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 创新发展
—— 记2021 年中国蜂产品行业交流会

2021-12-24颜志立

蜜蜂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蜂产品蜂蜜报告

【颜志立报道】 7 月5 日至7 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21 中国蜂产品行业交流会”在武汉举行。欧盟、新西兰、日本等国的养蜂组织、检测单位和蜂产品进出口公司驻中国的代表机构、中国的蜂产品进出口企业、检验机构和养蜂生产组织的180 多名代表出席。

1 来宾的祝辞

会议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秘书长李漪主持。东道主湖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艾力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湖北对外贸易及蜂产品出口情况。会议承办方卓尔国际贸易集团事业部总经理袁健同致欢迎辞。开幕式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戎卫东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以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进口连续增长的数据,同时报告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将汇聚行业精英和政府职能部门,交流贸易、产情、营销、质量、标准、业态新模式等信息,探讨产业形势和应对策略”,还将致力于蜂业发展“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相融合,开创蜂业健康发展新局面。

戎会长报告还指出:海关统计,2020 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 468.4 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760.3 亿美元,同比下降3.2%;进口1 708 亿美元,同比增长14%。贸易逆差947.7 亿美元。

2021 年前5 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 193.7 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出口316 亿美元,同比增长8.6%;进口877.6亿美元,同比增长33.8%。贸易逆差561.6 亿美元,去年同期逆差365 亿美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给大会发来祝辞(由院士实验室范春林代致) 说,加强蜂产品质量提升是提高我国蜂产品国际地位和形象的重要途径,而蜂产品检测能力建设又是蜂产品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加强蜂产品检测技术研发和交流,对我国蜂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蜂产品行业交流大会是我国蜂产品检测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汇聚了全球蜂产品检测技术力量,为蜂产品公平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日本“全日本蜂蜜协同组合”理事长田中正道在给大会发来的视频讲话说,国际蜂蜜市场是由中国生产量构建的。世界各国的蜂蜜贸易商时刻关注着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动向。而引领国际市场的中国产蜂蜜的作用和责任就是提高品质,只有提供纯正的真蜂蜜才能获得国际的好评,并能产生充分的效益,而且他认为,这些利益中的大部分,应该返还给蜂农。

日本的蜂蜜自给率仅有6%左右,大部分依靠进口。在去年的48 个进口国中,中国产蜂蜜占到68.5%。日本进口中国蜂蜜的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0.82%。现在,日本进口蜂蜜增加了草甘膦的检测,价格也在上升。大家都在为确保原料而奔忙。相比较而言,日本对在数量和价格都很稳定的中国产蜂蜜的依存度将会增加。相信基于多年的交流积累,我们之间的贸易能够顺利进行。

德国质量服务公司(QSI) 总经理、德国腾德实验室集团公司技术设备总监卢尔曼博士(Dr.Cord Luellmann) 在发来的视频报告中说,自20 世纪90 年代末至21 世纪初,中国蜂蜜曾一度面临农残问题。对此,中国很快改善了原料筛选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残。今天,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控制得很好,国际贸易对此表示积极的认可。

需要强调的是,近十年来检测的最大挑战是蜂蜜的真实性问题。这期间,德国质量服务公司(QSI) 研发了多种方法进行判定。在当今世界贸易中比较重要的判别真伪方法是NMR (核磁共振) 和LC-HRMS (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我们公司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一群积极向上的成员专门从事这项研究。

2013 年,我们公司加入了腾德实验室集团,现今全球已有70 个实验室归属腾德旗下。QSI 的业务也从蜂蜜检测扩展到了茶叶、咖啡、大麻、中草药以及药品。我们期待着中国的出口业务对欧盟和世界贸易稳定做出贡献。

2 大会主题报告:蜂蜜国际贸易的竞争格局

这篇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副秘书长杜铁平所作的报告一共论述了九大方面的内容: (1) 全球蜂蜜市场概况; (2) 主要蜂蜜出口国及出口量的变化; (3) 2017 年全球主要国家蜂蜜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4) 2019 年全球蜂蜜出口(大于2 500 吨国别); (5) 2019 年全球蜂蜜进口情况(大于500 吨国别); (6) 主要蜂蜜进口国的市场情况; (7) 2020 年我国蜂蜜的出口; (8) 2020 年我国蜂蜜的进口;(9) 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有关全球蜂蜜市场,杜铁平报告的数据有: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三大国际消费市场,其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0%;其蜂蜜自给率分别为50%、30%和5%。2020 年欧盟进口蜂蜜21.8 万吨,美国进口蜂蜜19.6 万吨,日本进口蜂蜜4.9 万吨。

出口国除中国外还有阿根廷、乌克兰、印度、新西兰、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其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92%、100% (报告人转引FAO 关于乌克兰的数据)、82%、65%、65%、55%、50%。中国、土耳其既是蜂蜜生产大国,也是蜂蜜消费大国,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23%、5%。此外,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是以小包装成品蜂蜜出口为主的国家。

