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12-24车王凤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精准

车王凤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1.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

从内容上看,都包含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通过在农村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在产业帮扶上通过就业资金补助或者使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贫困户在合作社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或者入股分红,以此来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贫困户的人均月收入达到标准线以及满足“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即可脱贫,也就是脱离了绝对贫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下一阶段任务,要大力振兴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生活水平以及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工作重点从消除绝对贫困转移到了消除相对贫困,将一直存在着扶贫任务。

从共建共享主体上看,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都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都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脱贫攻坚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是不可持续的脱贫,扶贫要先扶志、扶智,贫困户必须在外部提供的资金、基础设施、技术指导的帮扶下,积极主动参与发展扶贫产业,真正实现依靠自身内部的能力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乡村振兴的主体依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村的振兴要靠农民,只有使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生产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高效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足。

从实现路径上看,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都要依靠产业、教育、生态发展等方面。精准扶贫有“五个一批”,针对缺乏技术、资金导致生产滞后的要进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针对教育落后的要进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针对生态需要保护的地区实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地区致贫的根本原因来进行帮扶。乡村振兴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对乡村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就要积极发展扶贫产业、特色产业以及主导产业,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乡村人才的培育,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从实现目标上看,都追求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但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一个始终存在的客观现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大这一问题,精准扶贫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维持了农民的基本生活,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乡村振兴要持续不断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逐步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裕富足,进一步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差异性

从战略目标上看,精准扶贫就是关注贫困问题,目标就是让贫困户提高收入,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医疗、教育都能够得到保障,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摆脱绝对贫困,战略目标具有局部性。而乡村振兴关注“三农”问题,目标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仅促进农民发展产业、提高收入,而且也促进乡村中人才的振兴,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性,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民的幸福度,战略目标具有系统性。

从实施对象上看,精准扶贫针对的是贫困户,政策制定主要围绕贫困户来展开,包括给予贫困户财政补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指导,为贫困户减轻医疗负担,为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减轻教育压力,为贫苦户提供危房改造的机会,这些政策优惠都是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的,具有特惠性。而乡村振兴则是关注整个农村的发展,关注农业的发展,关注全部农民的发展,要动员所有农民来积极发展产业,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具有普惠性。

从实施路径上看,精准扶贫是政府主导,对贫困人群进行帮扶,从而帮助他们脱离绝对贫困,而乡村振兴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市场机制引入到乡村振兴中,能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更加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仅要增加农民收入,还要提高农民素质,保护生态资源,建立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既存在关联性,又存在差异性,在一定时期内需融合发展,正视差异,才能实现有效衔接。

3.1 建立长效体制机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借鉴并创新长效体制机制。乡村振兴可以借鉴精准扶贫中的工作机制,即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层级分明,各司其职。乡村振兴可以借鉴精准扶贫中的工作方法,即广泛动员,多方参与,要广泛吸纳具有专业性的人才、工作队伍以及培养本地中的乡土人才,参与扶贫的驻村工作队利用对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有深入了解的优势,可以继续留在当地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为农民提供发展空间以及技术上的指导,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精准扶贫针对的群体是贫困农民,政策偏向贫困户,具有特惠性,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所有农民,所以政策体系上要更加注重普惠性和区域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产业政策上的选择,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村委会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农民。精准脱贫有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包含各区域精确的人均月收入标准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核考核退出标准,乡村振兴也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从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设、乡风乡貌、基层组织建设、收入水平进行考核评估,逐步促进乡村振兴。

3.2 建立生产、营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在发展产业,需建立生产、营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要注重对农民种植进行补贴,加强种植技术上的培训,培养一支懂技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发展好第一产业,并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建立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鼓励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并使生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将小农户带进大市场,建立利益双挂钩机制,促进农企双赢。发展农村电商,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将生产体系与销售体系相结合,大大地增加了销量,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已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延续性,扶贫产业要继续发展下去,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发挥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扶贫产业的深度拓展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精准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