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博士罗骁:与“遗忘”对抗

2021-12-23雨航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遗忘阿尔茨海默科普

雨航

一支笔,一张纸,画一个11:10分的钟表,这就是著名的“画钟测试”,是用于检查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筛查工具。这个“画钟测试”,出现在了罗夕夕博士的视频中。Polo衫、寸头,娃娃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罗夕夕用直白的语言讲解测试的结果,“满分完成!”弹幕上飘着好多这样的反馈。

罗夕夕,本名罗骁,是一名90后,目前是浙江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同时,他还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每周会抽出两天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工作。阿尔茨海默病(AD),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罗骁要做的,就是利用科普视频的方式尽可能让记忆流逝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与“遗忘”对抗

罗骁与阿尔茨海默病打交道,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回想2013年的时候,选择这个疾病作为硕博连读期间的研究方向,其实他心里并不太情愿。在罗骁看来,这个方向很难做。由于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痴呆综合征的一种,随着大脑神经细胞的不断死亡,患病的老人出现失忆、失语、失认的表现,在疾病的影响下,他们的性格、情绪都会发生改变:“有的老人会一言不合就拍桌子,摔东西;有的老人很沉默,一句话也不说。”但是,这些沟通上的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治愈的“无力感”,才是罗骁研究工作中最头疼的地方。

在他的患者中,一位浙大的老教授给他感触很深。这位老教授文化水平很高,配合度也很好,但因为记不住东西,觉得很没面子,他哭诉自己宁愿得的是癌症也不要是这种疾病。一开始,罗骁认为老教授只要配合实验,控制得好就能延缓5到10年。但事实却是,由于老教授的基因风险因素太强,不到3年就快速恶化了,不久就去世了。

真实的残酷让罗骁意识到,目前来就诊的大多是中晚期患者,医院能做的只有改善和缓解,效果也并不好,所以需要早期预防和排查,把关口前移。他试图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想尽自己一点力量帮助他们延长生活的质量。

科普先行

几年前,罗骁去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在一个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团队交换学习一年。他深刻体会到国外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程度。在那里,有专门照料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养护所,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不仅如此,国外对该病的宣传科普做得也很好。“科普动画像小品一样,有几个人去表演,把老年痴呆的知识融入到里面,既搞笑又生动。”

这启发了罗骁,2019年年底,他讲了几期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哪些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视频播放量55万。罗骁于是决定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阿尔茨海默病。

在罗骁看来,如果“遗忘”是一匹疾驰的骏马,医生就是那个驯马者,能做的只是不停去安抚它,却没办法叫它停下来。而做科普,让他有了科研之外的“实感”,找到了理论与实际合二为一的渠道。

现在罗骁常常随身带着一张普通A4纸,上面印着他视频账号“罗夕夕博士”的二维码,让受试者家属扫描关注。

值得高兴的是,据他观察,目前来诊断的早期AD症患者已经越来越多了,这意味着,人们对这个常常被忽视的疾病,已经有了意识上的提升。

而无论怎样,做科普在这个过程中,永远都不嫌多。(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本刊有删节)

文本解读

角度一:视频流量下的固守和坚持。

当下,知识视频成为新风口,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专业人士入驻短视频平台从事科普内容生产工作。从医学博士罗夕夕,到专注航空航天科普、坐擁百万粉丝的“Mr.苟胜”等等,让我们看到了科普创作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视频流量下的固守和坚持。

角度二:让科普走向大众。

科普以视频的形式走近大众,一方面能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培养国民基本的科学思维、科学视角,另一方面,如今人们更偏爱短小、精炼的知识形式,短视频正是如此。通过“科学+短视频”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让这些知识传递得更远、更广,从而让知识触达更多人群,实现共享。

运用示例

传统语境下,书本和课堂让知识得以薪火相传;全民视频时代,知识是流动的和新潮的,也是反映社会问题和找寻问题答案的。当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在短视频平台上讲知识、学知识,说明一个知识普惠的时代已经来临,而这背后正是科普创作人们的努力和坚守。——高东艳,红网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遗忘阿尔茨海默科普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科普达人养成记
穿越幽暗的隧道,世界重见天光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让学生轻松记忆化学知识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