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从产业源头(育苗等)到生产/饲养到产品成形再到产品深加工的各个环节有机化,解决从人民过去对物质生活需要到对美好生活需要转变的矛盾导向,也就是什么样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适应人民的心声和所求的问题。

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实质上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惠民观在凤冈的实践。根据上述论述,全域有机体现的人民群众共建共享,让全域有机的成果和带来的生态环境效果由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完成和享有,即最终解决的是人民的问题;全产业链有机反应的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对全域有机作出的反映,实质上就是该决策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的问题。所以“双有机”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富不富,落脚点是人民生活好不好。截止目前,凤冈县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0家,其中茶叶企业15家,大米企业3家,蔬菜企业1家,种养结合企业1家;有机认证证书35张,其中茶叶23张、粮食7张、果品1张、蔬菜1张、畜禽1张、水产2张,为凤冈县人民的生态生活福祉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由此,不难看出,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是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中汲取惠民观,根据县域人民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而形成的并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解决好人民生活好不好的归宿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3.3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观是形成“双有机”的理论格局和发展框架

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时指出: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形象阐述了自然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就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或破坏。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亿万年间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结构形式链接而成的生态有机整体。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这种系统观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是县域经济决策的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

凤冈县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森林覆盖率达67%,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不算特别明显。近年来,凤冈推进绿色发展,以“有机产品”为基点,辐射一二三产业的各个环节,引导市场节约资源,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引导人民转变消费观念,追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茶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茶旅一体化”和“农旅一体化”是凤冈坚持“双有机”理念为引领而发展起来。“茶”“农”是第一产业也是第二产业(主要是茶产品和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的产业),“旅”是第三产业,将茶、农与旅有机结合起来。“茶”“农”的发展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各方面,当其发展成一定规模时,以其为基础发展“旅”,一是让一二三产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融合发展,二是助推各产业类型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相互牵制和相互改进,这就是全产业链有机的形成。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截止目前,凤冈县辖区内每个乡镇均有茶旅或农旅一体化发展试点,走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形成全域有机。由此,“双有机”以“有机”为核心,搭建起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平台,并能在这个链条中有效地促进各自之间的发展。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推动县域经济循环发展的理论格局。“茶旅一体化”和“农旅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成功,就是凤冈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观中摸索出来的县域经济发展框架。

3.4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底线思维是形成“双有机”的新型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我们既要GDP,又要绿色GDP”。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贵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百姓富、生态美”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2014年以来,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开展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达108个;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GDP考核,弱化40个县GDP考核,对各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评价考核,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底线思维在贵州的实践是将生态治理上升为政府的核心职能,塑造生态政绩观。

凤冈县在坚守两条底线的实践中形成“双有机”的发展思路,转变过去过多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全域有机首先是在地域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有机产业。其次是在政府绩效考核上,将乡镇辖区内的绿色发展成效纳入考核;全产业链有机不仅是要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目标,还要狠抓质量、品牌、营销、龙头企业等,做好“凤货出山”,增加凤冈有机产品的销售份额和市场占有率。“双有机”不管是从全域有机还是从全产业链有机来看,一是坚守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底线思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二是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形成新型政绩观,一方面是政府宏观倡导,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另一方面是各职能部门微观上的履职实践,对标对准的实现绿色GDP,让领导干部掌握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真正具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促进了人民群众对新型政绩的获得感。

3.5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法治思维为“双有机”的制度要求和内在需要提供“良方”

习近平深谙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要注重法制建设的道理,因此他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提供可靠保障。为此,党中央密集出台了一项项改革措施,制定了一部部法律法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加强了环境执法和环保督查。同时还建立严格的生态文明评价和考核机制,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终身追究制,健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用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如《环保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

凤冈县在以“双有机”理念为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存在打“擦边球”“走过场”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类问题,凤冈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中寻求“治病良药”,先后出台了农地非农化、“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以及“双有机”产业发展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等一一系列文件。

4、结语和展望

“双有机”的形成和实现,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县域实践。从国家层面来看,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出,需要各县域根据自身实际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从县域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只有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抓好时代赋予的机会,探索利于自身发展的县域经济决策。凤冈县的“双有机”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正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事物是发展的,事物是联系的,凤冈县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较好成绩,坚持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来丰富“双有机”或者不断提炼出新的决策的路仍然艰苦而长远,需要一代代凤冈人和一届届凤冈县委政府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凤冈县全域县域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凤冈县关工委的“桑业”情怀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凤冈县召开2016年老干部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委会
凤冈县华莲家电关爱天桥中学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