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林业建设内容及对策

2021-12-25向曦东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林草石漠化岩溶

向曦东

(吉首市自然资源局,湖南 吉首 416000)

1.引言

石漠化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生态,为其提供系统化的石漠化治理,已经成为当下治理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漠化地区的林业发展,在石漠化系统防治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区域推行生态环境发展极为关键的项目之一,对于提升我国林草植被覆盖面积,强化岩溶生生态储存水源、维持水土、优化空气、改善土壤,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2.石漠化概况

吉首市处在湖南省西部边陲,2011年湖南省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查明吉首市岩溶土地面积为96037.1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90.43%。在岩溶地区土地面积中,石漠化土地面积23977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4625.6公顷,非石漠化土地面积3734.5公顷;2017年通过第三次全面监测,共查明吉首市监测区域总面积为94010.86公顷,岩溶土地面积94010.86公顷,石漠化面积23380.29公顷,潜在石漠化28791.6公顷,石漠化发生率24.87%。石漠化土地呈块状分布,规律为中、西部多,东部少,中、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矮寨、马颈坳、寨阳、乾州街道办事处4个乡镇。

3.工程实施情况

在2012年,吉首市被纳入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项目治理的重点县之一,2012-2015年项目建设任务分布在新溪河、湾溪河、峡峒河、偏沙河小流域,项目总投资2780.76万元,其中林业项目投资为1588.3万元,林业占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投资份额的57.12%。累计完成工程总任务量3029.1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17.4公顷,封山育林2806.4公顷,人工种草5.3公顷。其他工程(退耕还林、“八百里绿色行动”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00公顷,其中生态林200公顷,经济林200公顷。通过工程的实施,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生态效益方面, 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通过采取植被恢复措施,使治理区内3029.1公顷的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小流域内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100%。在社会与经济效益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状况,实现“生态富民”。

4.林业建设重要内容及要求

4.1 植被管护

植被管护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当下岩溶森林植被提供保护的合理路径,针对岩溶区域潜在石漠化土地中的林分情况佳、生态水平高的林地、疏林地等予以植被管控,不允许出现不良的破坏活动,防治火灾以及森林病虫害问题,遏制石漠化向更大范围进行扩张。建设内容通常就涵括设置宣传指示牌,编制管护举措、监督管护技改及人员。

4.2 封山育林育草

封山育林育草就是指充分地应用岩溶生态机制的修复力,再加上一系列的人工措施,推动林草植被渐渐恢复,由此进一步提升生物多元性,优化岩溶地区自然环境的一项关键营林形式。建设内容通常涵括落实封育范畴、设置封育指示牌、构建封育管护单位以及分配管护工作者;科学明确全封、半封、轮封等封育形式;编制并推行以封为主,封育综合的封育活动,帮助乔灌植被能够被渐渐地恢复;对疏林予以补植处理,而对密林提供抚育间伐处理,如此一来就能够大幅度地提升林草植被的修复水平。

4.3 人工造林

依据各个生态地区条件,综合地理、土壤、气候以及技术方面的条件,遵循生态规律,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着重在轻、中度石漠化区域上改善生态林,针对那些具有严重陡坡的耕地区域,林业人员要根据土地规划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行退耕还林还草,促成区域产业结构地升级改造。

4.4 生态旅游业

灵活地调动岩溶地貌以及生物等方面的自然资源,综合当地的习俗文化,大力推行当地的生态旅游业,优化区域自然环境,减少当地居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升级农村区域的产业架构,而国家也应该在政策方针、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相应地支持。着力发展以岩溶景观为前提的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主体的旅游产业。

4.5 构建科技支撑机制

全面地应用当下所拥有的研究基础以及技术设施,积极地将科技工作融合在工程建设的各个流程之中,重视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示范园区构建,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的力度,优化效益监测机制建设,确保我国林业生态治理工作地稳步开展。具体来说,首先,林业人员要大力推广科技技术,构建专业化的林业科技示范区。强化在困难立地基础上的营造林工艺、岩溶适生树种筛选、岩溶区域种苗培养、林草植被恢复工艺、生态经济型植被研发应用、林业有害生物治理等工艺手段上的探讨,重点应用实用性高的技术手段,提升林业生态防治的技术水平。在试点过程中,还应该综合当下治理典型,构建起一系列有关林业科技展现的重点园区,采用示范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治理模式以及技术地推广运用。其次,还应该积极构建效益监测机制。采取多元化的监测工艺方法以及设施,搭建起全方位的项目防治效益监测机制,合理地分析及评估林业生态治理项目践行的成效,科学评估各区域项目目标实现的状况,实时化地监督及推动林业项目管理。

5.石漠化治理的具体建议措施分析

在治理石漠化问题的过程中,务必要秉持“保护优先,长期治理”的基本原则,石漠化治理计划的准则即优先考量生态不稳定、水土流失问题严峻的地区,因地制宜,而且还应该兼顾人口密度大、水源稀缺、土壤肥力较低的区域,积极地推行生物举措、项目举措以及其它举措相综合的基本模式。之所以要开展治理工作,这主要是因为要有效地维护当下耕地,扩展森林植被覆盖的规模,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全面地发挥自然生态机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具体来说:

首先,重视积极引导,细分责任。相关负责人要把石漠化防治归属至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当作政府重要的政务内容。同时还要积极践行政府负总责,构建完备的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机制,签署专门的责任状,同时将之当作各级地方行政领导政绩评估的核心内容。

其次,进一步强化法制,增强保护。在防治石漠化问题的过程中,还应该从根源切入,积极秉持预防为主、合理治理的基本准则。要进一步强化法制建设,提升执法的实际力度,从而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石漠化土地。

第三,设立当地专项,系统治理。各个地区必须加大力度,争取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分配专门的资金,开启石漠化防治专项项目。要在维护好当下植被的前提之下,积极进行造林种草,强化基本农田以及配套小型水利工程地构建,大力推行农村能源,优化农村人畜饮水基础,同时还要对那些缺少优质生存条件的区域,采取专门的生态移民等举措,高效地防治石漠化问题。

第四,注重科技支撑。要想高效处理石漠化问题,此时就要积极地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根据防治的基本需要,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工作。比如说,大力推行新型化技术工艺,组织全方位的科技训练,尤其是要增强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的训练力度,从而让人们充分地掌握有关治理石漠化问题的技能,提升治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第五,进一步增设当地后期效益监测费用,优化监测机制,践行动态监测。考虑到治理石漠化问题的繁琐复杂性,此时就要以前次监测以及本次第三次监测为前提,强化石漠化监测机制建设力度,积极推行以五年为一周期的监测机制,按时监测,实时地掌握石漠化形式以及动态变化态势,在第一时间内为防治工作进程以及效果作出合理化评估。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漠化治理工程作为一个涉及环节多的重要项目,其复杂程度较高,而石漠化现象始终是当下我国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之一,之所以会产生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人为因素,有违自然生态规律的人为活动造成林草植被被大量损坏,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加剧,使得大量的基岩裸露在外,土地渐渐退化,如此一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长远化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针对这一现象,此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尽快恢复岩溶区域林草植被的覆盖面积,而林业建设已经成为改善岩溶生态系统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林草石漠化岩溶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覆盖型岩溶注浆路基施工技术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岩溶地区)溶洞处理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