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创业为载体的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研究

2021-12-18吴建章徐娅囡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团员青年创新创业

吴建章 徐娅囡

摘    要:提升团支部活力是高校共青团中心工作之一,是增强共青团组织对团员青年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校团支部存在组织运行不畅、工作运行不力、团员參与不足等问题,影响着团组织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发挥。高校要以创新创业为载体,从政策支持、支部推动、团员参与、骨干示范、教师指导、辅导员重视等方面构建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吸引团员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大潮,感受创新创业力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团支部;团员青年;活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2-0083-04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开展,并取得了显著实效。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共青团中心工作之一。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本组织单位,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是团员青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

一、支部建设乏力:高校团支部活力不足表现及原因

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在高校的基层单位,是组织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基层组织,在青年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和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变化,对团支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团支部建设乏力,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弱化虚化、凝聚力不高、活力不足等现状,影响着团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发挥。当前,高校团支部活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组织运行活力不足

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由制度架构、队伍架构和类型架构等组成,在制度架构上,主要是“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 在队伍架构上,主要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组成;在类型架构上,分为班级团支部、专业团支部和社团团支部等类型。当前高校团支部组织运行活力不足,表现在制度架构上,“三会两制一课”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三会”:存在开会不规范、次数较少等现象,“两制”: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和团员教育评议基本流于形式、走过场,“一课”:开展较少或不开展,造成团员青年对团支部的疏离感增强、认同感降低,团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下降;在队伍架构上,虽然能够配备必要的支部力量,但对支委队伍的关注度较少,培养力度不大,造成他们团务素质缺乏,团务能力欠缺;在类型架构上,团支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班级团支部,其他社团团支部、专业团支部等类型较为欠缺,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覆盖面不够。当前随着学分制改革的实施,班级概念在团员青年学生群体中逐渐弱化,班级团支部的作用也逐渐弱化,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社区团支部、留学团支部等特色团支部相对缺乏,无法通过团支部的力量把团的事务覆盖到全体团员青年,造成团员青年对团支部概念缺失,团支部作用弱化。团支部制度架构、队伍架构和类型架构等组织架构功能的弱化和欠缺,造成团支部组织运转不通畅,工作开展不规范,是造成团支部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开展活力不足

工作开展是高校团支部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纽带和载体,也是高校团支部生存发展的职责、功能和使命。高校团支部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础上,紧密贴近团员青年实际,呼应团员青年成长成才诉求,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赢得团员青年的拥护和爱戴。但当前高校团支部工作开展存在规定动作有余,自选动作欠缺;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单一;依附于班级开展工作,独立性较差等现象,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无法赢得团员青年的认同。团支部作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首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共青团方针政策,高校团支部始终以此为中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上级组织的肯定和赞扬,但存在因过多上级指令的规定动作占据高校团支部大量工作时间和团员青年的学习时间,导致团员青年疲于奔命、团支部疲于应付的现象,团员青年把种种不满情绪归结于基层团支部,自然会影响对团支部的认可度;规定动作过多相应地造成了切合团员青年实际需求的自选动作减少,致使高校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无法满足青年团员成长需求,不能走入团员青年的内心世界,团员青年对团支部疏离感增强。总体来说,当前高校团支部开展活动较多,内容较为丰富,但形式较为单调且创新性不足,贴近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实际诉求的活动开展较少,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降低,无法赢得团员青年的普遍认同,是造成其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团员参与活力不足

团员青年作为团支部的组织成员和基本细胞,对团支部的认同感和参与团支部活动多寡是衡量团支部活力表现的重要指标。团员青年对于团支部的参与表现在对支委会的参与和对团支部举办活动的参与上。当前团员对于团支部的参与度明显降低,虽然按照团章规定,团支部及支部委员要每年换届一次,进行差额选举,但部分基层组织政策落实存在执行不到位问题,无论是团支部换届,还是支委委员选举,离团章要求都有一定差距,大部分团支部不能够按时换届,支委委员也不能按时选举,团员青年参与团支部建设的积极性较低,团支部事务性工作基本由班委会成员代替,团员对团支部的概念模糊。在团员参与团支部活动上,由于形式较单调,内容不丰富,自选动作太少,针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利益诉求的活动较少,不能切实解决团员青年的实际问题,无法激起团员青年参与活动的内生动力,无法赢得团员青年的拥护和支持,团员青年对团支部开展的活动认同度较低,疏离感较强,参与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造成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下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团支部在青年学生中的引导作用,进而影响到共青团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团支部活力的有效载体

创新创业是时代赋予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团支部为单位在团员青年群体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团员青年创新思维,强化团员青年创业意识,提升团员青年创新创业能力,而且有利于深化高校团支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提升高校团支部活力,对于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促进高校共青团建设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培养团员青年创新思维,促进团员青年创业就业

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项促进团员青年思维转化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大学阶段是团员青年思维最为活跃时期,他们不仅易于接受新事物,而且善于创造新事物。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创造新事物的载体、手段和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和核心技能,也能够使他们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增强人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国家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问题。面对就业压力,高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是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凸显就业倍增效应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而且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促进相关成果转化,为进一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创新创业具有促进团员青年就业的功效。高校团支部要积极引领团员青年投身到创新创业大潮,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建功立业。

(二)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升团支部活力

为增强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力、吸引力和引领力,共青团中央在高校共青团组织中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体系分为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等七个模块,其中创新创业模块主要记载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荣誉,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取得专利等情况[1]。“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落脚点为团员青年,承担主体为团支部。以团支部为基本单位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有利于深化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

