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021-12-23叶芷甸厉俊海张乐敏吴琼婵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服药精神分裂症团体

叶芷甸 厉俊海 张乐敏 吴琼婵

精神分裂症病情呈慢性反复性发作,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负担[1]。由于社会活动被剥夺,患者可出现行为紊乱、妄想、情感淡漠、社会退缩等社会功能损害表现[2]。目前精神分裂症结局尚不理想,达到临床和社会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位比例仅有13.5%[3]。作业疗法是以恢复或提高患者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为目的的康复治疗手段。有研究将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发现,患者阴性症状及睡眠状况得到显著改善[4]。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是纠正认知扭曲和适应不良行为,改善情绪调节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近年研究发现,其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以及心身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的125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 例和对照组63 例。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201911020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18~40 岁;(2)首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6]且病情处于稳定期;(3)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稳定4 周及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2)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自杀倾向;(3)存在听力、视力等感知障碍;(4)合并脑器质性疾病或存在精神发育迟滞。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采用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1)作业疗法[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内容包括手工制作、药物管理、情绪管理、家居生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康复医师宣教并指导完成,45min/次,2 次/天;每天固定进行30~60min 的室外活动,每月组织患者进行操作比赛,予以优秀者奖品及鼓励,总疗程3 个月。(2)团体认知行为治疗[8]:共8 次,前1 个月,1 次/周,45~60min/次,后2 个月,1 次/2 周,40min/次,总疗程3 个月。内容包括明确团体治疗目的、交流治疗心声、分享抗病日志、情绪表达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1.4 观察指标

1.4.1 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9](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进行精神症状评估,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数越高症状越重。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10](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ale,SDSS)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包括父母职能、婚姻职能、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外社会活动、对外界兴趣与关心、责任心、计划性,分数越高提示社会功能越差。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11](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包括信息处理速度(speed of processing,SOP)、注意警觉性(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dentical pairs version,CPT-IP)、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S-Ⅲ)、词汇学习(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HVLT)、视觉学习(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BVMT)、推理和问题解决(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battery,NAB)、社会认知(mayer salovey 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MSCEIT),分数越高提示认知功能越好。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12](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包括心理社会、精力和动机、症状和副作用,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以上各项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由同1 名具有3 年以上专科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进行盲法评估。

1.4.2 服药依从性 采用Morisky 问卷[13]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满分8 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服药依从性=(依从性中等+依从性好)/总例数×100%。

1.4.3 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总分0~100 分,<70 分为不满意,70~90 分为基本满意,>90 分为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非校正法。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服药情况、精神分裂症类型、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氯丙嗪等效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 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 各维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 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训练;PANSS 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SDSS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 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SD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SDSS 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训练;SDSS 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 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CCB 各维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MCCB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MCCB 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训练;MCCB 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SOP 为信息处理速度;CPT-IP 为注意警觉性;WMS-Ⅲ为工作记忆;HVLT 为词汇学习;BVMT 为视觉学习;NAB 为推理和问题解决;MSCEIT 为社会认知;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5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服药依从性分别为54.84%(34/62)、91.94%(57/62),对照组治疗前后服药依从性分别为47.62%(30/63)、69.84%(44/63)。治疗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6 两组患精神分裂症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SQLS 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QLS 各维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SQLS 评分比较(分,)

表5 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SQLS 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训练;SQLS 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7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为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起病[14]。中国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最高地区[15]。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功能障碍,且对认知和社会功能有较大影响[16]。研究发现,采取综合性干预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并提升家属幸福感[17]。既往研究表明,作业疗法有助于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18]。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但尚未广泛应用治疗疑病的方法。有研究将其应用于社交焦虑障碍替代治疗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19]。施冬青等[20]将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减轻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服药依从性。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以幻想、分裂等不成熟因子为主。有文献报道,团体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精神张症状,改善心理防御方式[21]。本研究将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发现,与作业疗法比较,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后,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符合以往研究结果,可能与通过将患者聚集在一起,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丰富其生活环境,进而改善大脑可塑性,促进脑功能恢复有关[22]。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长期用药,受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等因素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强调的是所有成员的互动,可充分表达和探索自身问题、态度、感受、价值与行为。研究发现,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使患者在团体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平等、安全,从而认识到坚持服药重要性,并提升其主观能动性[23]。本研究发现,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通过连续性干预,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建立家庭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获得较好的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社会和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服药精神分裂症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