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2021-12-21马芳芳

牡丹 2021年20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湘西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留给后世的宝贵文学遗产,他用略带落寞而又朴素优美的笔调,通过挖掘人性的真实与纯粹、善良与庄严、崇高与美丽,描绘了翠翠和傩送的感情故事,构建了美好的湘西世界,还原了一个淳朴自然、宁静致远的世外桃源。《边城》用朴实的语言,将湘西世界中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性美三者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田园画卷,它定格了时间,跨越了时代,抚慰了内心,为当下这个喧闹而躁动的时代提供了一方清新纯粹的净土,给在喧闹的都市生活的我们以心灵的涤荡。

改革开放以来,与沈从文相关的文艺研究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艺与文学、文化等各门学科的研究中最主要的选题之一,它涵盖的范围广,研究人员的数量多,研究的方法新,至今为人所称。随着时间的流逝,各项课题的探索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几年来,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有关的课题,更是取得了很多新进展。但笔者发现,研究者多是立足于传统文学理论的视角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作零散的分析,基于此,笔者希望可以通过研究对其加以补充和完善。

一、湘西世界

湘西世界诞生于沈从文先生笔下,他之所以要创造出湘西世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源于沈从文早期的人生经历。沈从文原生家庭并不贫穷,他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一个军官家庭,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富裕的生活带给他对生活更多的了解,为他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加之他本人热爱自然,因此他的著作大都是在歌颂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人性,这也是许多人将他评价为“乡下人”的原因,当然这并不是一种贬义和看不起的评价。沈从文自小顽皮,不爱上学念书,甚至还经常逃学,他热爱自然,喜爱山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吸引着他,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让他用笔构建了一个令人心神向往的湘西世界。

第二点,源于沈从文接触的现实社会。沈从文在湘西生活的那段时光,是他人生的一个美好开端,在他的眼里,这世间都如湘西世界那般美好与祥和,人們安居乐业,不求功利,没有等级,更不存在剥削。然而当他步入现代都市时,这一切都颠覆了他的认知,否定了他曾经的想法,他更意识到那个祥和、迷人的湘西世界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样的打击让沈从文徒增许多失望与无措。

第三点,源于沈从文本人的理想信念。对于湘西世界的书写,是沈从文作为一个文人的遐想,更是对那些已经或者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一种重塑与呼唤。

二、纯真自然的人性美

(一)翠翠之美

翠翠是“真、善、美”的结合体,是湘西世界里孕育出的一个灵动精灵,是沈从文先生把一个极端土地性的人物,不知节制似的加以刻画的艺术品。她在绿水青山中成长,吸收着万物给予她的灵气,她内心纯净清澈,生性温婉可爱,大自然用最原始的方式滋润着她,哺育着她,最终造就了她。虽然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但她已有成型的心智,她有着自己的原则,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和该舍弃的东西。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她会理智离开,当知道自己误会了他人时,心中也会萌生愧疚,她用时间来证明自己的真心,也用时间去漫长地等待。她的爱情是凄美的,她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傩送的离去并没有让她向生活妥协,她依旧故我,等待着他的归来,虽然不知归期何时,但她依然在美丽的边城守候着,她盼望着有一天当她去帮别人渡船时,船上会有一个叫“傩送”的男子唤她一声“翠翠”。

(二)邻里之美

翠翠的爷爷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是每一次帮人渡船却从不收取银两,不仅翠翠的爷爷如此,其他生活在小城中的人亦然。翠翠的爷爷是穷人,船总顺顺是当地的有钱人,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将钱财作为衡量彼此之间地位和关系的尺度,翠翠的爷爷每一次去顺顺家,都会受到作为一位老人应有的尊重。更让人感动的是,在翠翠的爷爷去世后,所有人都来为他准备后事。这份浓浓的人情味、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的那些自诩知书达理、淡泊名利者为之汗颜。在这座小城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美,更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性的洗涤。无论是生活拮据的翠翠和爷爷,还是家庭富裕的船总顺顺,还有天保和傩送,他们都是边城中所存在的真真切切的人物,他们都靠着自己的劳动生活着,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以诚相待,真实且热情。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状况,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

(三)爱情之美

翠翠心中对于心上人的喜爱,宛如春雨后刚探出头的幼芽、空气中花儿的清香一般,这种情感没有掺加任何杂质,是原始的、纯洁的。两人如同牛郎织女,只有每年的端午节二人才会见面。每当见到傩送时,从文字中就能体会到翠翠既高兴又害羞的心理。翠翠第一次见到傩送时便对傩送产生了误解,并且还骂了他,但此时的傩送不但没有在意,反而在心里对翠翠萌生出一份喜爱之情,随后还叫了一个人将翠翠送回家去。回到家的翠翠这才弄清楚了来龙去脉,此时在翠翠的心里,那份喜欢已经生出了萌芽。文中除了傩送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也喜欢着翠翠,这人刚好就是傩送的哥哥——大老。在文中字里行间可以很明显感觉到翠翠的心中并不喜欢大老,她也不愿意将就,对于自己心中不喜欢的,不会因为旁人而去改变,将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用在翠翠的身上再合适不过。傩送对翠翠有着非常执著的爱,他为了讨翠翠的欢喜,在山上唱了一夜的歌,他知道翠翠是在大自然中成长的孩子,所以傩送就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来表达爱。后来,当有人问他是要碾坊还是要渡船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渡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他对于爱情的选择,可见翠翠是傩送心中始终坚持的选择。因此,翠翠与傩送以一种作者所向往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凄美而崇高的爱情之歌。