近年來,部分高校团支部存在活力表现不足、组织能力弱化、活动主题不突出、形式大于内容、团员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引领作用降低。为改变团支部功能弱化状况,团中央学校部于2015年9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的通知》,要求高校共青团在基层团支部中实施“活力提升”工程,着力破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问题。创新创业作为拓展、提升青年团员综合素质和核心技能的活动,在团支部的号召和带领下,吸引团员青年积极参加,不仅能使团员青年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发展感,而且能使团支部的活力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得到舒展和显现。高校共青团要加大团支部引领团员青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力度,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和平台,促进团支部活力提升。

(三)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促进高校共青团建设

为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于2016年11月联合印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团组织和团工作脱离青年学生、基层组织活力不足等问题。其中在组织活动方面,提出要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确保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特别要注重巩固和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2]。高校以团支部为组织单位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是提升团支部活力和落实共青团改革方案的重要举措。

2015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4号),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3]。共青团中央制定的《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升活力为关键,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的工作要求[4]。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建设是党对共青团发展的要求,也是共青团自身发展的要求。高校以创新创业带动团员青年参与团支部活动,是提升团支部活力的重要抓手,也是适应当前共青团建设发展需要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持续加强,进而促进高校共青团建设。

三、多层面建设:以创新创业激发团支部活力的路径

高校团支部创新创业是指通过团支部组织青年团员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以及论文发表、专著出版、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活动,能够促进团员青年的创新能力,增强团员青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提升团支部活力。

(一)政策引领是载体

国家为促进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制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吸引和带动了大批团员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大潮。高校团支部作为引领青年成才成长的基层组织,要在团员青年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及团委作为团支部的上级组织,要在政策措施上引领团支部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创业。在学校层面,各高校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文件,从政策的制定,到负责的划分,项目的落实,再到经费和场地选择等都要进行细化。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并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级别界定,分别给予不同的奖金奖励和授予不同的荣誉。在学院层面,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验室的使用、经费的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大学生能够安心、专注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政策引领是团支部推动团员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大潮的重要因素,团支部要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动作为,引领青年团员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团支部的活力。

(二)支部推动是关键

团支部是团员青年活动的组织,团支部的推动是团员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大潮的重要支撑。团支部活力的不足,在于没能找到好的抓手和载体。创新创业作为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活动,能够提升个人的发展感。团支部要以创新创业为载体和抓手,在团员青年群体中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推动团员青年参与其中,重视团员青年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邀请成功人士为团员青年授课讲学;要发挥团支部力量,创新活动形式,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动员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团支部要加大团员青年参与创新创业的力度,在各类评先树优、学分认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此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推动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团支部活力的增强。在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活动中,团支部一定不能缺位,要发挥主导和组织作用,这是团支部增强活力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必须驰而不息地加强。

(三)团员参与是基础

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团员青年这个实践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是创新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离开了团员青年的积极参与,团支部的创新创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泉之水。随着国家、社会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视和推动,全社会已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团员青年不能缺位。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制定了促进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配套措施。团员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每次的革新鼎故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思维活络,善于创新和接受新生事物,乐于创造,是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活動切合了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诉求,他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能够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团支部创新创业活动中,团员青年都积极参加,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团员青年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寻找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既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水平。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团支部要积极动员团员青年参与,团员青年只有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够增强对团支部的认同感,才能够提升团支部活力。

(四)骨干示范是抓手

高校团支部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团员骨干的引领,他们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团员青年的参与力度和热情。在某高校团支部中,于同学是学院学生会主席、班级班长、团支部组织委员,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起到了标杆和示范作用,无论是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请、课题的主持和参与,还是自主创业创办公司、论文写作和发表,于同学都是先行者和排头兵,对其他同学起着示范作用,带动着团支部成员积极上进,激励着团支部成员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于同学为此不仅成为了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团员青年,也由于在创新创业中的突出表现,被学校授予“创新创业标兵”。团支部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一定要发挥好支部书记和委员的作用,以身示范,引领和带动团员青年参与到团支部的创新创业活动中,以此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把团支部打造成具有较高战斗力的优秀集体和组织。

(五)教师指导是保障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程度的技能训练。团员青年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但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弱,无法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即使团员青年有思路、有想法、有创新思维,但总体来说尚处于初始实践阶段,个人付诸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专业教师和专业人士的指导,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专业教师在学术、实践等领域一般具有较高水准,对于学科发展较为熟知,能够利用自身经验和知识,在学科竞赛、论文撰写、课题申请、创新训练、项目研究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大力指导,而且专业教师也愿意给予大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青年团员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应充分利用专业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落实做细,增长知识和本领,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学校要健全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激励机制,不仅在经费支持上,在职务晋升上也要给予大力倾斜,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指导团员青年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六)辅导员支持是补充

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规定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能通过召开宣讲会、谈心谈话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学术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课教师的实验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学术爱好和研究能力;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形成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职责[5]。现行的团支部一般以班级为基础,而班级的管理一般以辅导员为主,团支部的管理离不开辅导员的支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团支部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不仅能够有效弥补高校基层团干部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也能够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推动团支部高效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冲亚.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证研究[J].现代交际,2019(5).

[2]李立红.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就高校共青团改革答记者问[N].中国青年报,2016-11-22.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7-10.

[4]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4-03-04)[2021-03-10].http://xxgqt.youth. cn/zywj/201404/t20140409_4995701.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EB/OL].(2014-03-25)[2021-03-24].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  04/xxgk_167113.html.

收稿日期:2021-04-18

作者简介:吴建章(1974—),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2020年度开放课题一般项目“高校辅导员工作品牌培育研究”(YDKFYB2020204);201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研究”(17CSZJ25);临沂大学2019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计划课题“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17A18)

猜你喜欢

团员青年创新创业
如何创新基层团员青年工作
夯实服务理念 践行核心价值观
——新时期公交企业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团员青年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议做好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用新媒体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