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行》中的音乐美

2021-12-21朱曹芳

牡丹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政通琵琶行白居易

朱曹芳

纵观我国诗歌历史,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作了很多关于音乐且具有音乐美的诗篇,《琵琶行》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诗篇对后世文人墨客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样也在影响着当今的音乐发展。如果以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历程为基点,分析其作品中有关音乐和音乐观念的内容,将其总结为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定会为音乐理论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一、白居易生平及创作

(一)白居易生平简述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他与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真实地反映他们的贫苦生活,抨击政治黑暗的现实,以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人民的生活。但不幸的是,白居易一生政途坎坷,屡次被贬,晚年生活凄苦亦不得志,终其一生都未完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白居易与好友元稹等共同提出“新乐府运动”,为唐代乃至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新乐府运动主张朝廷恢复采诗制度,通过自创讽喻时事的新乐府诗歌来贴近人民生活,体察民情。白居易作诗一直秉持新乐府思想,其诗歌作品简单易懂,被誉为“老妪能解”,更因其内容展现了人民生活,而广受喜爱。除此之外,白居易一生更是作了众多有关音乐的诗篇,体现其韵律天赋,其论述大多由《策林》收录,其中不乏白居易个人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

(二)白居易关于音乐的作品

1.《琵琶行》

《琵琶行》直接以乐器“琵琶”为题,诗歌围绕“琵琶”展开,叙述了一场极富音乐意境美的饯行场面。在《琵琶行》这首叙事诗歌当中,作者首先刻画了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具有朦胧美感的琵琶女的形象。接而,重点突出了琵琶的演奏技法和作为听众所感受到的音乐意境。最后,通过琵琶女凄苦身世的叙述,对音乐与整个诗篇的主题进行了升华。作者白居易巧用“琵琶”作为全诗的中心工具,将乐曲演奏者、乐器形制性能、乐曲演奏技巧、音乐韵律体现得淋漓尽致。虽是跃于纸上的寥寥几字,却给予人身临其境听仙乐的感受。一方面,白居易在描绘音乐时所用诗词极注重对称和韵律;另一方面,其对音乐的形容恰到好处,使琵琶女的心理情感呼之欲出,让人体会到特别的意境。《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绘可谓是诗乐融合的典范,以视觉文字展现听觉音律之美。

2.其他诗乐创作

除《琵琶行》之外,白居易也在其他作品中描写了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如《醉吟先生传》中提到自己喝醉了酒,兴起弹奏了古琴曲《秋思》,并让家中仆人演奏丝竹,自己用古琴与其共同演奏《霓裳羽衣》。无论是《醉吟先生传》还是《琵琶行》,对音乐的精准描绘不仅是因为白居易令人敬仰的文学素养,更是因为白居易对音乐的熟悉与喜爱。

白居易喜爱音乐不仅存于文字理论之间,更是亲身进行实践。如上文所述,白居易会演奏古琴。且根据白居易《夜琴》中所述,他会在夜晚独自抚琴,只是缓缓的寥落几声虽然“入耳淡无味”,却“惬心潜有情”,白居易抚琴并不是像琵琶女一样演奏给他人听,他进而写道“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抚琴只是为了抒发自我的情感,自我陶醉,体会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的快乐。

于白居易而言,音乐和诗歌都是他寄托情感的方式,通过音乐和诗歌,抒发心中的快乐或郁结,他将这些对音乐的感受诉诸笔下,也让世人和后人看到、听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白居易一生政治抱负远大,但却未能得志,音乐便成了他获取安慰、暂忘烦恼的方式之一,影响了他的生活,疗愈了他的内心。

二、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白居易音乐诗作特点

白居易出身官僚家庭,虽时运不济,但聪颖过人,读书刻苦,因此奠基了十分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将诗乐进行结合,赋予诗更多艺术性,赋予乐更多文学性,创造出特别的美学感受。《琵琶行》便是诗乐结合的代表之作。被比作“急雨”“私语”的“大弦”“小弦”相对,以常见的实景比喻琴声,并描绘出一幅急雨中窃窃私语的美妙画面,让人更能想象当时的琵琶声响。一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将整个演奏实物化,既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又似乎将抑扬顿挫的琵琶声展现在人们眼前。白居易不仅是在切实记录琵琶音乐的弹奏,更是在为这场音乐演奏构造合适的、更能体现音乐美的意境,将视觉和听觉结合,使读者看到词句便能同他一起酣畅淋漓。

(二)《琵琶行》的音乐美学

白居易一生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甚至在对音乐的理解之中也有意无意地注入了儒家思想。白居易喜爱音乐,乐于鉴赏音乐,他在作品中对音乐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其中处处体现着儒家音乐思想。儒家思想与道家不同,主张入世仁爱,更主张对民众的教化,在儒家看来,音乐也是教化人们的一种工具。音乐往往与祭祀联系在一起,常称礼乐。“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正如《论语·卫灵公》该句所述,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秩序,则会体现在音乐上,他们的音乐也是不堪的,正如礼崩乐坏,更不可接近。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以乐曲展现现实社会百态,与儒家乐教思想如出一辙,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

白居易作品与“音与政通”。“音与政通”即“乐与政通”,出自《礼记·乐记·乐本》,顾名思义,是说音乐和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是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不仅是儒家独有的观念,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也处处体现着“音与政通”的音乐美学思想。就《琵琶行》来看,作者通过琵琶音乐道出了琵琶女曲折凄苦的身世,从琵琶曲和琵琶女的共鸣之中,作者又写到个人命运。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人组成的,一个人的身世命运是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作者虽表面描写音乐,实际意在反映现实,毋庸置疑是“乐与政通”思想的体现。白居易所著《策林》有言,“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以白居易的观点来看,“政”和“乐”之间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关系,其中还需加以“情”和“声”的作用。“情”是对“政”的理解,是对“政”的思想催化;“声”是“情”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乐”得以出现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由此可见,音乐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时代政治和个人生活感受。

白居易作品与音乐作用。白居易作品中也体现了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与社会具有反变关系,音乐会影响到社会生活。正如上文所述,白居易继承儒家乐教思想,认为礼乐能够教化民众,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便是“音与政通”思想的作用之一。同样,在《琵琶行》中作者写道“如听仙乐耳暂明”,这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的音乐鉴赏能力,更体现了音乐对人的作用,能夠平静人的内心,提高人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乐教并不是白居易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深有体会,成为他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通过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美学思想,不难窥见作者白居易不仅是个诗人,更是一位音乐家,他在《琵琶行》中对乐声的精准描写是在其深厚的音乐功底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对音乐有着独到的理解,其中夹杂了个人的价值观和时代特色,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他时刻提倡儒家乐教思想,像《琵琶行》中的故事一般,让音乐更带有现实意义,以此关注民生,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对于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仅凭《琵琶行》无法完整明晰其体系的整个脉络,还需要对其他相关作品进一步分析梳理,从白居易对音乐作用的理解中,赋予音乐更强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政通琵琶行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浅析《琵琶行》的音乐美
政务服务APP“娄政通”上线运行
近二十年来韦政通儒家伦理思想研究综述及其问题反省
韦政通人文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即事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