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里姆特绘画语言分析

2021-12-22高若琳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
关键词:综合材料符号装饰

【摘要】 1862年,分离画派创始人,象征主义大师克里姆特出生在奥地利的金匠家庭里,特殊的家庭背景及社会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象征主义是指以象征为名,理想化地表达画作,画家们不再执着于描绘真实的景象,而是通过隐喻的、带有装饰性质的画面表现理想中的世界。他的画作中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出对生命之谜的探索,并大量借鉴了东方元素,画面充满了哲学气质,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装饰;综合材料;符号;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87-02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末,正是西方社会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工业的发展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许多创作灵感,他们源源不断地作品改变着大众审美,不再循规守矩,而是自发形成了全新的观念。新的浪潮席卷了建筑、绘画、工艺、音乐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种创作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派别,在巴黎被称为新艺术派,在维也纳被称为分离派,克里姆特便是分离画派的创始人。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具象与抽象的哲学、多重材料的结合、拜占庭装饰艺术、东方绘画因素以及情欲的表达,独特的画作为后辈的画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情感来源。

二、作品的构成

在《吻》这幅画中,最先凸显与传统绘画的不同之处是它的构图方式——特异构成的运用。主要采用了基本型特異中的大小特异。画中男性的长袍上有许多大小相近的排列整齐的矩形,在这些矩形中突然出现一个比周围矩形大很多倍的黑色大矩形,在这个巨大的矩形右方不远处正是这幅画情节性最有体现的地方,克里姆特的作品几乎全是大画幅,因此利用特异构成组织画面,更能巧妙地突显画的中心。这样的表现方法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精心设计,他对待画面极致苛刻,作品常会保留最原始的作图痕迹,例如男性左手无名指尖和脚下草坪上的花朵轮廓都留下了起稿时的线条。

除此之外,克里姆特对正负形、颜色明暗、形状和画面肌理都进行了充分的对比。首先是主体人物和背景的对比,两位相拥的主人公在画中做主体,外形曲线圆润没有边边角角与后面的背景区别开来;画面主体的色块十分明亮,背景的颜色深沉只有星星点点的金箔装饰,这样的颜色对比使画面产生了空间感;在形状对比方面,男性长袍上以矩形为主,女性长袍上以螺旋纹和曲线为主,意在区别主体人物的性别特征,也是在暗示观者画中男性和女性性格的区别;最后是画面肌理对比,仔细观察画作,可以发现作者在处理主体人物这一整体时与处理背景使用的方法截然不同,笔触集中的地方往往是画家作画的重点区域,是整幅画面最用心打磨的部分,背景则是均匀的颜料和细碎的金箔铺就,笔触平淡,这样的处理方法让画面内容似乎处于一个安静氛围的、超现实的地点。人物的脚下,作者画上了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坪,颜色鲜艳且较大的花,密集清晰地画在草坪中靠前的位置,颜色深且较小的花松散模糊地画在草坪靠后的边缘,通过花朵的颜色、大小的疏密对比,进一步加深了画面空间,营造宽阔的视觉效果。

三、表现与塑造

克里姆特善于以写实手法来描绘人物外貌,但在画面的背景和人物造型上喜欢用抽象的方式造型。在《吻》这幅画中,人物躯干被略微地按比例拉长,使人物看起来更加纤细,人物身着的长袍被刻意的处理的扁平,被规律的几何符号装饰。男性的手部刻画较为宽厚,手臂上血管爆起,象征着男性的刚强,女性手部纤细,苍白到略微发蓝,手指关节不明显,凸显女性温柔。人物的脚下是一片向画面左侧延伸直至画面结束的长满了植物的草坪,背景的颜色是较为统一的暗色,为了更好地突出主体人物。

在二者的服饰上又高度抽象,仅以简单的线条概括了躯体并没有写实的塑造,加上装饰性的画法将人物的服饰平面化,扁平的服饰和交叠的圆圈、锐利的三角形和上升的螺旋纹营造出超脱现实世界的氛围。女性的服饰和头发上的图案是表示欣喜的鲜花和以展现女性柔美的曲线,花的颜色是红色和绿色,巨大的冲击力更能表现女性的愉悦之情,远远看去,画中的女性被花包围。男性的轮廓较为高大强壮半包围着女性的躯体,服饰上的矩形图案代表了刚正强健,头发上围绕着作为配角的绿色藤条,与女性头发上色彩艳丽的花形成了对比,在以爱为联系的画面中克里姆特通常把男性画成配角,被深爱的女性是主人公,这些特立独行的线条包含着克利姆特主观情感。

四、材料的运用

材料的运用在绘画主题的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绘画讲求材料的结合运用,常见材料有金银箔、珊瑚、玻璃、宝石等,在《吻》的画面中,这些装饰材料由于材质本身的属性通常会给人深沉厚重质感,在《吻》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压抑和沉重,给人轻盈及温柔的感觉。

