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离不弃背后的特别磁力

2021-12-21余玮

党史纵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刊物党史杂志

余玮

在笔者的众多藏书中,有一本特别的珍藏,那就是2007年6月出版的《党史纵览》。淡黄色的封面上,邓小平举目远眺,“邓小平与科技界的拨乱反正”“香港回归的风风雨雨”几个重点标题醒目地排列在封面左下角。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这期《党史纵览》用整整10个版的篇幅再现了“一国两制”从构想开始变为现实的有关片断: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前英方的投石问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为什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外摔了一跤、强硬的邓小平寸步不让的细节、香港回归过渡期的风波……除此之外,这期的内页还摘载了拙著《触摸红墙》一书中的《邓小平和他的三位妻子》篇章。这是我和夫人吴志菲首次在《党史纵览》上发表作品。

我与《党史纵览》相识于偶然。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逛旧书摊或旧书店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这种寻宝般的过程总能给我平淡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2007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下午,我与夫人从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旧书店前路过,便按习惯进去逛逛。这一次,尽管没有淘到特别心仪的旧书,但无意间却发现了由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现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主管的《党史纵览》杂志。我随手翻了一下,很快就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其内容很有特色,与自己写作风格比较对路,仿佛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我欣然捧着几本回家,在阅读之余还试着按杂志上的投稿方式投了几篇,没想到很快被采用。由此,我们与《党史纵览》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缘分。

一晃近15年过去了,我与夫人在该刊发表了近百篇纪实类或传记类文章。一路走来,我们在阅读、投稿、珍藏的过程中同《党史纵览》的感情愈加深厚。

初遇,纯属偶然,而长久的喜爱,则是必然。

《党史纵览》以“纵览世纪风云,透视内幕珍闻,昭示人间正道,领悟岁月真情”为办刊宗旨,这24个字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以毛体被印在版权页上。刊物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开设有“史海钩沉”“人物长廊”“将帅传奇”“往事漫忆”“岁月风云”“伟人风采”“珍闻轶事”“世纪情缘”“胜地寻踪”“先辈风范”“红色伉俪”“皖人皖事”“史苑论坛”等栏目,琳琅满目,内容将纪实性、故事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党史纵览》每年都会推出许多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党史题材力作,并在辦好常设专栏的基础上,围绕相关重大节点,或出版专刊,或推出纪念专栏,或编发相关重磅文章,不断推陈出新。结缘不久,《党史纵览》便给我们期期寄赠,于是我们期期收藏。搬家时好些物品和书刊都被丢弃了,但《党史纵览》却一本不落地迁转到新的居所。有时,某一期杂志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及时收到,便有一种若有所失的牵挂。

由于工作或写作兴趣的原因,我与夫人挖掘过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生平及相关历史事件,寻访过不少红色旧址及相关幸存者,专访过一些中央首长的家属或身边工作的警卫、秘书、医护人员、摄影记者及相关历史的知情人、见证者。我们在《党史纵览》上发表过《“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始末》《一篇文章一首红歌 搅动神州春潮》《周世钊与老同学毛泽东的书信之交》《唐由之:为毛泽东主刀手术的日子》《周秉德深情细说在伯父周恩来身边的日子》《保健医生眼中的平民朱德》《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陈伟华:父亲陈云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萧华夫人王新兰:传奇而浪漫的红色恋歌》《粟裕长子粟戎生中将的军礼》《毛泽东警卫队长陈长江的红色记忆》《中国航母战略计划诞生始末》《“向雷锋同志学习”成为精神的呼唤背后》等许多有深度、厚度与温度的一手原创纪实,刊物也选载过我们出版的部分专著,解密相关的红色人物与红色事件,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与《党史纵览》相识相遇的这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党史纵览》稿源不断丰富,内容更为充实,建立起了一支来自全国各地、专业素质过硬的专家型党史作者队伍,刊物的厚重性、思想性、可读性、知识性不断增强。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党史知识水平,受益匪浅。杂志的设计、排版也紧跟时代,不断调整创新,特别是今年升级了铜版纸彩色印刷,阅读体验有了巨大的提升。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来,尽管刊物的编辑人员有所变动,但杂志社一直与我们保持着特别的联系,编辑团队的执着、初心、责任心从不曾变,我也被他们的敬业、诚挚、热情所感动。

每到年底,我们总能及时收到杂志社的编辑给我们发来的下一年度约稿函及重大选题写作范围。这么多年来,除了这两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每年杂志社的编辑团队都会在岁末年初到北京与我们团聚、现场约稿,并就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版面设计等进行交流、沟通。这种“大编辑部”的理念感动着作者群,激励着大家出主意、奉献新的力作,把刊物当作自己耕耘的园地。在我的建议下,《党史纵览》曾计划推出“年度十大党史新论(或新发现)”“年度十大党史热点人物”“年度十大党史新闻”“《党史纵览》陈列室”,并出版相关专栏图书。与编辑部团队的交流,就像和家人聊天那样亲切、自然。我们与周平、吴玫、胡北等成了知心友人,与未曾见面的徐嘉、张文军、崔璐璐等也神交已久。我们与杂志社的信任在交流中一次次加深,相互的感情在点滴中积累。正因为《党史纵览》同仁的用心、真心,激发了我们对杂志的浓厚兴趣与持续关注,使我们在合作中笔耕不辍。

在这么多年的接触中,我感受到原创性大、解密性大、亲闻亲历亲见类、史料鲜活、切入视角新颖、纪念时效性强及涉安徽地方史的题材更为《党史纵览》所关注,我们也让自己的文字表述尽可能平实,多些细节与故事,尽量避免介绍性文字或说教。写作前,《党史纵览》编辑团队会与我们积极沟通,确定写作内容;付印前,编辑同志也尊重作者,篇篇回发给作者审核。虽然近几年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但《党史纵览》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精彩纷呈,始终名列华东地区优秀党史期刊,成为国内党史类特色期刊,是“四史”学习的优秀教材。

日久生情,岁月如歌,《党史纵览》散发着特别的磁力吸引着我,如醇厚的美酒越发浓香,越品越酣畅。蓦然回首,过往的时光构筑了我一生中的美好记忆,未来的日子依旧难以离舍。

值《党史纵览》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我与夫人作为一直关注杂志的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致以真诚的祝贺,愿刊物坚守初心,进一步讲好中共党史,讲好中国故事,一同感悟红色记忆,感受时代的脉搏与律动。

(责任编辑:章雨舟)

猜你喜欢

刊物党史杂志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刊物贺词
杂志收纳碗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