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肯堂卒年考
——兼论《医学穷源集》序跋的作伪

2021-12-23王篤堃

关键词:参政金坛万历

王篤堃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又号念西居士,明代南直隶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王肯堂医学成就突出,著作甚富,撰有《证治准绳》《针灸准绳》《损庵试效方》《医学纲宗》《灵兰会要》《纂类本草》,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等,与当时名医缪希雍、李中梓等人交往密切,堪为明代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王肯堂的医学成就,对其众说纷纭的生卒年问题,或不加审辨,遵从前说;或有所凭借,稍作考证,皆未能系统地探索。[1-2]其中,汪世清据俞安期《翏翏集》,倪梁康据《新修金坛县志》与《金沙重兴东禅寺缘起碑记》推断王肯堂卒年为1613年,皆为的论。本文在此基础上,补充论据,证实王肯堂卒年确为1613年,并就其他几种意见加以驳正。

1 王肯堂卒于1613年的直接证据

王肯堂事迹,《明史》附于其父王樵传后,着墨不多。关于其生年,实则也有不同意见,如1549年、1551年、1552年。三者差距不大,或是各家根据王肯堂事迹推演年岁时存在误差所致。王樵《方麓居士集·与仲男肯堂书》云:“祖父丁酉生,丁卯乡举,丁丑进士。今汝己酉生,己卯乡举,己丑进士。丁丑廷试,祖父对策有赏识之者,而不果高荐。今汝复然,何莫非命邪?”[3]“今汝己酉生”,嘉靖己酉乃1549年。此处王樵将王肯堂与其祖父王臬之生世对看,前后关联紧密,所述时间不会轻易出错。

王肯堂卒于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癸丑)一事,可明见于家谱、方志以及时人文集中。

1.1 《三旌义门王氏族谱》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三旌义门王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王嘉渊等人修纂,为金坛王氏族谱。《三旌义门王氏族谱》卷五《事行》中有一篇《王肯堂传记》,其中涉及去世者有三处可留意:①“久之,始迁福建参议粮储,而公已病矣。上疏乞休,不允。再调分守宁波,竟不能赴而卒。”②“师谓公《成唯识论》有益后学,而其义未显,属公注之。公覃思者积年,会疾笃,置纸砚褥席间,成若干卷,趣赴剞劂,而后瞑目。”③“生嘉靖己酉年九月十二日,卒万历癸丑年八月初八日。”[4]

《成唯识论证义》自序云“力疾校订,涸精竭虑,以阽于危,虽曰为法捐生,能免噉名之疑哉”,序末题“万历癸丑六月十九日死灰居士王肯堂宇泰甫力疾自序”[5],可知当时身体状况之差。两个月后,王肯堂遂离世。

1.2 《金坛县志》

康熙《金坛县志》记王樵卒事云:“迁留都膳部郎,壬子转福建参政。乞休,不允。改分守宁绍台道,力辞免。癸丑,年六十五卒。”[6]康熙《镇江府志》:“迁南膳部郎,壬子转福建参政。乞休,不允。改分守宁绍台,力辞免,寻卒。”[7]乾隆《江南通志》云“万历己丑进士,授检讨,仕至福建参政”[8]。三志描述越来越简,至乾隆《江南通志》仅云“仕至福建参政”,造成王肯堂仕宦生涯止于福建参政的误解。前二志所言接近,康熙《金坛县志》所言更加明确——王肯堂卒于万历癸丑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

1.3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三《金沙重兴东禅寺缘起碑记》云:“万历庚寅冬,达观禅师书经于于、王二氏园,偕太史损庵王公辈,过而慨焉。庚戌间,太史乏嗣,欲舍宅为寺,乃卖别业千余金,悉舍为修建资。……癸丑秋,太史不幸捐馆,遗命以己像供于寺,愿为伽蓝,如南宫之于鹤林也。”[9]

《憨山老人梦游集》,释德清撰。德清,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王肯堂常与紫柏真可(字达观)交流佛学,达观又与德清有交。王肯堂之事,德清的叙述应当可信。

1.4 《翏翏集》

《翏翏集》卷十记云:“王宇泰,名肯堂,金坛人。庚辰进士,官翰林。精心内典,数有诠注。年六十六卒,癸丑。”[10]

《翏翏集》,明·俞安期撰。安期,原名策,字公临,号震维居士。据何朝晖教授考证,俞氏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年不确定,或在启、祯年间[11],与王肯堂大致生活在同一时期。来自当时人的记录,可信度颇高。惟安期记其“年六十六卒”稍有不确,可能是由所得生年或年份计算不够准确所造成。