三、精致奇丽的风俗美

(一)热血沸腾端午日

对于端午节的描写,是沈从文先生着墨最多的部分,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四次,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把这样一个热闹的节庆场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使人隔着书本便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端午时节边城百姓热闹、喜庆的场面。这种独特的风俗,壮观得让人向往,比赛时人们的助威呐喊声、庆祝船手们取得胜利的鞭炮声、增加节日气氛震耳的鼓声,这些声音经过文辞修饰、细心编排,都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就像是在向读者们传达着湘西人民旺盛的生命力一样,在向新世纪传递着湘西百姓身上的那股积极奋斗的精神。这些激动人心的古老风俗活动蕴含着自信、勇敢的古老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永远融在每一个湘西人民的灵魂之中。沈从文先生用文字努力呼唤着民族品德,希望唤醒融在边城人民骨子里的气魄,同时也通过描写湘西古老的风俗去唤醒人们对美好、纯洁、可贵的故乡的记忆。

(二)别树一帜婚恋俗

在小说的中间部分,当有人来向翠翠爷爷提亲时,爷爷并没有替翠翠为婚事做主,而面对天保和傩送二人同时喜欢翠翠时,翠翠的爷爷提出的是当地特有的婚恋习俗——“走马路”和“走车路”。天保选择了“走车路”,他知道只有唱山歌才能打动翠翠的心,但他却不知翠翠爱的人不是他,被拒绝之后他只能埋怨翠翠爷爷。傩送选择的是“走马路”,他选择了运用翠翠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他悠扬婉转的歌声进入到了翠翠的梦境,把她带向了远方,他用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向翠翠表达了喜爱。天保虽然约定和傩送用歌声向翠翠表达情感,但是当傩送唱完之后,天保自知不如傩送就离开了,这也导致了后来“水鸭子反被水淹死”的悲剧。这样的结局虽然看似悲观,但是它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观念:在湘西,人们在乎的是男女间的爱情,而不是婚姻,不会简单地为了结婚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同时否定了传统的婚姻观念,肯定了婚姻平等,从这个角度上去看,它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湘西世界存在的是歌的放纵、情的流露和美的绽放,这正是湘西人民崇高品格与纯真人性的表现。

(三)悠揚婉转歌谣唱

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各种仪式上,歌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这里的人们喜欢用歌声来表示对他人的欢迎与喜爱。民俗不但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有机构件。在《边城》中歌谣无处不在,爷爷平日里会为翠翠唱歌,翠翠渡船时会唱歌,傩送追求翠翠时会唱歌,边城人民举行敬巫神仪式活动时都会唱歌等,这些都是边城百姓表现各自生命力的形式,也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首首歌谣虽然简单,但它却让大老与二老间的爱情之争变得温婉,避免了兄弟之间为了爱情而反目成仇的局面。他们的歌声都来自内心深处,发自肺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心中的喜欢,不掺杂索取与买卖的意味,这样的行动,怎能不让女子为之倾倒呢?沈从文先生用行云流水般的笔法为苗族民间歌谣谱写出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展现了他对于湘西歌谣的热爱与深刻的理解,也展现了这种民俗活动中隐含的原始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四、古朴旖旎的风景美

小城里的建筑大都依山傍水,村里人的生活也都基本与水挂钩。清澈见底的河流,攀引着缆索的轮渡,那关系着小城风水的白塔,还有河街上的吊脚楼,以及在竹篁中一声声鸣叫着的鸟雀,都秀丽自然,优美似画,仿佛能够让人们置身于幻想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沈从文在写《边城》时,给文中的女主人公取名为“翠翠”,“翠”是一种用于形容绿色的词语,它来源于湘西山水的颜色,每当读到这个名字时就能联想到秀丽的湘西山水,这个名字融会了美好的品性、美丽的人格,也陡然生出一些向往。“豆绿色的水、明朗的天气、落日、薄雾、白云……”,这里的“豆绿色”就是一种原始的象征,可以想象那是清澈无比、清新自然的环境。在这座小城中,不是只有安静,“喧闹”也会存在其中,但这种喧闹并不像城市那般混杂与繁华,它是湘西百姓响亮的拉船声、是潺潺的水流声与优美动听的山歌声。

总之,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带我们了解了与现代文明不同的淳朴民风,感受了在依山傍水、青山环绕的边城中的人民之间真挚、善良、透彻的人性之光与人性之美。世外桃源般的边城风景、热情似火的湘西百姓、激情澎湃的端午节、纯洁自然的爱情故事无不为理想的社会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通过对《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理想进行深入探究,提炼并延伸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以期从中获得对未来生活的启示。

(长江大学)

作者简介:马芳芳(1998-),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湘西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