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2021-12-23周晟

种子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种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

周晟

摘    要: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关键性环节,是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核心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握现代种业发展的正确方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建立全新的种子科技研发体系,集中技术资源做好高难度育种项目的攻关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种业科技的发展状况,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种业遭受的挑战和必须克服的困难,总结了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种业;科技创新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13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新时代我国农业经济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种子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大量外国垄断型农业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促使种子行业新业态形成。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保障我国农业的粮食供应能力,农业管理部门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经营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农业产业体系,批量种植高产、抗旱的优质品种,做好农业资源的利用工作,培育具备较强生命力的新品种。

1   我国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具体状况

1.1   种业科技资源不足,未建立系统性研发机制

现代化生物技术在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并在农业育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发达国家的育种机制在第一时间完成了转型升级。多数国内农业企业不重视基础科技研发,过度重视高产量品种的选育与培养工作,忽视了研究基础性的生物学理论,缺乏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敏感度,多数基础研究不具备先进性与前瞻性,难以赶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发展步伐。

1.2   专业技术研发活动起步较晚

我国农业市场中种子企业数量较多,经营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低,无法独立支持研发持续时间较长、回报率较低的农业科技,种业技术处于较低端的初级阶段,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泛的知名度。多数国内种子企业管理者忽视技术创新与农业科技研发活动,对专业性的技术研发活动支持力度不足,未能投入足够资金与技术资源。

市场经营资本分散于多个小型种子企业之中,先进科技研发占经营活动总投入的平均比例较低,经营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大型种业公司的差距较大。种子科技研究的公益性不足,部分种子企业不愿与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共享自身所持有的技术专利与机密商业信息,导致形成整个市场内部技术资源流通的信息壁垒。由于高产作物种子的集成优选度较低,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机制与成果评估标准。

1.3   发展速度快,育种能力强

我国种业科技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具备研发成本低、良种培育速度快等优势,能够同时针对各个主要经济作物开展品种培育工作。21世纪以来,高产小麦、转基因棉花、无籽西瓜等经过改良的农作物品种开始批量种植。我国种子企业在高产量的优良品种培育项目中获得显著的成果,推动了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技术人员在良种杂交、抗倒伏、转基因抗虫害等领域取得了理论层面的突破,部分技术成果开始转化为可批量种植的农作物,农作物亩产量与良种覆盖率有所提高[1]。

2   我国种业在新时代面临的内外挑战

2.1   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大型农业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农产品市场,改变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环境。部分国外种子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对我国种子市场进行深度渗透,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以投资或技术支持等方式与部分本土化种子企业进行跨国合作。此类国际种业公司有着较强的资本实力,可承受外部市场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完善的21世纪初期,快速渗透到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場、人工栽培植物市场之中。发达国家种子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强,能够定期推出更具竞争力、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子,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所推出的玉米种子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超过了3.34万hm2,给国内本土化种子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压力[2]。

2.2   国内政策环境发生变化

党和政府对农业企业的粮食生产能力与供应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种子企业必须领会有关部门的指示,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农作物种植成本为基本目标,间接性地强化我国农业粮食生产能力,达到预定指标即每年超过1.3万亿kg,强化种子企业的良种培育能力,制定合适的技术研发战略。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效果决定了我国农业管理部门是否有能力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将培育具备高产、抗病害等基本特点的良种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业的必要举措。种子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农作物种业在农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配合党和政府颁行的各项政策[3]。

3   调整种业发展模式,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普及

3.1   构建现代化科研体系

农业管理部门必须做好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性协调工作,发挥我国高等院校的科技研发优势。国内高等院校农业学科技术专家应加强对基础性种子科技理论的研发,为种子企业最新的技术开发项目提供更多可利用的选育材料。科研单位与高校技术研究机构与国内的大型种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走均衡分配技术资源的发展道路[4]。必须认识到做好基础科研的重要性,重点保护本土珍稀农作物种子,发挥优质种子资源在科技研发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对优质种子资源的利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第三次农作物种植资源的搜集活动,建立大型制种基地。响应中央号召,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做好西南地区与海南省种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催生一批地区级种业科研平台。现代化种业企业的科研创新机制如图1所示。

为了做好品种创新工作,国内种子企业必须走跨领域联合开发的道路,定期与高校科研院所互动,交流具体的技术资料与经营信息。科研院所可将最新研发的基础性生物科技成果转交给种子企业,种子企业向科研院所支付一定的技术专利使用费用。通过此方式,种子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可利用的先进技术资源,进而建立独立的选种、育种机构,做好农作物品种创新工作,将更多经济收益用于新技术的研发与改进活动之中,以此推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3.2   建立系统性市场营销机制

种子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利用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建立综合性的在线营销平台,鼓励种子科技企业为农户提供线上服务,搜集农户的反馈意见,借助云平台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农作物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快种子市场内部信息的流动速度。同时,管理者应在各个次级营销市场中寻找能够达到一定标准的代理商与产品宣传商,对规模较大、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型市场,采取直营直销的合理化经营模式,建立储量较大的种子仓库;对于部分规模较小、商业盈利空间不足的乡镇级市场,可采取代理制将营销工作外包给其他专业性的企业进行处理[5]。

3.3   推出财政补贴政策

为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治理方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基层农户批量种植经过基因编辑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农业管理部门可实施良种推广补贴政策,鼓励我国粮食主产区种植高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殊品种,让獲得财政补贴的良种市场价格低于其他类型种子的价格,并且使国内部分种子企业能够通过批量生产优质种子获得更大的商业经营利润,以达到稳定粮食生产供应体系、降低农户经营成本的基本目标[6]。

4   结束语

为了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强化国内科研机构的种子科技研发能力,做好基础性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动新品种的传播与普及应用。种子企业可与其他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良种生产加工与培育工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种子科技研发机制。

参考文献:

[1]莫家玮.科技强“芯”体制创新   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J].新农业,2021(14):17-19.

[2]宗可栋,李晶,董秀春,等.山东省济宁市现代种业发展分析与思考[J].中国种业,2021(7):28-30.

[3]蒲春雷,蒲传永,龚辉,等.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种业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种业,2021(7):32-34.

[4]潘宇静.为全面小康插上腾飞翅膀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N].中国证券报,2021-06-23(A05).

[5]毛世平,王晓君,孙立新.提升种业科技创新,筑牢国家安全屏障[J].中国发展观察,2021(15):20-21.

[6]江苏省省级南繁基地   搭建平台   振兴种业[J].农家致富,2021(15):2.

(编辑:白   颖)

猜你喜欢

种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