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地区古代文明进程述略

2021-12-22郭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石器新乡遗址

郭强

在旧石器时代,新乡一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林木茂盛,自然条件很适宜原始人类的生活。在我市多地发现有动物化石,如纳玛象化石、大唇犀化石、鹿类化石、棱齿象化石等。另外,在新乡周边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如山西丁村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遗址、安阳小南海的洞穴遗址、许昌灵井的旧石器遗址,新乡地区很有可能也存在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遗迹,有待我们将来的考古发掘来印证。

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古代人类的活动更加频繁。新乡地区已经发现了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遗址多为复合型遗址,即同一遗址内存在多个时期遗存。新石器时代从年代上看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是距今8000年-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属于此期的典型遗址有辉县孟庄遗址和新乡市骆驼湾遗址。在这两处遗址都发现有属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片。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是距今7000年-5000年的仰韶文化,属于此期的代表性遗址有新乡县李大召遗址、新乡市刘庄营遗址和丁固城遗址、络丝潭遗址等10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是距今5000年-4000年的龙山文化,如辉县孟庄遗址、新乡市鲁堡遗址、洛丝潭遗址、新乡县李大召遗址、获嘉县同盟山遗址等共计40余处。

古代新乡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这是古代农业非常理想的发展环境。从考古发现来看,新石器时代的各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石质农具以及物炭化颗粒,所出土的生活器具也都以炊具、盛器、贮存器等为主,透出浓烈的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气息,早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这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推广。

农业是定居式生活的产物。1982年4-6月,在络丝潭遗址发掘了圆形地穴式房基一座,该房基直径3.4米,为半地穴结构(即一部分在地上,一部分在地下)。发掘时穴壁在地上残高0.3米。该房(实际上就是棚)墙壁结构是里边为木外边为泥。墙壁及地面均经烧烤,顶部为尖顶草棚式。这个遗址的时代距今约为5000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晚期。后来,新乡市何屯遗址也发现有这种半地穴式的房基。在辉县市孟庄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基共12座,属于仰韶文化晚期,从发现情况看,皆为地面上建筑,除个别为圆形外,其余为地面式方形连间房子,这些房基均为东西向,门朝东。进入龙山文化时期,新乡的古代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进步,发现了拥有大型夯土城墙的孟庄龙山时期城址。此外,孟庄城址周边还有如新乡市鲁堡遗址、洛丝潭遗址、新乡县李大召遗址、获嘉县同盟山遗址等众多龙山时期聚落。这一时期遗址的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社会结构更加复杂,文明程度更高。

(一)裴李岗文化时期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河南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距今约7000-8000年,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这个时期,已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

裴李岗文化时期遗址在新乡发现很少,主要是在孟庄。

孟庄遗址位于辉县市东南孟庄镇东,遗址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92-1995年经过六次发掘。这是一处复合型遗址,前后时间跨度历经新石器时代至商代。裴李岗文化遗存位于遗址西南部。考古发现古代人类生活遗留下的灰坑7处,出土石斧、骨锥、陶纺轮、陶罐、三足钵等生产生活用具近30件。主要陶器群为深腹罐,小罐,碗,三足钵,壶。从其形状、质地和生活需要来看,可以分为饮食用器、水器、饭炊器和储藏器等不同类别。

由于该遗存多被晚期地层、遗迹破坏,很难恢复其原貌,本期遗址范围等情况不详,但是从目前发现的遗迹以及出土的遗物,结合周边地区发现的裴李岗遗址来看,本时期应处于“大体平等的农耕社会"。遗址中石磨盘、石铲等农业生产工具的普遍发现表明农业可能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产业部门。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形成的小型聚落,不但面积较小,而且彼此之间的规模差别也不大。各遗址文化遗迹、遗物发现的都比较少,表明当时社会应处于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比较落后的状态,遗址间的距离大都也较远。这些现象显示出,当时各聚落之间可能基本处于一种平等相处且彼此交往联系较少的状态。

(二)仰韶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新乡地区属于此期的代表性遗址有新乡县李大召遗址、新乡市刘庄营遗址和丁固城遗址、络丝潭遗址等。

本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社会生产的发展,聚落遗址数量逐渐增多。目前新乡地区发现本段遗址共10处,辉县孟庄遗址在规模上、规格上、均高于其他遗址。由此分析本段应正处于“由平等社会向分层社会过渡的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层和分化也开始加剧。聚落与聚落之间也产生了分化,已不再是原来的平等相处的关系。早期城址的出现与大型聚落中心的兴起也是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形态变化的反映。

(三)龙山文化时期及其以后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新乡地区属于此期的代表性遗址有辉县孟庄遗址、新乡市鲁堡遗址、洛丝潭遗址、新乡县李大召遗址、获嘉县同盟山遗址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孟庄遗址。

龙山时代的孟庄遗址出现了一座目前河南省内已发现的仅次于新密新砦龙山城址的大型城址。该城址位于遗址西北部,平面略成梯形,面积约12.70万平方米,外围有一周护城河。城址内发现有房基、路、灰坑、水井等古代人类生活遗迹,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龙山文化房基9座。房基大多数为地面式建筑。房基的建筑过程是是先铺垫一层纯黄土,然后再夯打,使房基的地基坚硬。房基的形状有长方形和圆形。个别的建筑比较考究,居住面抹有白灰面,有防潮的功效。龙山文化水井发现4眼,均分布于遗址中南部的,井口为长方形和方形两种,深在4米左右。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7座。墓葬中比较少见随葬品。但受发掘条件限制,缺乏居民结构的资料,尚不能够說明其社会结构。

新乡地区目前发现龙山时期遗址共40余处,从孟庄城址规模及与其他聚落分布情况分析,孟庄龙山城址已非一般性聚落,应是一处区域中心聚落,城址的出现以及由此造成的城市生活,大大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单的经济模式,手工业专门化程度提高,并最终与农业分离开。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而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古代先民们在新乡这片土地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谱写了该地区最早的文明进程与历史文化。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新乡 453000

猜你喜欢

新石器新乡遗址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鹰形陶鼎
李艳惠、李冬冬作品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The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View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新乡产业集聚区转型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