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校硕士研究生不同群体间体育活动量与睡眠质量的差异研究

2021-12-22李发新赵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2期
关键词:运动量总分硕士

李发新 赵军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2)

近年来,人们的睡眠质量每况愈下。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 运动和睡眠白皮书》[1]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运动与睡眠已经有了“新国标”,鼓励公民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min 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成年人每天睡眠7~8h。随着广东高校研究生的扩招以及研究生就业竞争的加剧,研究生群体夜间睡眠质量问题,如睡眠效率低,导致白天精神状态欠佳的情况时有发生。该研究旨在了解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水平与睡眠质量的现状,探究体育活动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研究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广州地区5所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在校研究生260 人为研究对象,于2021 年3 月29 日至2021 年4月5日通过问卷星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排除标准为:非硕士研究生、有慢性疾病或心理疾病等不宜参加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 份,收回问卷260 份,有效问卷为248份,有效率为95.38%,分别来自研一、研二、研三各个年级。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一般情况调查:性别、身高、年龄、学院、年级等。(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2]评定研究对象的主观睡眠质量,该研究以7分为临界值,得分小于等于7分为睡眠质量好,得分大于7分为睡眠质量差[3]。PSQI的分半信度为0.87,Cronbach's α系数为0.84。(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4]来评定研究对象近一个月的体育运动量,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PARS-3重测信度为0.82。

1.2.2 数理统计法

收集数据使用SPSS 21.0和Excel进行录入,将所有数据进行核查后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硕士研究生人口社会学资料

调查对象所在年级、学院类别及男女比例,如表1所示。其中,男性92 人(37.1%),女性156 人(62.9%)。问卷填写者平均年龄为23.59±1.39 岁,平均身高为167.18±13.59cm,平均体重为61.64±17.80kg,平均BMI为21.70±5.24。

表1 研究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2.2 硕士研究生睡眠情况

如表2 所示,调查对象的PSQI 得分为6.41±2.86分,PSQI 中测得受试者平均睡眠时长为6.95±0.77h,调查显示睡眠质量差人数为80人,占比32.3%;睡眠质量良好人数为168 人,占比67.7%。通过与国内常模[5]数据相比较,可以发现除去睡眠药物使用情况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硕士研究生PSQI量表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2.2.1 不同性别睡眠质量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研究生PSQI 及其各成分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3 所示。结果发现,女性PSQI 总分非常显著高于男性(P<0.01),此外女性研究生在日间功能紊乱这一成分中的得分也非常显著高于男性(P<0.01)。

表3 不同性别硕士研究生在PSQI各成分中差异对比

2.2.2 不同学院睡眠质量差异

对不同学院硕士研究生PSQI 及其各成分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 所示。在睡眠效率成分中,体育学院研究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学院研究生(P<0.05),而在日间功能紊乱成分中,体育学院研究生得分非常显著低于非体育学院研究生(P<0.01)。

表4 不同学院硕士研究生在PSQI各成分中的差异对比

2.2.3 不同年级睡眠质量差异

由于年级超过两组组成(研一、研二、研三),因而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统计量进行分析,利用非参数检验研究年级对于PSQI 总分及其各成分的差异性。从表5 可知,不同年级样本对于PSQI 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共6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年级样本对于此6 项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另外,不同年级样本对于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紊乱2 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年级样本对于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紊乱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年级对于睡眠效率呈现出非常显著性(P=0.001<0.01),通过对比中位数可得“研三>研一、研三>研二”;年级对于日间功能紊乱呈现出非常显著性(P=0.000<0.01),通过对比中位数可得“研一>研二、研一>研三”。

表5 不同年级研究生PSQI各成分及总分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2.3 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现状

通过PARS-3 问卷的调查,硕士研究生PARS-3 总分平均为26.59±24.81分,总体处于小运动量水平。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的运动强度平均为2.54±1.33分,运动时间平均为2.56±1.33 分,运动频率平均为3.14±1.15分,其中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得分均值低于中等强度值3 分。在运动量表现上,54%的硕士研究生(134人)运动量处于小运动量,19%的硕士研究生(47人)处于中等运动量,27%的硕士研究生(67 人)运动量处于大运动量。32.3%的硕士研究生(80人)认为自己日常运动强度很小;10.5%的硕士研究生(26 人)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min;7.3%的硕士研究生(18 人)一个月运动一次或者不运动,具体见表6。

表6 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状况表现

2.3.1 不同性别体育活动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PARS-3 及其各成分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7 所示。发现无论是PARS-3 总分,还是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男性得分均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1)。

表7 不同性别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得分的差异对比

2.3.2 不同学院类别体育活动差异

对不同学院类别的硕士研究生PARS-3 总分及其成分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8 所示。结果显示,无论是PARS-3总分还是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体育学院研究生得分均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学院硕士研究生(P<0.01)。

表8 不同学院类别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得分的差异对比

2.3.3 不同年级体育活动差异

对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PARS-总分及其各成分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表9 所示。结果发现,在PARS-3量表中体育活动等级总分及其各成分得分中,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表9 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PARS-3总分及其各成分得分的差异对比

2.4 体育活动量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硕士研究生PARS-3得分等级与PSQI总分及其各成分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0 所示。小运动量组、中等运动量组和大运动量组PSQI总分分别为6.87±2.78、5.85±3.06、5.88±2.74,小运动量群体PSQI 总分最高,且显著高于中等运动量以及大运动量群体(P<0.05),此外在日间功能紊乱这一维度上,小运动量群体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大运动量群体(P<0.01)。

