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手变了,思维没变

2021-12-18王豫刚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日本

王豫刚

中美贸易战是过去几年间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经济事件之一,如果一定要以史为鉴,那么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美日贸易争端是最好的对照。从学者的角度看,之前有过《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从金融角度,则有《管理美元》和《时运变迁》等书籍,而从美方贸易谈判亲历者角度的自述,最近引进出版的《美日博弈》,当属内容价值之翘楚。

此书的作者普雷斯托维茨是美国一线贸易官员中的“日本通”,他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多年经商,后又受雇于美国政府成为贸易谈判代表,前后和日本政、产、学各界打交道25年之久,所述言论颇能代表当时美国决策阶层对日的一致观感,尽管此书出版于1989年,但其中诸多断言,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对美方立场的一种切入观察。

就体例上而言,全書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回顾二战受降仪式为开端,引出美日半导体协议谈判的过程;第二部分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依托,向美国读者详解日本政商体系的特别之处;第三部分则从工作角度,分析了美国体系在贸易争端中的弱点与不足,第四部分则是一个简短的展望。

尽管此书写于三十多年前,但其中一些论断今日看来尤不过时,特别是身为一个中文读者,亲历中国“入世”这二十年,日本的“通产省经验”和“窗口指导”,可谓是处处可见对应之处。文中所抨击的过度投资、过度出口导向、行政垄断等等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异常熟悉。

彼时日本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优势,远较当下的中国企业为大,在汽车、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行业,日本不但握有制造能力,还握有品牌优势,同时,日方由于在二战后成为美国盟国,美国在日又有军事基地,因此一旦美方形成“国家意志”,日本很难进行对抗。因此,日本方面大量在美国进行广告宣传、院外游说等活动,而当前的中国出于意识形态对抗性,很难在美国进行类似的操作。

另一方面,美日博弈处在“冷战”末期,彼时美国面对的首要矛盾是和前苏联的全面对抗,在政治军事领域,日本并非美国的假想敌,这与当下中国所承担的角色不同。中美之间除了经济矛盾,还有深刻的政治军事矛盾,中美间的经贸问题不是简单的贸易逆差问题,更涉及到一些无法短期解决的深层次冲突领域,如果说美日博弈还是“秩序内”、“体系内”的博弈,美中间的博弈则可以说是“秩序间”、“体系间”的对抗了。

全书的第二部分,便着重于分析日本复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政商关系,以及“产业政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当然,作为一个外部观察者,作者也不免陷入《菊与刀》式的整体论中,对自身的“异质”耿耿于怀,但其对日本特殊社会结构的拆解分析,无疑还是细致而独到的。

用作者的一句话来说,在美国企业界,普遍的认知是“政府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要添乱”,而在日本企业界,首要的是和政府搞好关系。将美国企业界、经济界的诉求推动到政府层面的过程非常复杂,因此体现出一种推进缓慢,但一旦形成共识便泰山压顶般行动的特点。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中,作者逐步分析了美国竞争劣势的成因:质量、生产率、消费者利益导向、利润导向等等,以及经济政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矛盾。当然,站在今天我们观察的角度,美国成功完成了信息产业革命,硅谷模式依旧是最有效率的创新发动机,新一代的美国企业如特斯拉、苹果等依旧领先于世界,并且完善了自己的“外包资本主义”商业模式,然而美国的制造业较之作者所处的年代,处境可谓是更差了。

今年以来的全球供应链和能源危机,在美国市场有深刻的体现,如果说作者所处年代,美国本土的产业危机还限于“制造”环节,在今天,美国本土连物流和销售环节都出现了危机,这不仅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更是由于地方利益团体、工会、各种极端政治组织的干扰。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冲击,正在加倍反噬于美国的经济肌体本身,而这些种种积弊,在本书中实际上都已经进行了讨论,然而无从根治。

在本书完成后不久,日本经济泡沫轰然破灭,进入了“失去的三十年”,今日挑战美国全球最大经济体地位的,已经是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之间曾有过“夫妻论”和“G2论”,如今经过贸易对抗和军事对抗,“脱钩”和“内循环”则成了新的观念壁垒。地球足够大,合作与否,可能并不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来讨论问题那么简单,毕竟就美方的一概历史来看,首先关注自身利益是天经地义的。

最后引述原书作者的一段话作为本篇书评的结尾:“只有在一个承认责任、义务和权利的社会框架内,才可能有自由。美国必须再次决定它想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人人为己,还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强烈地震
日本古代艺术
探寻日本
岛国日本
日本
隐形王者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走进日本 “最牛”豆腐店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