(一)金箔。金箔常常使人联想起宗教艺术或是拜占庭的镶嵌艺术,拜占庭的镶嵌画是由割材至大小相近的有色石块拼接成的艺术图案加上金色背景做底,内容多为耶稣、圣母等宗教人物形象,以突出画面人物的华贵和神性,克利姆特将拜占庭的金箔工艺和装饰性符号有序地集合起来成为自己艺术作品中的特征。《吻》中的金箔出现在人物的服饰上和背景上,服饰被大面积的金箔铺设,人物的脸庞被金箔环绕,凸显了主体人物的神秘感,克利姆特很好地运用了它的光芒,就像黄金在中世纪的画中被使用那样使人感到祥和圣洁和宁静。在欣赏时,由于画面中心的华丽,往往会忽略大片的暗金色背景,背景的金箔没有那么耀眼,只如星点隐隐散落勾勒出长方形的边,背景又由许多如此的方形无秩序地组成,使得人物看起来仿佛要消散在宇宙一般,画面的氛围静谧而热烈。在画中,克利姆特从日常生活的创伤、痛苦、焦虑中抽象出一种普遍的体验,让观者产生强烈共鸣。

(二)沥粉。为了追求更强的装饰效果,克里姆特在作画时采用了沥粉工艺来创作。克里姆特简单地把金粉和油画颜料调和,在画面上画出有规律的螺旋纹饰,从侧面欣赏作品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立体的线条和耀眼的金箔,正面也可以利用光线感受到凹凸不平的质感,这一举措让画面更加富丽、浑厚,同时也更具观赏性。除此之外,他还常常使用螺钿、贝母、蜗牛壳和鸟类羽毛这些带有光泽感的材料来丰富画面。由于金箔和镶嵌材料的色彩丰富常使观者流连忘返、过目难忘,往往会忽略画布上油画颜料的色彩,然而画中油画颜料本身的色彩功不可没。由上至下仔细观察画作,在女性的面部,眉弓骨和鼻底用蓝灰色勾勒、下眼睑和鼻尖用灰绿勾勒;男性面部整体呈熟褐色,鼻子用橘红、玫瑰西红造型,面部凹陷处用钴蓝和湖蓝强调颧骨;女性的肩头以群青色细细勾勒,手部除了关节处有少量粉红色,手背几乎全以冷色调的颜色塑造,脚部以亮度不高的翠绿画出了血管的走向,群青色的细线勾勒出脚背的线条,如此处理,更可以突出画中女性的柔弱。女性的长袍上用来表现女性躯体起伏的曲线用了灰紫色,虽是对比,但并不突兀。此外他在长袍上画了许多环环相套的花朵图案,这些花朵的图案相较于面部的颜色更纯。画面底部的草坪上除了颜色极纯的花朵外,深浅不一的绿色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有蓝色倾向的绿,还有黄色倾向的绿,明亮的颜色铺得厚,甚至出现了裂纹,暗颜色铺得较薄,这样的处理在视觉上推进了草坪的纵深感和厚重感,在整体金光熠熠的氛围下这些颜色与画面和谐一体,观赏者并不会感到视觉疲劳。

五、作品特点

克里姆特的风格并不是突然形成的,他的画作中集结了大师作品的精髓,其中也不乏东方因素的注入。《吻》中的女性的脚腕上缠绕下垂着抽象概括的藤条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植物。这是一种春季会盛放的藤树,在江户时代就被作为恋爱的象征,也在歌曲中屡屡被提及,有收集浮世绘作品习惯的克里姆特可能因此引用了藤树的图案来表现画中的“情意”,在画面中起到了联系的作用,将服装颜色相近的藤条和悬崖联系在一起,原本孤立的画面区域也不再生硬。

美国作家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写道:“象征主义不仅反映了哲学家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某些思想,也是艺术作品通过直观经验的特殊表现,最终是一种情绪上的象征,即艺术家内在精神,而不是观察到的自然。”在画中“情绪的象征”包含着画家瞬间的敏感情绪,这或多或少包含着画家的隐私,触及着伦理道德和不为人知的隐蔽的灵魂。克里姆特的画作充满着情欲、生死、犯罪这些最原始的生命特征,对于生命的思考與象征手法结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画家的精神世界。受社会结构变化和时代的影响,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催促着画家解放自己的灵魂从禁欲主义中解脱,内心对女性的神秘感的追求渐渐凸显,强势地提出了“自我”的艺术主张。克里姆特是描绘女性的大师,他洞悉女性的一切,把女性的妩媚、桀骜、脆弱和感性表现的灵动而真实,《吻》表现了克里姆特对爱极致的独特感受。

六、结语

在社会面临巨变新旧交替之际,旧的格局、旧的观念被打破之后,恐慌、迷茫的文化氛围中,克里姆特以独树一帜的风格为分离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本能,舍弃传统的规律,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以装饰化、工业化的画面赢得了后世的追捧。在文艺、社会乃至世界大变局的文化氛围里,不顾世俗眼光,在画面中坚持了自己的主张,真性情的表达着自己和心中热烈的情感,人的精神与肉体被和谐地融为一体,画中女性主角被他赋予了神秘摇曳颓唐哀伤的气质,她们优雅知性,画面奢华、明亮。热情的画作传递着热情和对爱的不懈追求,赋予画面力量和想象。他的创新敢于逆着时代的洪流且突破自身的局限,标新立异,却不违背他创作的初衷,在华丽的表面时刻流露出画家本人对生死、欲望、哲学的思考,坚定着艺术上的自由,为后辈的艺术创造开辟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著,范景中主编.艺术词典[M].殷企平等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

2005.

[2](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巴竹师,刘珽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3]王鹭.情欲与生命之谜的勘探——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象征主义绘画解读[J].苏州大学学报,2013,(07).

作者简介:

高若琳,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综合材料绘画。

猜你喜欢

综合材料符号装饰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DIY装饰沙漏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论综合材料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DIY节日装饰家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