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教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2021-12-25王晶晶

南方农机 2021年21期
关键词:精准高职专业

王晶晶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我国已在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河南是人口大省,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 906万人。河南省通过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使贫困户持续减少,贫困人口持续下降是必然之路。完善职教体系,实施常态精准扶贫,强化考核评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终身职业教育,从而优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为新时期河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拓展路径,为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添砖加瓦[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通过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等综合改革实践,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高校和地方结对帮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2]。

目前,根据对“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有关文章课题研究发现,此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2012年已经有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解读,2016年、2017年有关这方面文章逐步增多。但文章要么是关注单方面研究,要么是对“互联网+”创新式人才培养的开发与研究,如《“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等,是根据精准扶贫政策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改革,但这也多停留在电商等实用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2021年有关乡村振兴教育实践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停留在初步的探究阶段,将“互联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并紧跟乡村振兴的步伐,根据我国的方针政策,着力于高职教育方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目前还没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一直把视角放在怎样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多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3]。而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结合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而言,将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不仅要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更要考虑培养出来的学生怎样能顺利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国家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应将精力着重用在“互联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培养出来如何服务于社会,如何实现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一个村镇的精准扶贫上面,这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急需考虑改革创新教学路径的重中之重。因此,笔者从教育精准扶贫出发,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聚焦贫困地区,探索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的可行路径,对当下乡村振兴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河南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在“互联网+精准扶贫”结合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培养具有较高美术素养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这就需要以“互联网+精准扶贫”结合乡村振兴为依据,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为重点,以技术前沿、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美术教育机构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为平台,并融合社会创新应用的具体要求,通过政府引导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互联网+”的先进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用的认知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实现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4]。聚焦贫困地区,探索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的可行路径,服务于当下河南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

1 高职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目前“互联网+”的研究比较热,但与现在政策相结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成熟的案例不多,在河南省特别是开封市成熟的经验较少,需要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积累经验。因此,要组建专家团队迅速开展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设计出一套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美教人才培养模式。

2)怎样在“互联网+精准扶贫”结合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实现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方法创新、学生知识与能力提高、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考核与评价标准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问题[5]。

3)合理地利用形成翻转课堂的合作式学习、学习通等网络APP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公众号、微博等一系列手段进行碎片时间的拓展学习,假期进行真实项目的实践学习和内外课程资源持续建设的开放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美教人才综合素养,以达到学生毕业后能带动家乡乡村振兴的目的。

2 “互联网+精准扶贫”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与实施

2.1 探索“互联网+”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合学生发展呢?在进行调查研究中就可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需求。通过创新大数据分析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再经过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一些研究论证和探讨,这样分析出来的人才模式会更加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更实际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提高思想观念,建设以创新为导向的专业课程

课程应根据时代政策需求,及时调整更新,增加专业创新实践内容以不断适应社会用人需求,提高学生整体素养。重构课程体系,确定培养目标,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师生全员掌握新技术。在校期间应让学生多学技能,能够运用现代微课、视频剪辑、翻转课堂等先进技术提升现代学生能力[6]。要让课程持续育人,利用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多种形式的育人功能。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分为3级:第1级为课内岗位认岗、见习。通过认识岗位,了解岗位,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早日定好奋斗目标。该院美教专业大一下半年会组织学生到小学进行认岗、见习,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和奋斗目标。第2级为独立开设课程实习。以专业核心基础课和主干课程为主,强化基础性、设计性训练,实践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通过实习加强岗位教学能力的提高。该院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环创设计中带学生到社区农村进行墙体彩绘的设计与绘画。在“小学美术教法”课程中带学生到小学美术课堂中见习,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堂设计的要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第3级为顶岗实习实训。设置“以培养并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的系统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顶岗实习实训。

2.3 构建多种形式“互联网+”开放性课程模式

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营造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通过网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以及通过公众号、微博等一系列手段进行碎片时间的拓展学习和真实项目的实践学习以及课程资源持续建设的开放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升美术教育人才综合素养,进而达到毕业后带动家乡乡村振兴的目的。以工作室为单位推行年度美术创作项目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目前,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分组进入大师工作室,协助大师共同完成项目作品,也可在大师的指导下,几个学生共同合作某个作品或绘画活动。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7]。同时,“以赛促教”,运用教学技能大赛进行专业基本功的锻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基本功大赛,为今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小学第二课堂、社区儿童公益活动策划和农村支教等多种活动进行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最容易缺乏实际讲课随机应变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靠平时实践积累的,只靠见习、实习那一小段时间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让美教学生抓住任何一次可以实践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最终达到毕业就业无缝衔接。

2.4 搭建资源平台,培养协同合作美育环境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成立少儿美术艺委会联盟,及时发布先进教育理念及资讯,并与小学、幼儿园、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培训,提升校内校外教师的专业、教学及科研水平。同时要畅通职前职后,构建创新型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可以受到先进理念的熏陶,毕业之后还可通过资源平台学习了解更多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并实现终身学习。就业后通过资源平台继续互动指导持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针对贫困地区、相对薄弱地区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用美育的力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建设的平衡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8]。

借助立体平台,使师生掌握了时下教育最新资讯,借鉴发达地区少儿教育的优秀案例,提升教育研究能力。学院借助开封本地宋文化优势,创新了以宋文化为文化传承特色的少儿美术创意创编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儿童创意绘画的创编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艺术素养。学校成立支教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邀请当地有经验的少儿美术机构教师做指导教师,开展更为深入的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的言传身教传授,根据2021年中央“特岗计划”的实施意见,着力培养出了一批专业能力强、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学院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能力纳入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并与学分挂钩,激发了学生钻研教育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

2.5 成立“定岗实习”团队,带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

目前,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平台越来越便利便捷。应该运用云教育平台,将云网络先进技术带进贫困地区,每年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就选派优秀的教师带领优秀的大学生以“定岗实习”的方式深入到相对贫困的地区支教,建立固定的“定岗实习”基地,加快教学技术、网络资源等先进教学资源的传播及应用,在当地培养优秀的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教师,带动当地教育发展。

中国已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已圆满结束,全面小康社会已建成,进而提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质量、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为乡村振兴、乡村美育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教育顺应了行业发展对新时期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优势,将“互联网+”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翻转课堂、大数据、云教育平台等教育手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回到自己家乡,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当地少儿美术教育添砖加瓦。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共享少儿美术艺委会联盟职能,充分发挥职前职后的持续培养作用,将专业内涵和品质教育往更高要求建设发展,发挥点滴力量促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继续汇集乡村美育助力乡村振兴,艺术院校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精准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精准的打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