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焦裕禄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

2021-12-25王成功

南方农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领导

王成功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了保民生、促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乡村振兴如期迈上新台阶。焦裕禄精神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对焦裕禄精神的践行是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将是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最终胜利的钥匙。当下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我国应当将焦裕禄精神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就。

1 焦裕禄精神的基本内涵

泡桐树栽种的地方,就是焦裕禄在群众心里扎根的地方;泡桐树开花的地方,就是群众思念焦裕禄的地方。泡桐树般不屈不挠的意志,泡桐花般无私无瑕的品格,是对焦裕禄精神最形象的比喻。1962年,焦裕禄被调任为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虽然在那里工作不到两年,但他却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光芒万丈的焦裕禄精神[1]。

焦裕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狭义上讲,焦裕禄精神是指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焦裕禄用生命缔造的精神,是向焦裕禄看齐、向焦裕禄学习的精神。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多个角度提炼了焦裕禄精神。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兰考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从五个方面谈论焦裕禄精神,即“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五方面”就是对焦裕禄精神的科学概括。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和河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用“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来形容焦裕禄精神,这“三股劲”也是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讲解。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四个有”更是对焦裕禄精神的经典叙述。

从广义上讲,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无数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诠释出来的中国精神,是以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前进路上常学常新、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是群众心中伟大的旗帜和不朽的丰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2]。焦裕禄精神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还代表了全人类一种共通的精神情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传承了人类最优良的基因。

2 焦裕禄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

焦裕禄精神早已跨越了时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20世纪60年代的兰考,积贫积弱、发展缓慢,但是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三害”得到有效治理,支柱产业逐渐兴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风险挑战与有利条件并存,更需要焦裕禄精神这盏明灯、这面镜子、这把尺子。

2.1 “三股劲”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

1)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在思想层面表现为:把群众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在行为层面表现为:走到群众身边,同群众交流沟通,努力解决群众问题,不遗余力为群众服务。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一旦构建起来,将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有力配合下,我国已经完成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规划中的第一步,基本形成了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群众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处理好同群众的关系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才能调动群众为乡村振兴总结经验、寻找办法的积极性。

2)抓工作的那股韧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在思想层面表现为:意志坚定,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在行为层面表现为:工作中知难而进,遇到困难不退缩,不达到目标不停歇,不取得成就不罢休。焦裕禄在恶劣的条件下没有畏惧,在艰苦的环境中也没有放弃,仅仅一年,“三害”整治工作就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以不服输的精神带领群众凿出“绝壁天路”,培育发展产业,改变了村庄落后的面貌,这正是新时代对焦裕禄精神的践行。乡村振兴是一列“长途车”,急功近利不行,半途而废也不行,领导干部必须要有韧劲。

3)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在思想层面表现为:一如既往保持工作热情,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自觉的使命担当。在行为层面表现为:困难面前冲在别人前边,凡事亲力亲为,主动承担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为了解决“三害”,焦裕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翻淤泥,蹚洪水,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部分领导干部开始消极堕落、得过且过,每天都在重复“惯性动作”。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不应该成为领导干部松懈的理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该以焦裕禄为榜样,敢想敢做,勇往直前,提升工作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做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2.2 “四个有”是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

1)心中有党。心中有党在“四个有”中居于首位,解决的是方向问题,领导干部只有搞清楚“跟谁走”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航线。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完成党的任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尽管焦裕禄知道兰考的情况,但他仍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毅然决然前去赴任,因为他明白这是党信任他、兰考需要他。农村工作复杂烦琐,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领导干部不能拈轻怕重、斤斤计较。因地制宜并不是随心所欲,在党中央明确的顶层设计下自主探索乡村振兴方案,是避免乡村振兴工作大打折扣的良好办法。

2)心中有民。心中有民解决的是立场问题,领导干部只有搞清楚“为谁服务”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去群众家里探望慰问、和群众一同劳动,是焦裕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群众心中之所以装着焦裕禄,是因为焦裕禄爱群众胜过爱自己。乡村振兴不是领导干部的独角戏,而是领导干部与群众共同合奏的交响曲,一定要找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与群众利益诉求的结合点。领导干部要多与群众接触,倾听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想法,深入了解群众的需要,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领导干部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便会更加得心应手。

3)心中有责。心中有责就是要搞清楚“怎么工作”,要挑好肩上的“担子”。领导干部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行角色责任、端正工作态度是所有领导干部的必修课[3]。焦裕禄刚到任就把个人命运融入兰考发展,最后的日子里他还在调整工作策略、设计兰考蓝图,弥留之际还在关心工作进度、关心兰考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难在“全面”,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有能力的主动承担更多责任,能力有限的做好本职工作,共同为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4)心中有戒。心中有戒就是要搞清楚“什么不能做”,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望,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焦裕禄把党纪国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使在最窘迫的时候也不占国家和群众一点便宜。他不仅自己守规矩,还致力于纠正兰考的风气,并认真起草了《干部十不准》,提倡兰考干部做清白的人、做干净的事、做坦荡的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会优先保障农村资金投入和要素配置,在众多集体资源和优惠政策面前,领导干部很容易迷失自我,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所以更要严于律己,慎重处理好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的关系。

2.3 “五方面”是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

1)亲民爱民。亲民爱民是焦裕禄精神的核心特质,也是焦裕禄精神具有穿透力的原因所在[4]。亲民就是亲近靠近人民,与人民打成一片,爱民就是关心爱护人民,与人民产生情感共鸣。焦裕禄做官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给群众办事,改善群众生活,他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而感到自豪。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党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削弱。乡村振兴既需要自上而下谋划,又需要自下而上推动,群众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最终评判者。工作过程中,领导干部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如果伤了群众的心,那么乡村振兴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2)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就是不畏艰难困苦,英勇斗争,奋发图强。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搞特殊化的道德追求,是焦裕禄精神的内在品格[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物质生产落后,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发展奇迹。焦裕禄拒绝国家救济,拒绝物品换新,一把破藤椅、一辆破自行车是他的典型标配。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物质资源日益丰富,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胜利,小康社会也已经全面建成,但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担负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

3)科学求实。科学求实就是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是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由之路[6]。焦裕禄深知发展道路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奋斗出来的。他从兰考的实际出发,走访调研,深入分析,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确定了问题的解决措施。乡村振兴不是空中楼阁,科学的战略需要科学实施。一方面,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理清工作思路,选好发展路子;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民心事挂在心上、抓在手上,使乡村振兴事业扎根于群众之中。

4)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就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打“退堂鼓”。在领导干部队伍中,畏首畏尾、精气神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败坏党的形象[7]。焦裕禄从来没有过消极悲观情绪,他认为越困难的地方越锻炼人,越贫穷的地方越能大显身手,并立下了不改变兰考绝不离开的誓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很多,领导干部要带领群众共克时艰、砥砺前行,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善于在逆境中寻找出路。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临阵脱逃、被动应付只会让之前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以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为标杆,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

5)无私奉献。无私奉献就是没有私心,甘心付出,不求回报。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奉献史,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舍己为人是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焦裕禄甘愿当默默无闻的人民公仆,他总能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奔波在工作第一线。他不求索取,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情都是真心实意的,没有掺任何杂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领导干部要把促进群众共同富裕作为着眼点[8]。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从领导干部的奉献中来,乡村振兴路上,领导干部要做群众安危冷暖的牵挂者,做群众喜怒哀乐的观察者。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领导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精神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兰考交卷
传承焦裕禄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