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生态旅游扶贫开发促进乡村振兴新模式研究

2021-12-22乔建兵

山西农经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林地景区

□乔建兵

(溆浦县林业局 湖南 怀化 419300)

湖南穿岩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约为8 920 hm2,包括穿岩山、威虎山、龙泉山3 个片区,共涉及3 镇12 村107 个村民小组,村民共计26 145 人。截至2016 年,贫困人口达6 199 人,占总人口23.7%。2014 年之前,雪峰山文化旅游公司没有森林旅游从业人员[1];截至2016 年,区划公益林和天保林面积仅为2 993.33 hm2,而林木采伐量却达10 210 m3,但没有村级护林员。此后,通过雪峰山文化旅游公司不断探索森林生态旅游扶贫新模式,其“雪峰山模式”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在湖南省推介;生态旅游扶贫项目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溆浦县被列为全国首批旅游扶贫示范县;雪峰山文化旅游公司同时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5]。

1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

1.1 优质资源较少

湖南穿岩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位于雪峰山东麓,溆水上游二都河流域,溆浦县统溪河乡境内。公园内虽然类型丰富、组合较好,但具备顶级吸引力的风景资源少。且境内森林资源及其森林生态环境因为年年采伐、烧碳、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人为干扰,风景资源质量等级偏低。植被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6]。

1.2 基础设施薄弱

未开发前许多景区没有通公路,纵使有林区道路,也只是简易便道,弯多坡陡、路面狭窄,只能勉强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未开发前人类活动仅限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旅游发展基础几乎为零[7]。

1.3 项目用地困难

山上地形起伏变化大,山高路险,崎岖不平,平地较少。山下的平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用于森林自然公园开发的可建设用地相对较少。

2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适逢的机遇

2.1 国家对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旅游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发展森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2014 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提出要深入挖掘林业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开发林业旅游精品,积极促进林业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整体提升林业旅游的发展效益和水平,为加快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历史机遇[8-10]。

2.2 经济腾飞和品质生活的追求带来的市场机遇

一方面是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进一步释放了旅游市场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是居民闲暇时间增多,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居民全年法定节假日及周末达到110 d 以上,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将大大增加,用于休闲旅游的时间也随之增加,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将开启国民休闲旅游新时代[11]。

2.3 高铁旅游时代来临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机遇

随着沪昆高速铁路的逐线开通并设溆浦南站,将改变人们的出游习惯,为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宝贵的机遇。湖南穿岩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可借力沪昆高铁,迅速打开市场。不断扩大景区客源范围,增加可进入性,同时也可增强市场竞争及推出特色产品。

3 森林生态旅游扶贫中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政策扶持,助推旅游开发

通过落实各项政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森林旅游公司聚集,加速推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为了进一步扩大穿岩山景区的知名度,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溆浦县在原威虎山、穿岩山两个省级森林自然公园的基础上,整合了龙泉山风景区,获批了湖南穿岩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使穿岩山景区冠上了“国”字号荣誉称号[12-13]。

将湖南穿岩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全部纳入生态公益林和森林保险范围,每年给予公益林补助;对林中的“天窗”或宜林地进行造林绿化,对林相较差的林分提质改造,都给予相应的补贴补助。

成立森林公园管理处,采取多种方式点对点进行服务,指导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与村组搞好林地租赁流转和矛盾纠纷调处;做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加快融资速度、拓宽融资渠道。

不断提高自然公园内护林员配备比例,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制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的现象。还应安排多名技术人员,协助指导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规划、设计、用苗等林业技术。

3.2 探索现代经营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

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极力探索多种经营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应极力推行“三权分置”,以前林地虽然给农户带来一定收益,但随着集约化科学经营的不断推进,一家一户经营所面临的资金缺、规模小、销售难、效益低等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农户想出租林地,但个人的林地面积少,达不到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的旅游开发集中连片要求,导致林农租不出,公司又租不到,林地资源无法盘活。针对上述林地供需矛盾,公司充分利用村级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发动农户将分散林地委托村集体统一出租、统一管理,再由村集体将林地经营权交由公司统一经营,以林地信托促成“农户+村集体+公司”的林业发展模式。

公司利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畅通的信息渠道、专业的运营团队优势创建“订单林业”,雇佣当地农民,集中打造高品质林景,对单培育名特优林果,按需精加工林菜、林药等,提高了林产品的产值和附加值。

通过集中平整土地,延伸生产道路和建池蓄水灌溉等措施,不断完善林业基础设施,让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有效释放,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不断在资金和技术上扶持新型林业主体、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形成共享、共生、共赢的机制,提升整体发展活力。

3.3 注重三产融合,携手齐头并进

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持续扶持、引导农户做地方特色产品,通过乡村旅游将半农产品转化成商品,不断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先后引导创业能人在龙泉山风景区内成立了溆浦绿缘苗木等9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林木花卉种植、销售和生态林业观光旅游,并且公司在绿化用苗时,优先考虑这9 家合作社;同时引导农户在景区种植优质无公害农林作物,其中生产的“龙飞客”稻米深受消费者青睐。