全球主要市场蜂蜜年人均的消费量:美国0.80 kg;欧盟0.83 kg(其中德国0.95 kg);日本0.35 kg;中国0.28 kg。蜂蜜市场的需求从长期来看呈增长趋势。

报告还用专门的图表列出中国、阿根廷、印度、墨西哥、德国、西班牙、巴西、新西兰、 越 南、 加 拿 大、 乌 克 兰 等 11 国1992-2019 年蜂蜜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报告了中国、土耳其、阿根廷、美国等19 个国家的蜂蜜产量、消费量和进出口数量。

杜铁平的报告以2019 年数据,列举了出口超过2 500 吨的18 个国家,蜂蜜出口总量为61.5 万吨。同时列举了进口超过500 吨的22 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超过万吨的主要是欧盟28 国20.5 万吨,美国17.9 万吨,日本4.5 万吨,沙特阿拉伯1.8 万吨,加拿大1.2 万吨。

2020 年中国进口的4 271.6 吨蜂蜜中,从新西兰进口最多,为1 914 吨;超过100 吨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541 吨,泰国419 吨,俄罗斯252 吨,英国188 吨,加拿大173 吨,德国163 吨。

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蜂蜜贸易市场,杜铁平的报告提出了三大应对方向。

其一,树立中国蜂蜜形象,突出中国蜂蜜特色

具体措施:中国具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能够生产高品质蜂蜜;中国蜂蜜品质正在稳步提升,应努力推介、展示中国蜂业形象;中国具备多种单一花种蜂蜜生产条件和能力,应大力发掘、推广单一花种蜂蜜的品质特性、功能和风味;加强基地建设,推出优秀企业,培育中国品牌。同时抵制恶性竞争,实行优质优价。

其二,区分蜂蜜国别市场特点,实行差异化应对

杜铁平的报告分析:中国、印度、越南、乌克兰蜂蜜在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层次,再结合汇率和关税,中国蜂蜜的价格竞争力不强;而中国蜂蜜与阿根廷、巴西蜂蜜相比,性价比不高。研究国际蜂蜜市场的特点,细分市场国别,实行分级、差别化出口。概括起来为低端市场保份额,中高端市场求突破。积极拓展高品质蜂蜜的中高端优质市场。

具体措施为,原料蜜的出口针对食品工业原料的进口,中高品质蜂蜜应对进口国的超市餐桌蜂蜜,开发高品质蜂蜜针对高端餐桌出口。而高端蜂蜜则应突出中国蜜源特色,培育自主品牌,努力由原料出口向终端产品转型。

其三,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本项措施主要体现在与养蜂生产的有机结合:规范蜂蜜生产全流程质量管理,加强蜂农培训与基地建设,建立蜜蜂饲养、蜂蜜生产全过程关键控制点,实现质量过程的全追溯。同时提高蜂业装备水平,降低养蜂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3 大会重点报告:核磁共振检测方法

本次交流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报告针对蜂蜜掺假的检测方法。

首篇报告“中国真实蜂蜜核磁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合作进行的项目。由庞国芳院士实验室张紫娟博士报告。

张紫娟首先介绍了这项研究的背景,正是处于国际、国内蜂蜜市场造假猖獗时段,研究时间长达5 年。

报告分析了最初采用的碳-4 植物糖测定、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及薄层色谱法等“靶向分析”的偏向性问题,再对比现在研发的核磁共振波谱法——以真实蜂蜜为参考物,建立其数据检测库,当外源性物质掺入后,其波谱形貌发生变化,从而进行判定。这一“非靶向分析”的优点是无偏向性,缺点是不可定量,需建立数据库对照。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按照国际认可的采样方式,已经成功地采集了作为数据库的适用样本:中国的洋槐、荆条、椴树、油菜、向日葵、枣花等七大类蜜源花种的样品数量。同时进行了这些蜜源花种蜂蜜的真实性和产地溯源检测;建立起洋槐和油菜蜜的确定模型。对于蜂蜜的产地,可鉴别到乡镇级区域。已经建立的数据库还可区分加工蜜与非加工蜜的差别。

张紫娟的报告表明,对于已建数据库七大类花种蜂蜜的测定,蜂蜜真实与否的准确率达92.9%~100%。其中椴树、柑橘、向日葵蜜为100%,洋槐蜜97.8%,油菜蜜为96.4%。对掺入10%糖浆检测的准确率,洋槐蜜为93.7%,荆条蜜98.2%,油菜蜜为97.8%,柑橘蜜为92.5%,椴树蜜为87.5%,向日葵和枣花蜜均为80.0%。对掺入30%糖浆检测准确率为100%。

报告还指出,增加核磁共振波谱法蜂蜜真伪鉴别数据库的样本数量是一项长期工作,对于优化辨别模型,提高准确率具有持续稳定的作用。

报告最后说,他们的数据库将对理事单位开放,为中国蜂蜜真实性鉴别服务。

检测专题的第二篇报告由德国布鲁克(BRUKR)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的任萍萍博士所作,题目是“核磁共振在蜂蜜真实性和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她的报告首先分析了国际蜂蜜造假的严重现状,列举出一大批世界知名媒体所曝光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蜂蜜造假报道。有的国家有43%的品牌蜂蜜被造假。

报告指出,中国蜂蜜市场的造假也十分严重:掺有糖浆的蜂蜜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售卖;宣称可掺(糖浆) 至80%而不会被所有传统方法检出;假蜜的成本仅为蜂蜜的1/8……。这都深刻影响中国蜂蜜的声誉,甚至是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蜂蜜出口国,维护中国蜂蜜形象,迫在眉睫!

