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2021-12-20范国庆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

范国庆

摘要:在正常的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明显的正向影响关系。所以能够说明体育运动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大多数都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体育运动习惯对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性是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希望本文能够为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教师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习惯;心理健康

一、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

常见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的性格是孤独、敏感,这是由特殊教育学生的身体特点导致的。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常常由于觉得没有人了解自己而产生的苦闷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残自责的心理。这都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1]。

二、体育运动习惯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什么作用

(一)帮助学生改善孤独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培养特殊教育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孤独的性格和心理状态[2]。学生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没有人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缺乏能够进行沟通的对象。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时,需要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一些需要配合的项目中,需要和同学进行交流。而且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都伴有一定程度的身体缺陷,学生在学校中培养体育运动习惯的过程中就不会接收到外界常见的不友善的信号。所以在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中就不会刺激学生敏感的心理状态。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体验

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做支撑,那么特殊教育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获得成就感体验的唯一来源就是教师的教学课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得自卑、自责,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沉默,严重的就会自残。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大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自信心的主要来源,其次就是学生能够在竞赛性的体育运动中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3]。

三、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策略

(一)提高学校对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视度,加大资金投入

想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实施效果良好的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首先就是要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视度[4]。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经济层面和制度层面对教师的培养活动起到推动的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体育运动习惯对于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充分上报给校领导。让校领导意识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性。其次就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培养案例对重要性进行说明。接下来就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意识到培养特殊教育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性之后,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既要招聘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师,同时还要针对学校内部的体育设施进行专业的建设,建设过程中既要有多种类型的体育运动设施,也要有针对不同特殊教育学生的辅助设施。比如说如果学校要投资建立游泳馆,那么学校除了要保证游泳馆的基本设施以外还需要建立针对盲人学生的盲道,针对肢残学生的防护保护设施。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促进教师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特点设置不同的体育活动

教师在培养特殊教育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帮助不同學生培养不同运动的运动习惯[5]。教师针对的实际情况就是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特点。

比如说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特殊教育的学生性格特点是不同的,由于其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时,一定要构建良好的体育运动小组,帮助学生降低心理敏感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实际的培养特殊教育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性格比较沉默和性格相对外向的学生分成一组,通过性格外向的同学带动性格沉默的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

针对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习惯培养。比如说教师可以将聋哑学生放在一个组中,将盲人学生放在一个组中。将肢残学生也进行分组,像教师将上肢肢残的学生放在一个组中,将下肢肢残的学生放在一个组中。通过这种做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外界对特殊教育学生的不良信息传递。

(三)教师要创新培养方法,激发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培养特殊教育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时应该创新培养方法,激发特殊教育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6]。

教师可以组织除聋哑学生和盲人学生在外的其他学生观看我国历年优秀的残奥会,利用残奥会上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事迹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激情和热情。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际的培养特殊教育学生运动习惯的过程中对特殊教育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通过这种办法既能够激发学生培养体育运动习惯的热情,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还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项目比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心理健康状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像孤独、抑郁、敏感、暴力等等。而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几率。

参考文献:

王希海.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7):129-133.

罗海燕.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人文之友,2019,(20):153-153.

荣士红.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9,(13):13-14.

卜燕春.浅谈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J].教育界,2020,(2):30-31.

张艾.谈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5(9):78-78.

赵显峰.增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J].神州(上旬刊),2019,(31):97-97.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于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问题的调研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