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理解“缺煤”“缺电”

2021-12-18张乐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煤价电价用电

张乐

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0月中旬,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最高涨至每吨2 6 0 0元,较年初涨超350%,这也是中国煤矿开矿以来的最高价。此外,9月份以来,“限电停工潮”席卷全国十余个省份,“拉闸限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煤超疯”“电荒”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煤电矛盾是否已经解决?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供给端的技术,需求端有哪些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经济评论》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

林伯强:从2020年年底开始,煤价上涨,2021年以来涨势更加明显。这主要是高耗能产业的用电需求推动的。

从需求端来看,主要由于高耗能产品价格(如铁、铜、铝)大幅度上涨,鼓励了高耗能生产,加上疫情后期工业生产的加速复苏等,导致工业用电大幅度上涨,特别是高耗能用电,从而整个电力需求大幅度增长。供给端方面,目前超过65%的电力供给是煤电,电力需求上涨的压力主要在煤炭上,煤炭价格就大幅度上涨。

中国是不缺煤的,核心问题是煤的供给对需求反应往往会有时间上的滞后,供给一时跟不上需求的快速提升,导致煤价飞涨。

林伯强:现阶段中国不应该缺电。从煤电装机总量上看,2021年的煤电利用小时数应该在4500小时左右,中国煤电在电力短缺的时候利用小时数最高曾接近6000小时。就全国而言电力装机实际上是够用的。理论上中国并不缺煤、缺电,但是现实中就变成缺煤、缺电了。

现实生活中的缺煤、缺电主要是两个不平衡导致的:一是煤的短期供给和短期需求不匹配、不平衡,二是煤价和电价的不平衡。煤价涨、电价不涨的话,电力行业发一度电就亏一度电。由于煤价快速上涨,而电价无法灵活相应调整,导致火电系统出力不足。由于中国电力供给主要还是火电,火电不出力,总的供电量难以有大的增幅。

林伯强:国家发改委此次推出的电价改革举措应该是历史上电价改革步伐最大的一次。从需求端来看,虽然工业电价浮动范围只扩大至20%,但是高耗能产业是不受限制的。高耗能、重工业的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超过一半,其对电价很敏感,如果电价上涨,高耗能行业的电力需求会受到抑制,对煤的需求量也会下降,这样电力供需就会快速地达到平衡。目前超过70%的燃煤发电电量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这次改革将供给侧的煤电完全推向市场,意味着将近一半的电力市场化。

这样的改革政策是有效的。相比前八个月,最近两个月电力需求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缺电情况有所缓解。供给端反应滞后于需求端,关键还是要从需求端入手。这一次从需求侧入手,也取得了比较快的成效。

按照这样的改革,短期内高耗能产业电价涨幅会很大。目前相关的报道很少,只看到广西的高耗能产业电价上涨了50%。如果政府的电价改革得以切实实施,电力系统调配能力和煤炭运输体系顺畅,煤炭需求会得到抑制,限电问题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电价改革如何执行我们并不清楚,还需要继续观察。

林伯强:未来的电价改革可能会是居民部分和目前有20%电价浮动范围限制的那部分工业电价的改革。受到补贴的居民用电部分占总用电量的比例很少,有浮动范围限制的工业部分比重也很小。

由于占用电总量相当大一部分的高耗能产业用电已经市场化,可以說现在电力市场已经非常接近市场化。煤价涨,电价跟着涨,“煤电矛盾”按道理已经基本解决,只剩下现实生活中如何执行的问题。只要高耗能产业真正执行交易电价市场化,煤电矛盾就能解决。

电力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涉及到民生、产业支持等问题,电力必须有一部分掌握在政府手里,我始终坚决地反对电力完全市场化。

林伯强:从技术角度讲,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要解决新能源规模发展以及稳定的问题。要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系统,一个关键就是成本问题,碳中和成本需要整个社会买单。技术进步很重要,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降低碳中和成本。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稳定,新能源所占比重较小时不用特别担心,但是当新能源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能源稳定供应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凡是有利于低碳转型且成本较低的技术都应当发展:储能、电动汽车、风电、光伏、氢能、CCUS等。但是大家都从供给端来讨论这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也要从需求端抓起,包括消费者行为、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等方面,必须全方面支持低碳转型。

猜你喜欢

煤价电价用电
“煤超疯”降温 煤炭贸易商开始恐慌性抛盘
第12讲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专题复习
论国内煤炭企业市场化发展趋势
学习用电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