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1-12-17娄嘉琪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娄嘉琪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文化自信融入教学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涵养。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关键在于育人,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定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1-0088-03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深刻理解基础上的高度自信,也是对独立民族精神传承创新的坚定信念和行为取向[2]。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和继承发扬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事业方面的继承性延续和创新性表现。

文化自信有助于人民团结,它所产生的爱国情怀是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前提,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回顾历史,从建党初始,我党就坚定以人民为中心,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得到国人的认可并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原因。

文化自信维护国家安全。文化自信与政治局势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坚定文化自信,国家安全,人民生活才能安稳幸福。当前,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自信自然就能提供“软手段”来解决“硬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定自信,保护民族特色,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防西方个别国家的恶意文化攻击。步入新时代以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时刻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文化自信说到底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文化共鸣的检验尺度,一个民族只有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极大共鸣,对民族文化有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西方个人利益至上和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等意识形态才会无孔可钻。

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

(一)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源性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作用于社会存在[3]。文化说到底是人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人类将精神世界寄托于文化中,有限的生命体以延续且无限的形式沉淀出优秀文化,这也表达出人文主义的精髓。文化自信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理解为整个民族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是本民族文化在指导实践中的价值展现,是爱国精神和实践精神的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文化自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进,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一艰辛历程中蓬勃发展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宝贵财富,在攻坚克难中产生的革命精神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中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4]这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爱国精神、红船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同时,面对世界文化要多元地汲取,辩证地学习西方优秀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其重要内容。从理论基础的角度讲,文化自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源相同。

(二)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契合性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并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成果,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和灌输。”[5]文化的凝聚力和价值导向性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在精神上产生的共鸣使中华儿女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中华儿女具有共同认知和文化认同,从而达成社会共识。可以说,文化自信在精神层面上能引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共鸣,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最大程度融合二者的价值导向作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大学生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代大学生是弘扬社会主义伟大精神的主力军,是未来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之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并在精神层面使其产生文化共鸣,激发更深层面的文化自信,从而激励大学生自觉参与文化创作,在高校中营造社会主义文化氛围,让大学生群体自发自觉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信仰照亮青春,让每个大学生都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法

(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6]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今天依旧显出蓬勃朝气,正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创新性继承与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文化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引领自身精神文明的照明灯。

高校肩负着培育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社会主义国家的高等学府具有不容置疑的“意识形态”属性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所决定的[7]。不断用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引导大学生群体,不断滋养大学生的心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观点、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8]。

(二)创新发展中华文化,巩固文化自信

文化之所以有活力就在于创新。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不至于固步自封,退却历史光环,最终被时代所抛弃。在长期的人类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之处,也有糟粕所在。这就需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看待文化,用创新驱动传统文化的内核,使其永葆生命力。文化自信起着犹如定海神针般的重大作用。只有肯定自身已有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年轻一代,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在文化参与中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开展文化事业,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

创新发展也需要多元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借鉴。提升文化自信要正确看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对比分析,加深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汲取优秀的外来文化,在文化的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

(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过程,落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个方面,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确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指引[9]。

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为其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继承发扬革命精神需要大学生群体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要反复回顾历史。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一些以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来让大学生在视觉上直观感受到这些革命精神或者通过党课等讲座形式进行心灵上的洗礼。还可以通过举办活动,从实践中真切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比如举办“雷锋日,乐于助人”等学习榜样精神的活动,使大学生身体力行地通过实践学习雷锋精神。要将革命文化融入教学实践,让大学生群体明确认识到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让大学生群体自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运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信息时代运用“互联网+”的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打造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牢固树立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和正确价值观。辅导员教师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在网上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实际性教育”与“网络微教育”相结合,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党员积极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让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辅导员可以建立网上党员交流群,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带动其他同学等。

(五)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与理论水平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0]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育人本领。只有拥有过硬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运用自身的学识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是在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引领下进行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引导作用。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力,思政课教师要想“讲”明白,就必须先“想”明白,这样所讲内容才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所接受”[11]。

思政课教师应做到知行合一,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不断加强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授课内容,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群体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语

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是本民族文化在指导实践中的价值展现,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产物,是凝聚全国各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文化价值在当代的最大化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文化自信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姜彦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及路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0(06).

〔3〕张鸿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1).

〔4〕齐卫平.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省[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5〕吴广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徐建平.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引开拓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01).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毛奎.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06).

〔1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1〕胡涵锦.关于文化自信“进课堂”的若干思考——基于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论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責任编辑 曹彩霞)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ough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U Jia-q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bsorb the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actually teaches students and practices the though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to enhanc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elf-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s at cultivating talents, which means bring the though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Socialism; Cultural Confid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