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5郑冬梅安佰果张文山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日照市覆膜花生

郑冬梅 安佰果 张文山 厉 辉 付 琳

(1.日照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山东日照276826;2.日照市岚山区政务服务中心 山东日照 276807;3.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日照276500)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除莒中平原、204 国道周边、五莲县部分乡镇外,70%左右是丘陵山区, 沙壤土质居多,土壤通透性好,非常适合花生种植,具有传统的种植历史,是山东省花生主产区,依靠深水码头日照港,年出口花生10 万t。 花生生产环节栽培方法是地膜覆盖栽培,该种植技术示范推广30 多年,成为比较成熟的栽培技术。 但通过笔者多年的实践和观察, 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经过认真整理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在今后推广中改进并加以解决。

1 日照市花生地膜覆盖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1.1 发展历史

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花生增产实用技术, 采用该项技术花生可增产15%~20%。 我国1979 年从日本引进该技术。 日照市1981-1984 年进行试验示范,生产实践证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提高低温、稳定土壤水分、 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状有着重要的作用。 1990 年前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到1995 年花生地膜覆膜面积61.3 万亩, 占花生总播面积的90%左右。并逐步扩展到蔬菜、西瓜和果树、林木育苗及幼树栽培上。目前覆膜花生85.0 万亩,占花生总面积的98%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1.2 配套技术应用现状

日照市轻壤土和沙壤土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7%,通气孔隙度达到20%,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作物,开花下针喜欢疏松土壤,所以非常适合花生的生长发育。 再加上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花生在日照市栽培历史悠久。 在20 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依靠传统的农艺措施,在深翻改土、轮作换茬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配套清棵蹲苗、起垄种植防涝等先进农艺技术,培养出一批高产稳产典型。之后依靠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使日照市花生单产提高12.5%。进入21 世纪,大力推广了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种子包衣合理密植技术、 机械化覆膜播种一次播种技术,并使之日臻完善。

1.3 地膜覆盖效益显著

通过对近10 年来花生地膜覆盖种植情况进行分析,普通地块(产量300 kg/亩)增产荚果10%左右,高产地块(产量500 kg/亩)增产15%左右,加权分析中高产地块(400 kg/亩)平均增产12%,每亩增产花生荚果48 kg,每亩增加收入275 元,扣除地膜成本每亩60 元,每亩纯收入215 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花生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种植效益,激发了花生产区农民种植积极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出口产品由单一的生果、生米,增加了烤果、脱皮花生米、花生酱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多乱杂问题依然存在,新品种更新速度慢

近几年东港区、五莲县、莒县等通过花生高产创建有关项目实施,进行了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山花9 号、花育36 号等优质高产品种正逐步成为主导品种, 但在实际生产中品种多乱杂问题依然较突出。 多品种交叉分散种植,容易造成品种混杂退化,也易造成多品种混收、混储,不利于花生地膜覆盖作用的发挥,不能形成区域化布局,产区优势不明显,对花生加工出口亦不利。 花生良种推广速度慢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上用种量大, 成本较高。 每亩5%~10%的产量用作种子,1 亩地用种在20~25 kg, 如需购买每千克花生良种价格10~12 元,1 亩地良种费用250 元左右,约占每亩地花生总成本的1/5。二是种子经营单位一般不会大量采购花生种子, 一旦剩余要转成商品会增加损失。 三是花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少,花生产品以榨油为主,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优质品种推广速度慢。

2.2 地膜覆盖起垄不规范,地膜厚度规格不适当

2.2.1 起垄方面 部分农户人工地膜覆盖花生起垄时垄面过于狭窄, 播种时垄上中间小行距小于30 cm,导致花生出苗后结果范围小,群体空间结构不合理。机械播种的播种机械机构调节不当, 导致大小行配置不合理, 起垄偏高或过低, 偏高的外侧结果范围小,果针悬空不能入土结荚,垄过低无法发挥垄的排水、透气作用。

2.2.2 地膜规格 地膜的厚度越来越薄, 从示范初期的 0.016 mm, 到 1990-1995 年 0.012 mm,2000 年前后 0.008 mm,2003-2005 年 0.006 mm,2010 年之后0.004 mm,有的只有0.003 mm,人工播种的覆盖地膜时再将地膜抻一抻,成为超微地膜,这样成本虽越来越低,但是地膜不抗日晒风雨侵蚀,达不到保温保墒效果,降低地膜覆盖作用。 由于太薄,残膜回收难度加大,土壤残留地膜日积月累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2.3 配套技术方面不能因时而变

2.3.1 排灌系统问题,旱不能浇,涝不能排 花生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有差异,苗期相对耐旱,轻微的干旱可起到蹲苗的作用;但中期及中后期遇旱,影响果针下扎、结荚和饱果数量,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花生地膜覆盖具有提温保墒作用, 同等条件下可以延缓受干旱的时间,但持续干旱依然会减产受损。 日照市花生生长期间虽然正值雨季,但干旱也时有发生,如2014 年中后期,莒县城阳街道、棋山镇、洛河镇等大多数乡镇受灾严重,减产20%~40%不等。 2015 年和2016 年连续2 年岚山区大部分乡镇遭受多年未遇的夏旱,大部分乡镇减产30%以上。 花生比较耐旱但抗涝性差,日照市7~8 月降雨集中,降雨量偏大,往往因排水不畅造成田间积水成涝, 丘陵梯田的半边涝、平原低洼地块的内涝。 受涝后苗期黄弱,中期株矮,后期幼果、烂果多。