任萍萍的报告同时分析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通常针对某一种或一类物质;耗时耗费;易破解。以至检出率显著下降。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对应的是核磁共振法,具有无偏向的全面检测,同时定性定量,很难破解。核磁共振的第二大优势是具有无可比拟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但需要建立数据库与模型。任萍萍所在的公司研发这一方法快10 年,已经收集到来自全球的2.8 万份蜂蜜样品,并对参考样品进行了20 万次传统方法的辅助验证检测,建立了较完备的数据库和模型,筛选出多达60 个指标用于掺糖浆的检测。

报告还以实例表明,某麦卢卡蜂蜜样品核磁共振的结果: (峰值) 清晰可见47%的麦卢卡蜂蜜,另掺杂有53%的百里香蜜。

检测专题还有一篇报告是由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崔宗岩博士所作,题目是“中国蜂蜜糖组分含量初步分析:方法、数据与应用”。

这篇报告根据已经颁布的国家强制标准方法,进一步破解国外技术壁垒,对来自蜂蜜及外源性的糖组分,经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LC-RID)、离子色谱一脉冲安培检测法 (HPAEC-PAD)、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法(NMR)、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MS)、液相色谱- 蒸发光检测法(HPLC-ELSD) 等多种检测技术对比,对来自全国25 个省、市、自治区的洋槐、油菜、荆条等六种1535 份蜂蜜进行分析,发现松二糖、麦芽酮糖、麦芽糖、异麦芽糖、吡喃葡糖基蔗糖是中国蜂蜜主要的寡聚糖组分。其中,松二糖可以作为蜂蜜品质评价的潜在重要指标。

4 大会特邀嘉宾的报告

(1) 国际蜂联(Apimondia) 养蜂技术与蜂产品质量委员会主席伊田安·布鲁诺(Etienne Bruneau):欧洲现在的蜂蜜行业和市场情况如何?(视频发言)。

(2) 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协会主席约翰·罗克利夫(John Rawcliffe):麦卢卡蜂蜜的品牌建设与管理(视频发言)。

(3) 中国养蜂学会秘书长陈黎红博士:蜜蜂养殖与生产技术创新。

(4) 中国蜂产品协会秘书长孙国峰:蜂产品国内市场分析与趋势。

(5)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一处丁天健处长:海关政策宣讲一就海关总署第248 号令、第249 号令进行政策宣贯和解读(视频报告)。

(6) 北京百花蜂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总经理闵良才:渠道变革背景下的场景化消费与产品创新(由汪海鹰代为宣讲)。

(7) 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宋心仿:蜂业发展与公益支持。

(8)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教授、博导李建科:蜂王浆的应用和科研新进展。

(9) 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会长、杭州智蜂麦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振东: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蜂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10) 卓尔国贸集团试点事业部跨境总监夏智慧:跨境电商——疫情下蜂行业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之一。

(11) 卓尔国贸集团汉口北进出口服务有限公司国际贸易经理彭磊:跨境电商——疫情下蜂行业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之二)。

(12) 南京祥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教授许丹科博士:蜂产品中药物残留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13)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磊博士:蜂蜜检测技术进展。

(14) 南京众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锦忠博士:蜂蜜检测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5 养蜂生产与蜂蜜产情报告

本活动由蜂产品分会副理事长、长葛杰利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科主持。主要是实报今年以来全国主要蜜源花期的蜂蜜产量及对蜂农的收购价格。与会者认为,上半年除南方荔枝蜜外,中部的油菜蜜基本失收。紧接着的洋槐花期产情一般,好的蜂场两个场地取蜜5 次,多数蜂场1 至3 次,对蜂农的见面价为1.3 万~1.6 万元/t。目前正在开花的荆条,预测是要丰收,估计对蜂农的收购价为1 万~1.1 万元/t。椴树蜜的产情不明。但据笔者所知,到截稿期止,吉林因连续阴雨低温,椴树蜜基本失收;黑龙江部分地区也减产。而从吉林、黑龙江椴树蜜场地紧急撤往辽宁的蜂场,部分遭遇暴雨、洪水,其中在义县的蜂场有近十个被洪水冲毁。

猜你喜欢

蜂产品蜂蜜报告
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蜂产品品牌建设为例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CP
报告
不翼而飞的蜂蜜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