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读书经验

2021-12-22冯友兰

快乐语文 2021年16期
关键词:拐棍人能语言文字

文/冯友兰

我7 岁上学读书至今,一直读了80 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

中国有句老话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完全知道著书人的意思。从前有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归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会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误差。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才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才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累。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累,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猜你喜欢

拐棍人能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老人如何挑选拐棍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树拐棍和拐棍树
漫画哲理
拐棍
借钱理由
爷爷的多功能拐棍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