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研究

2021-12-25刘志军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工程设计农田水利理念

刘志军

(东港市水资源服务中心,辽宁丹东 118300)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的灌溉问题与用水供应问题,既具有灌溉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为打造节能环保的新农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引进生态理念的意义

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是一种积极的体现,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生态理念的核心在于节能、绿色、环保,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运用生态理念能够显著地提升节水性能,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灌溉方面,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从生态层面上来看,农业生产灌溉的稳定性能够很好地保持农田土壤自身的蓄水能力,使农田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更强。因此,生态理念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文与环境的相辅相成。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将两者相互联系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田面积相对较大,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水质及土壤条件。而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就是需要充分掌握农业生产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处理。一方面,在保证当地农业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另一方面,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中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2 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策略

2.1 环境勘探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前期,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环境勘探,以便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依据。科学完善的环境勘探能够保障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也有助于将生态理念全面贯彻深入到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前的环境勘探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水文条件,如降水量、地下水位、周围水域的分布情况等,还需要对当地的水资源性质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在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加强当地水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2],同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居民走访、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对当地的水文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等进行深入了解,为环境勘探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为后续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水利工程结构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结构设计中,主要涉及到堤岸结构设计、岸坡防护设计及河道改造设计等方面。

堤岸结构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结构,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而生态理念的运用,不仅要保证堤岸的基础功能得以实现,还需要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层面出发,设计出更切合实际生产需求的方案[3]。堤岸结构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互促进,以保证堤岸结构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堤岸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控制到最低。此外,在对堤岸进行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对环境的实时状态进行分析,以保证工程设计与环境发展相协调,不能因为工程建设而导致环境受到破坏。

对于岸坡的防护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这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环境相对复杂。岸坡防护设计需要结合工程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设计,以保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性,避免因工程施工而对工程附近的动物栖息地、植物生长地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工程和环境之间需要保持平衡状态,两者之间需要相互促进,通过外部环境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混凝土等透水性较差的工程材料,以便能够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环境与工程的和谐发展。

此外,对于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改造,更需要积极融入生态理念,在设计环节全面综合分析各项影响因素,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使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设计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确保河道岸线相关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

2.3 工程施工控制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生态理念的运用,就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工程材料,尽可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来执行,将节能环保设计理念全面地融入到工程设计中,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4]。与此同时,应该从细节上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如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现场的统筹协调及施工设备的整体运作等,这些环节都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加强工程施工控制和管理,能够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4 提升工程的抗自然灾害能力

农田水利工程的抗自然灾害设计,也是生态理念下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农田水利工程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设计,需要从技术和质量上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进,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能力。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工程设计与自然生态的结合。自然生态环境中本身存在的生态群落和生态圈具有较强的固土固沙能力,能够塑造友好稳定的生态环境,同时,这种天然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有效调整气候条件,从本质上提升生态环境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注重生态群落的构建,并且与当地的生态群落相互促进,使自然生态群落与农田水利工程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圈。在工程设计中,一方面需要对基础生态进行维护,并积极倡导周边群众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引进相应的抗性较好的植物品种,以构建绿色生态环保的农田水利工程。

2.5 采取智能化建设手段

当今社会以智能化技术为主,而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需要积极采取智能化的建设手段。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来实现人工智能灌溉,并且通过相关智能技术对农田的干湿度、病虫害情况、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全面详细地掌握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方便根据农田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智能化设计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智能监控等手段来减少人为破坏现象的发生,并通过智能监测技术来掌握并评估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建模、评估,以确认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最大程度上规避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使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全面精确,也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合理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顺应了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要求[5]。

2.6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必然需要依靠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因此,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等,需要积极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管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质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团队进行生态设计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帮助设计团队学习、了解生态与农田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技术难点及新型设计方法和理念。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使设计人员认识到生态理念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水利工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邀请生态保护专家、工程设计专家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技人才参与到工程设计和建设中,积极听取相关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能够满足生态发展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社会效益,而生态理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还能够使其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以往工农业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了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需要将生态理念融合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使农田水利工程在自然发展规律的引导下不断提升生态环保性,最大程度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工程设计农田水利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邻近重要建构筑物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