2.3.2 播种过早问题 部分地区地膜覆盖春花生播种偏早,在4 月上中旬就开始播种。 过早播种,使花生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不相协调,盛花期(6 月中旬)处在雨季前的旱季, 影响花生下针结果, 进入雨季后,再大量开花、下针,致使开花结果分散,形成几茬果,收获时伏果、烂果、芽果增多;再者日照市春季气温多变,如遇低温,易造成烂种、苗弱和感病,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加重苗期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

2.3.3 除草剂残留问题 花生主产区地膜覆盖花生连年施用除草剂, 造成土壤残留过多, 影响下茬作物;花生产品中除草剂残留超标影响出口。

2.3.4 农机农艺结合问题 目前日照市花生机械播种面积已达80%, 但大多使用的是小型多功能播种机械,动力小、机械性能、平衡性较差,在操作时多项指标时常达不到农艺要求。 垄距与拖拉机轮距不配套,拖拉机不能再次进地实行机械化田间管理。 生产用种(籽仁)主要依靠人工剥壳、选种、包衣(拌种),人工费用高,种子质量难以保证。

3 解决途径及对策建议

3.1 选择适宜播期,种植密度合理

地膜覆盖花生具有提温保墒作用, 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前3~5 d。理论上当连续5 d 5 cm 地温稳定在16℃时便可播种。 具体花生的播期要与当地气候自然条件、栽培管理制度和品种特征特性结合起来,根据土壤墒情、栽培方法等综合因素灵活科学实施。日照市春播覆膜花生在5 月1 日前后播种比较适宜。 如果墒情有保障,可适当推迟到5 月5~10 日播种。 播种时10 cm 土层适宜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如墒情欠缺太多,应造墒或雨后播种。种植密度要依据品种株型、地力水平、产量目标等确定。 株型紧凑、地力水平较高、中高产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播种时按垄距80 cm 宽起垄,垄顶宽50 cm,垄高10~15 cm,垄面整平,每垄种植2 行花生,垄上小行距30~35 cm,每穴播2 粒种子。大花生品种每亩8 000~8 500 穴,小花生品种每亩 9 000~10 000 穴。

3.2 地膜选择要符合规定,切实提高覆膜质量

3.2.1 执行地膜新标准 2017 年原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农膜回收行动,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简称 《农用地膜》, 参照GB13735-2017),新修订的《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8 年5 月1 日正式实施。 新标准主要表现为“三提高一标示”,即提高了地膜厚度、力学性能、耐候性能和在产品合格证明显位置标示 “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字样。 新标规定,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 mm,另外,此项标准不适用于降解地膜。使用国标厚度的地膜,不易破碎,便于捡拾回收、重复性利用。 日照市从2013 年起,就试验示范不带除草剂的黑色地膜和银灰双色地膜,不施用除草剂,有利于地膜回收,增产效果显著。

3.2.2 提高覆膜质量 播种覆膜时不管是人工还是机械覆膜,都要把好覆膜质量关。 应做到“严、紧、实”,即趁墒、铺平、贴实、拉紧、压严、无皱褶、少破损, 以达到提温保墒效果。 覆膜最好在无风天气进行,3 级以下顺风覆膜,大风时停止田间作业。为防止被风刮起,每隔3~5 m 在垄上横压1 条土带。

3.3 抓好田间管理,四沟配套防涝

3.3.1 预防病虫危害 采用综合措施, 科学预防病虫。 一是科学留种, 选用抗病品种, 播种前晒种2~3 d,以提高种子活性,减少菌源;二是合理轮作、间作,避免连作重茬;三是冬前深耕深翻,改善土壤状况,冻死越冬害虫;四是整地之前清除田内病残体,清除田边周围杂草,减少田边寄主;五是利用天敌、灯光诱杀等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 六是化学防治要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基础上,合理使用农药。

3.3.2 抗旱防涝 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 日照市花生在其整个生育过程中, 要经过全年7、8、9 月的多雨季节,遇旱的年份较少,花生生长前期(苗期至开花初期)适当的干旱可以起到“蹲苗”作用,如中后期遇较严重干旱需通过适当方式进行浇灌, 以补足生长所需水分。 但抗涝性较差,群众有花生“喜涝天不喜涝地”和“地干不扎针、地湿不鼓粒”的经验,说明田间积水过多对花生有害,仅注意花生抗旱灌溉,而忽视田间排水工作同样不能得到高产。 排水可降低地下水位和减少土壤耕作层内过多水分, 以调节土壤温湿度、 通气和营养状况, 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促进有机物质分解, 为花生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播种前要挖好堰下沟、拦腰沟、畦田沟,结合起垄做到四沟配套,预防涝害。

3.3.3 防止徒长 花生中期当株高达到35 cm 时有旺长趋势的中高产田,可施用烯效唑、壮饱安等可湿性粉剂进行化学控制。

3.4 实行标准化栽培,提高产品竞争力

日照市花生种植以春播为主, 在传统生产上一般把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作为主攻目标。 一方面,为了提高产量,速效化肥投入种类多,数量大;盲目施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严重,对环境压力较大。 另一方面,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作物,生长旺季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易于病虫害发生, 由于不合理施肥、用药及不适当地应用生长调节剂等,导致部分花生原料及制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已成为国外高筑绿色壁垒的借口和依据,也是制约日照市花生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在选用优质、适合出口新品种的前提下,研究、试验新材料、新方法,控制、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修改和完善花生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8 年重新修订和制定了《无公害食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和《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技术规程》,为搞好全市花生标准化生产打好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日照市覆膜花生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古村街景
村居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用于滑动部件的类金刚石碳覆膜特性及其应用
125I聚氨酯覆膜食道支架制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