2 王肯堂卒于1613年的间接证据

据整理,关于王肯堂卒年的观点除1613年外,大致还有3种:天启二年(1622,壬戌)、崇祯四年(1631,辛未)左右、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3种观点所及卒年均在1613年后,且最早的天启二年距1613年也几乎有十年之差。如果排除其他可能,亦有助于确定王肯堂卒于1613年一事。

庄继光《广笔记跋》云:“予髫年受业王损翁、于如翁两先生门下耳。缪仲淳先生名如轰雷,然间从两先生问艺,得一望见颜色,心窃向慕之。……今先生年逾七十,神检高映,议论环伟,岿然如鲁灵光。而两师竟骑箕仙逝,言念音容,俨焉如对,不胜泰山梁木之感云。天启三年癸亥暮春祓禊日通家子庄继光顿首拜识。”[12]

该段摘于庄继光为缪仲淳(即前缪希雍,字仲淳)《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所作尾跋。继光,字敛之,金坛人,受业于王肯堂,曾重刊王肯堂父王樵《尚书日记》。又从缪仲淳学医。据文可知,天启三年(1623)暮春继光作此跋时,王肯堂已经去世(“两师竟骑箕仙逝”),则其卒年不会晚于此时。因此,王肯堂绝不会卒于崇祯年间。

陈懿典《祭王损庵翰检》[13],乃为王肯堂所作之祭文,见于陈氏《陈学士先生初集》。懿典,字孟常,号如冈,秀水人。与王肯堂有交,《初集》中尚有书信一封,首及“不佞承门下倾盖之知,许以襟期,引之臭味,真自谓生平鲍叔,过蒙奖饰,遂令得附后尘”诸语,可见二人相知较深。今有《陈学士先生初集》万历四十八年刻本,中有祭王肯堂文,则其必卒于万历四十八年之前。因此,认为王肯堂卒于天启年间也不确。

前节所引《三旌义门王氏族谱·王肯堂传记》云:“天启中,吾师姜燕及先生奉使朝鲜,尝以是书遗其国主,令翻刻以广其传晕”诸语,称姜曰广(号燕及)为“师”,则传记作者的生活时代至少不会距天启、崇祯太远。若王肯堂果真逝于天启二年或崇祯年间,传记还特意说其“卒万历癸丑年八月初八日”,显然有悖常理。

3 对三处不实记述的驳正

综合来看,王肯堂卒于天启二年、崇祯四年左右、崇祯十二年的观点皆不可信。在寻找关于王肯堂的材料时,笔者发现几处不实记述足以混淆视听,今遂据实驳正之。

3.1 《墨余录》

《墨余录》卷二《李中梓》谓王肯堂年八十尚在世,云:“李中梓,字士材,邑诸生也。有文名,并精医理,名重一时。时金坛王肯堂字宇泰亦精岐黄术,年八十,患脾泄,群医咸以年高体衰,频投滋补,病愈剧。乃延李诊视。诊毕,语王曰:‘公体肥多痰,愈补则愈滞,当用迅利药荡涤之,能勿疑乎?’肯堂亦精医,乃曰:‘当世之医,惟我二人,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遂用巴豆霜下痰涎数升,疾顿愈。”[14]

此则故事同见于乾隆《上海县志》,后人如章巨膺、张生甫等均有引用。《墨余录》,毛祥麟撰,是一部主要记录时闻旧事的笔记小说集。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人。李中梓同为上海人,或是关于他的一些传说为祥麟所闻,故凑成此文。从文中“当世之医,惟我二人,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等处生动形象的描绘可看出明显的小说家笔法,不可当作实录。乾隆《上海县志》所述虽无王、李二人的对话,但材料来源或同样来自传闻。据学者整理与统计,李中梓所撰医学著作约二十余部,现存九部[15],其中医案往往有重复收录的现象。王肯堂在当时医学名气甚大,且与李中梓有交,如真有诊治事,医案中收录的可能性很大。笔者翻览李中梓现存医书,未见相关记述。此则故事当是时人希望藉助王肯堂名气以夸饰李中梓的杜撰之说。

3.2 王重民《王肯堂传》

王重民《王肯堂传》云:“《福建通志》列肯堂官参政于天启初,据《笔麈》自序,万历三十年似肯堂年正五十,然则其罢官时,已年近七十矣。”[16]

《神宗实录》卷四百九十五:“(万历四十年五月)甲辰,升河南参议张五典为本省副使,南京礼部郎中王肯堂为福建参议。”[17]则1612年王肯堂转任福建参议。然据家谱与方志所记,当时其因病乞休,转赴宁波。康熙《杭州府志》载万历四十一年王肯堂任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18],自然不会于天启初尚任职福建参政。