表10 体育活动量与睡眠质量关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3 讨论

3.1 硕士研究生的体育活动现状

该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量不足。结果显示,达到运动强度“新国标”的硕士研究生比例仅为28.6%,近一半人(41.9%)达不到每次运动时长30min 以上,更有58.9%的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在3 次以下,54%的硕士研究生运动量等级处于小运动量等级。运动量得分由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个维度的乘积所得,运动量小意味着至少有一个维度得分太小,这从一方面反映当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不容乐观,说明硕士研究生不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赵冬冬的研究表明,在研究生群体中有71.4%的人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6];任波等人指出,大学生锻炼频率低、持续时间不足,并且运动时长和运动强度没有规律[7];刘敏的研究也表明有73.7%的研究生在运动频率上不固定,且运动时长安排上也显得随意[8]。1994 年,有学者使用PARS-3 量表调查大学生体育活动水平,发现大学生PARS-3 平均得分为30.97±23.75分[9],远远高于此次研究中研究生PARS-3 平均得分,其原因可能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变化有关,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参加体育锻炼的课余时间被手机和互联网占据,导致了运动时间的减少。除此之外,还与学业负担等原因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关。

不同性别体育活动得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运动量明显高于女性(P<0.01),此结果与肖蓉[10]、Walid[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关;赵冬冬[6]在其研究中表明有体育锻炼习惯的男性研究生多于女性研究生。此外,与男性和女性对运动的目的不同,Asztalos[12]等人曾做出报道,男性追求力量,喜欢竞争性强的运动,而女性追求强度小、温和的、对抗性小能塑形的运动,如瑜伽、散步等,这可能是造成女性运动量得分小于男性运动量得分的原因。在不同学院组别上,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PARS-3 总分及各成分得分均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学院。究其原因,这与体育学院学生的课程安排以及自身规划相关,大部分体育学院对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有进行专业技能课的安排,且体育学院学生走出社会参加工作或与他人进行交流离不开运动,对于体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日常活动。

3.2 硕士研究生的睡眠质量现状

该研究发现,受试者平均睡眠时长6.95±0.77h 符合WHO 所推荐承认睡眠时长6.0~7.5h,勉强达到《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中推荐的成年人每天睡7~8h,睡眠质量中等。此次调查中,睡眠质量差的学生比例(32.3%)远超以同等判断标准对大学生睡眠状况所调查的发生率(13.93%[2]、11.4%[13]),也高于对研究生睡眠状况所调查的发生率(10.07%[14])。PSQI 量表得分相比于国内常模数据,硕士研究生睡眠质量远远低于普通人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研究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读研期间,硕士研究生不仅面临学业压力,更承受着来自物质和心理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将成为产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对于这些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蔡益民[15]等人指出,各个院校为了培养合格的研究生,对学生毕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得不牺牲睡眠来谋求学术上的更多成就。

在对不同组别研究生睡眠质量进行差异对比分析时,发现女性睡眠质量以及白天精神状态不如男性(P<0.01)。这一结果与王靖[16]、凌喜欢[17]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邢晅毓[18]等人研究发现男性大学生睡眠质量比女性差;章莹[14]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存在差异。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受试群体、调查时间不同等方面有关。不同性别研究生睡眠质量的差异可能与女性特有的性格、生理特点等因素有关,女性生理期间很可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女性晚上疼痛不适、白天困倦精力不足等,从而导致女性研究生在“PSQI总分”和“日间功能紊乱”方面得分较高[17]。在不同学院组别上,从PSQI 总分上来看,虽然二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但可以看出体育学院研究生平均得分小于非体育学院研究生,即体育学院研究生睡眠质量情况要好于非体育学院研究生。而在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紊乱方面,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睡眠效率不如其他学院(P<0.05),而在日间功能紊乱得分上又明显低于其他学院(P<0.01)。提示体育学院研究生白天精神状态明显比其他学院研究生好。对于不同年级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睡眠效率上,研三学生要差于研一、研二学生(P<0.01),而在日间功能紊乱上,研一学生差于研二、研三学生(P<0.01)。这说明研三学生在睡眠效率上要差于研一、研二年级的学生,但是在日间机体功能上,研一学生要弱于研二、研三年级的学生,且研二学生要弱于研三年级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次调查时间在3~4月份,正是研三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竞争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研三学生一方面,面临学位论文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找工作或者考博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的睡眠效率差于研一、研二年级学生,也不排除是因为调查对象较少的缘故。而研一学生课程多、活动多和考试多,夜晚熬夜的几率增加,相比于研二、研三年级学生表现为白天精神、精力不足。综上所述,当前硕士研究生的睡眠时长尚未完全达到《2021 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中提倡的“健康中国”睡眠“新国标”,总体睡眠质量一般。

3.3 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量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该研究利用LSD检验方法分别对三种体育活动水平组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体育活动水平等级的硕士研究生群体,其睡眠质量情况不同,发现在PSQI 总分上,小运动量得分显著高于中等运动量以及大运动量(P<0.05),即运动量较大的硕士研究生群体睡眠质量较好;在日间功能紊乱维度上,小运动量群体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大运动量群体(P<0.01),即大运动量群体白天精神状态明显比小运动量群体好。邢晅毓[18]等人的研究表明,受试者运动频率与主观睡眠质量得分、入睡时间得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这说明提升运动量可对改善睡眠质量有积极影响。龚明俊[19]等人的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具有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并且相比于小强度运动干预和大强度的运动干预,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效果最好。但是具体多少的运动量对改善睡眠质量能起到最佳的效果,目前尚不清晰[20]。

综上所述,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得出:运动锻炼具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有研究表明[21,22],运动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生理机制是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加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并使皮质醇水平下降,增加褪黑素的含量,从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而在其心理机制方面,则是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社会支持水平,利于内外部压力的缓解,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4 结语

广东高校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体育活动水平较低,需要进行积极引导,进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树立体育锻炼意识。硕士研究生群体体育活动水平越高,其睡眠质量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猜你喜欢

运动量总分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