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佛教对中国石刻造像艺术的影响

2021-12-21庄喆黄钰庄一兵

牡丹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佛像佛教雕塑

庄喆 黄钰 庄一兵

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后广泛传播,自此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生活,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绘画、小说、音乐、舞蹈、雕刻、建筑、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发生了变化。佛教是一种文化思想的结晶,它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它把绘画、雕刻、建筑等完美融合,使得中国雕塑出现了新的风格,有极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始终与本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相互交融,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并为其注入一股强而有劲的新生力量,使其在历史发展中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佛教的传播与佛像艺术的发展

作为流传最久、中国人接触最广的雕塑艺术,佛像造型艺术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雕塑史。它以佛教思想作为基础,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融入犍陀罗艺术形式,见证了一个民族文明的漫长发展历程,而与中国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为大众所接受的成熟艺术体系。

在未受佛教艺术形式影响以前,中国的雕刻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表现的内容主要围绕墓葬文化、礼仪文化,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和自由的表现形式展现魅力。相比较之下,人物雕塑在原始时期主要集中于陶制品与石制品,在夏商周时期则集中于玉器、青铜器,涵盖内容广,造型形式多样,材料选用丰富,具有独属于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特色。

但自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出现了变化,明显区别于前代。佛像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发展盛极一时,中国雕刻艺术在受到这样强而有力的冲击后,逐渐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佛教思想具有较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再加上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求,得以推崇与大力倡导,佛教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而佛像艺术作为宣传佛教的一种手段,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创新融合,披上世俗的外衣,在历朝历代兴衰变革,冲击了中国本土固有的造型艺术观念,对中国本土雕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新疆地区最先出现佛像。由于正处于效仿与学习的时期,佛像的线条与形态粗糙潦草,色彩也比较单一,随着工艺者技艺的纯熟与改进创新,逐渐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的佛像艺术体系。在新疆,有古代龟兹、高昌等洞窟的造像。北魏时期,受统治者的保护与鼓励,佛像艺术得以蓬勃发展。隋唐时期,佛像艺术迎来辉煌时刻,中国石刻造像艺术发展最為灿烂辉煌。至宋辽金时代,佛像雕塑已经融合了浓厚的中国风格,在技法表现上也比之前更加成熟、精细,手法更为写实,表现形态更为世俗化。

二、佛教对中国历代佛像艺术的影响

佛教造像,是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创作形象的雕塑造像艺术,是宣传与传播佛教文化的一种形式,是宗教与艺术的交织。佛教传入中国后,有几种佛像艺术样式对中国本土造像的影响较为深刻,分别是犍陀罗艺术样式、秣菟罗艺术样式和笈多艺术样式。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与我国的宗教哲学融合演变,促进了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创新。

(一)北魏时期

在中国佛像艺术史上,北魏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北魏统治者坚持汉化政策,加上中国本土的儒教文化、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不断融合,佛像艺术逐渐有了中国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统治者的扶持下,全国各地开始大肆兴建佛像。

此阶段的佛像艺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分界点,建造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迁都之前,佛像主要受犍陀罗艺术影响。迁都后,受当时朝代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影响,造像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犍陀罗风格转变成“秀骨清像”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佛像形态更加贴合当时艺术家所推崇的形象——风度翩翩、面容清秀、神情怡然、气质超然,佛教艺术已然逐渐中国本土化了。

(二)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家强盛,佛像艺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工匠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当时的审美要点及历朝历代积累的对佛教思想的理解相结合,创造出成熟的中国本土化佛像艺术体系,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创作精神,使隋唐时期的佛像艺术达到巅峰时期,空前繁荣。

隋唐时期的佛像已经基本世俗化,魏晋时的“秀骨清像”特征转而被浑圆丰腴的风格所替代。佛像气势雄浑,体态丰满,端庄优美,面相丰颐广额,神态慈祥庄重,将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阶段佛像艺术审美特征的理想化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佛教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古建筑、绘画、雕塑完美融合而久负盛名的艺术宫殿——敦煌莫高窟,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特征。隋唐时期作为佛像艺术发展的全盛阶段,人物造型、风格技法、色彩表达、题材及构图形式都空前丰富。

(三)宋辽金时期

宋辽金时期的佛像艺术更加中国化,艺术风格开始呈现出表达内心情感和外在特征这一写实风格的趋势。佛像的服饰、背景等也逐渐中国化,与中国雕塑艺术融合,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在写实之风的影响下,佛像塑造更加精细,姿态各异,体现出美与力量,充满了中国色彩。此外,佛像雕塑中还出现了罗汉的形象,对中国石刻造像艺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佛像艺术,既保留了隋唐时期的“丰腴”雍容华贵之美,又具有宋辽金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佛教对中国石刻造像艺术的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佛教的传入无疑是一种难以预料的文化冲击,由此衍生的佛像艺术也对中国本土雕塑的存在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经过中国艺术家与民间工匠的融合、创新、再创造,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属于中国文化的佛教艺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并不是文化渗透,在某种意义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交流。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佛像造型,看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佛像雕塑造型艺术的发展不只是一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更是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及丰富内涵的文化媒介。一直以来,佛像艺术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国人的视线,在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在精神境界上给人以慰藉。纵观佛像艺术在中国历史的兴衰变革,以及留存下来的不同类型的石窟、佛像,它们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也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不断进步、生生不息的民族。

作者简介:庄喆(199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佛像佛教雕塑
巨型雕塑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刘红卫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