且笔者翻览明万历后几部《福建通志》,未见“肯堂官参政于天启初”事。《王肯堂传》一文,未注引文出处。或许,此一引述本身即误。

3.3 《南陵县志》

嘉庆《宁国府志》载金坛王肯堂于万历二十年任南陵训导[19]。然民国《南陵县志》卷十七《职官志》“训导”下记云:“王肯堂,金坛人,《杨志》作万历乙卯年间任。”[20](《杨志》,杨必达等修纂《南陵县志》顺治十三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仅存卷一、卷四)又卷四十七《金石志》收录一篇《南陵县移修儒学记》,末题“皇明万历丙辰岁阳月之吉,邑庠增广生员龚希夔书。文林郎南陵县知县黎宠,县丞曹棨,主簿孟凤仪,儒学教谕刘尽忠,训导王肯堂、孙希颜,省祭王渭、陈素见,耆民张维理、刘维谕、管穰、姚汉、王大补、孙元鹤、刘启楠、汪大煃、王之顺,工房万应试、沈邦魁、陶上国、马以让、童养忠、吴廷□同立。”[21]

据《南陵县志》所载,该王肯堂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四十四年(丙辰,1616)任南陵县训导,有碑文为证。可知《宁国府志》误,《南陵县志》不误。然而,据金坛王肯堂卒于万历四十一年的事实,二志注该王肯堂为“金坛人”则均不确。笔者几经爬梳,于《来安县志》寻到另一王肯堂。天启《新修来安县志》卷五列王肯堂万历四十五年(1617)任来安教谕,并标注为“凤阳卫人”[22]。从任职(训导、教谕)、任期来看,《南陵县志》所载为来安王肯堂的可能性很高。

4 《医学穷源集》序跋的作伪

《医学穷源集》,今收入《王肯堂医学全书》,题“明·王肯堂著,明·殷宅心编”[23]2603。序称“今殷生宅心,因取吾《尺木楼图说》录成二卷,并辛亥以后杂案,选辑四卷,逐章详记,附以释解。……书将成,请序于予,予因溯其源头,名以‘穷源’”,末题“时天启三岁岁次癸亥六月中浣金坛念西老人王肯堂宇泰书”[23]2607。凡例云:“宅心从师最晚,辛亥以前杂案散失,辛亥以后,予始即所目见者录之。吾师年登耄耋,间命各徒代诊,故得一例附入。”又云:“是书拟于稿成日呈阅折衷,癸亥季夏,师体违和,勉请序言,未获删改。余适还里,而先生已召赴玉楼。其中谬误,愿海内诸公重加驳正焉。”又云:“丙辰中,余适省亲浙省,得方甚少,《水运》一卷太羽过略,谨选同门诸先达丙寅杂案续成一帙,非敢炼石补天,聊志沆瀣一气耳。”[23]2608殷宅心跋云:“余从先生游最晚,辛亥初夏,先生薄游淮海,始贽见于刊(邗)江旅次,亲炙之余,录案成帙,以备研求。……第丙辰年,余省亲武林,留署一载,还求杂方,寥寥数纸。迄余选方增释,未及卒业,而先生已捐馆舍。”[23]2609据以上几处引文所述,至少在天启三年(1623)六月,王肯堂尚在人世。

殷宅心,生平不详。《医学穷源集》现存最早版本为清嘉庆十三年汤世质刻本。据世质序云:“洎予南游洪都,遇庐江殷子合宗于逆旅。因出橐中先世所藏《医学穷源》六卷相示。……殷子宝是书,什袭藏之,珍逾拱璧,私为家学,不轻以予人。予不忍使青萍、结绿永沉埋于荆岩、丰狱之中,因求售其稿,公诸宇内。友人吴子、鄢子复怂臾之,遂斥箧中金,录副本而归。倦游以来,十有余年,恐岁久蠹蚀,复致散漫,爰命儿辈严加校订,间附鄙见于上,付之剞劂,俾天下后世斯学者复睹轩岐之正鹄,而不为支流所溷,则予之大愿也。”[23]2605-2606则此书经殷宅心编定,传于后代,至清由汤玉质抄录副本,又十余年,才令付梓。

根据前文考证,天启二年,王肯堂绝不可能还在人世,且家谱中罗列的其著述亦无《医学穷源集》。笔者认为,由于早期抄本亡佚,传、抄、刻之跨时较长,《医学穷源集》是否即为伪书,尚需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予以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今见《医学穷源集》序、跋、凡例中关于王肯堂的生平事迹,必是出于殷宅心本人的伪托或者后来者的伪造。今人研究王肯堂的医学成就,对《医学穷源集》的利用应当慎之又慎。

猜你喜欢

参政金坛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颜回之乐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参政运动研究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美国华人参政问题初析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湖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