二是公司加强与溆浦县乐园竹业公司合作,在生产原有装饰用材的基础上,引进民间竹编艺人,深入开发编织集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竹工艺品,如深簸箕、小花篮、小果盘,并在公司就地销售。

三是与周边县市如隆回县虎形山镇开展旅游合作,延长旅游线路;同时建设雪峰山观光索道,提高旅游品位。

3.4 改善基础设施,打开致富通道

公司按照“吃、住、行”等旅游要素要求,加大对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景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美化居住环境,提高幸福指数。

①打造致富路。2016 年以来共修建公路高标准油路约50 km、林区道路60 km、桥梁11 座,解决景区周边农民出行难的问题。②搭建安乐窝。通过实施危房加固、风貌改造以及改厨、改厕、改圈等工程,把民住打造成农家客栈,把民宅变成民宿,使景区与农户和谐共存,持续发展。通过公司自身或争取项目等方式,集中平整土地,修建入户公路和接通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方便了生产生活。③栽植幸福树。鼓励居民在房前屋后和空坪闲地栽植各类乡土、珍贵或彩叶树种。

3.5 加大人文培训,提升旅游品牌

公司注重景区农民教育培训和素质提高。每年组织景区乡村干部群众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在民间广泛寻找、大力扶持传统匠人、艺人300 余人,为他们发放生活补贴,并聘请专业团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成立了雪峰文化研究会,组织会员对雪峰山地区文化资源进行考察调研,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积极邀请央视、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来景区拍摄文化旅游专题片,扩大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2016 年6 月,溆浦花瑶艺术团曾在人民大会堂登台表演,得到高度评价和肯定。

4 森林生态旅游取得的成效

4.1 森林质量持续提高

近年来,溆浦县持续对以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经营为主的湖南穿岩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进行全面提质改造。

在威虎山新造川黔紫薇66.67 hm2,楠木、银杏等珍贵树种纪念林0.4 hm2,在森林自然公园沿河两岸、道路两侧沿线栽植香樟、红叶石楠、柳树等行道绿化苗2 万株,建成高标准行道、游步道40 km。

对穿岩山350 hm2和龙泉山205.6 hm2林相较差的林分进行了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森林抚育,并在林中空地补植红豆杉、楠木、杜鹃、棕竹等耐阴植物,进行提质改造。

聘请护林员加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宣传,通过逐年增加公益林、天保林面积给予补偿和减伐禁伐等措施进行质量提升,见表1。通过以上措施,既提升了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又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

表1 湖南穿岩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森林质量提升对比

4.2 保护发展协同推进

通过实行林地“三权分置”,将林地经营权交由公司进行森林旅游开发和森林康养建设,成功探索出“砍树变看树、林区变景区、农村变景点、农民变老板”的林地经营新模式,有效破解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瓶颈,让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通过封山育林、造林抚育、补植补造、提质改造等措施,不断提升蓄积量和覆盖率,有效地增加了森林资源;采取不断优化区划公益林、天保林,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还通过订单农林业,鼓励农户发展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等林下经济,让农户不仅享受国家给予的公益林、天保林补助,而且在流转土地的同时获得租金,入股经营有股金,代养托管有酬金。通过“劳务用工”安排就业,利用对以新能源代薪和外购木材建房的农户给予补助、将闲置房屋由公司出资统一改造、合作经营创办农家客栈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在保护后林地的严格管理给农户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矛盾[14]。

4.3 旅游产业做得更强

引导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坚持高起点、大手笔、活机制的运作手段,全面开展景观提质、文化挖掘和设施改造为重点的景区建设。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成功将穿岩山景区打造成4A 级景区。每年举行的稻田抓鱼、庆祝丰收节等活动中,广泛宣传农耕文化、稻作文化、花瑶文化,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的眼球,使该景区游客量实现飞跃式增长。2019 年公司实现经营收入1.5 亿元,比2015 年增长50%。由当初申报为全国第一家利用集体土地建立的民营型省级森林公园成功晋级为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成为怀化市建设速度最快、服务功能最强、旅游产业最活的森林自然公园。

4.4 在家百姓变得更富

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始终把农民利益作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目标,把实现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回报社会、精准扶贫作为“良心工程”。通过“劳务用工”“就业安置”“扶持创业”“慈善捐助”开展森林旅游扶贫。采取吸纳当地农户就近就业、扶持贫困户创办农家客栈,吸收贫困户闲置的资源、资产入股和修路、修桥等方式,使生态旅游受益群众达10 万余人,取得很好的成效,见表2。

表2 生态旅游助推脱贫成效表

4.5 乡村振兴信心更足

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在开发建设中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思想观念的更新。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启动以来,景区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良田沃土变成了观光热土,古宅老院变成了游客乐园,让淹没雪峰山深闺的资源资产陆续被激活,孵化出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让景区群众得到了实惠,公司将沿袭持续向好的路越做越强。同时,使得村民眼界扩大了,见识增长了,乡村振兴信心变得更足了。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林地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Summer Is Coming
『摘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