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富民效应感知差异研究

2021-12-17范玉翔

旅游纵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盐城

范玉翔

摘 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江苏盐城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富民效应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富民效应明显;非从业人员对旅游富民效应的感知明显较高;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方面,非从业人员的感知偏高;在参与旅游发展决策方面,旅游从业人员的感知较高。因而,要完善旅游带动就业的措施,促进多层次就业,提升旅游的富民效应;要注重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促使经济富民、社会改善、环境优化;旅游发展要注重社区参与,完善听取民意的措施。

关键词: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效应;感知差异;盐城

中图分类号:F592.7;F323.8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1536)。

引言

近年来,相关学者对于“旅游富民”给予了充分关注,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细化。一些学者认识到,要提升振兴效果,必须重视振兴对象的个体性差异,即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存在内部异质性。黄燕玲[1]、邓辉[2]发现旅游振兴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李佳、田里[3]基于四川藏区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旅游区的社区居民对旅游振兴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旅游经济受益对其旅游政策评价和态度有显著差异;杨亚芹[4]研究证实,年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职业的不同,居民感知的旅游振兴绩效差异显著,但不同性别居民对振兴绩效感知没有明显差异;韩磊等[5]通过对居民的聚类分析,发现旅游村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存在较大差异,并据此将居民分为旅游发展认可者、经济成本关注者、谨慎观望者、振兴效益认可者、环境成本关注者五类;谢双玉等[6]实证了贫困与非贫困户旅游政策绩效感知存在差异。综合来看,社区居民是否参与旅游、参与旅游的程度是否会影响旅游振兴绩效的感知差异,现有研究较为缺乏,尽管陈雷[7]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此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旅游振兴效果具有重要价值[8]。

基于此,本文以盐城5个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社区为研究案例区,以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分析社区居民对旅游富民效应感知的差异,剖析旅游富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旅游地进一步开展旅游富民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为其他地区开展旅游振兴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通过梳理旅游振兴相关文献,充分借鉴李佳[3]、杨亚芹[4]等的问卷设计,确定问卷的题项。问卷分为旅游从业人员问卷、非从业人员问卷两类,两类问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本信息部分,旅游从业人员问卷涉及当前职业、从事旅游前后收入变化情况、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工作满意度等问题;非从业人员问卷包含目前从事职业、家庭收入、是否愿意从事旅游工作及如何参与到旅游中等问题。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即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以及收入等个人信息,以及旅游开发前后受访者收入变化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受访者对旅游风情小镇旅游发展对居民的影响调查,问卷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18项问题,在测评指标的量化问题上,本文以李克特(Likert)量表的五级测量态度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案例地选择

近年来,盐城依托发展较为成熟的景区,创建了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本文选取盐城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风情小镇作为研究对象,详情如表1所示。

(三)调查过程及数据采集

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于2019年10月1—7日,对上述旅游风情小镇的相关从业者及周边非旅游从业居民发放问卷,具体发放信息如表1所示。共发放旅游从业人员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2.47%;发放非从业人员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

二、盐城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富民效应感知差异

(一)样本特征分析

旅游从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稍高;从年龄分布来看,25~44岁人群占调查总人数的56%。从学历结构看,大专、本科学历人群占较大比重,占69.2%。调研对象中,71.5%的人为本地居民,说明旅游风情小镇的发展对于带动本地居民就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从事工作类型方面,景区管理及一般工作人员占比较大,其次是旅游经营(含餐饮、民宿、土特产售卖等)人员及其员工。

非旅游从业人员中,男性比例稍高,19~24岁、25~34岁占比分别为21%、26.3%,高中学历占比最大,达到30%,大专、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也较高,近80%的人为本地人。总体来讲,此次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的居民,随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保证了研究的可靠性(見表2)。

(二)盐城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富民效应感知差异

为明晰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对相关问题的感知差异,引入均值差值。均值差值在正负0.1范围内,认为没有明显差异;均值差值的绝对值在0.1~0.2之间的,认为存在差异;均值差值绝对值大于0.2的,认为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分析结果显示,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就旅游对当地的社会、基础设施等方面带来影响的感知没有明显差异。

1.非从业人员对旅游富民效应的感知明显较高

由表3可知,非从业人员对Q1-Q3影响的感知均高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感知,均值差值在-0.4至-0.13之间,显示出旅游非从业人员对于旅游抱有更高的期待。在实地访谈中,多数非从业人员期望能够参与到旅游中,参与旅游的意愿强烈,希望通过旅游发展带动家庭收入的增长,对旅游发展带动收入增长的期待同样强烈。旅游从业人员的感知虽然也处于较高水平,但相比而言偏低,显示出要真正深入参与到旅游中,并从中获利,需要从业者付出辛勤的劳动。

2.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方面,非从业人员的感知偏高

“旅游发展使环境质量变好(Q12)”项的均值差值为-0.13,显示出在旅游发展的实际感受中,非从业人员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更为满意,这主要的原因在于,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工作中会实地遇到环保评估工作,看待环境问题更为专业,相比而言,非从业人员的感受较为直观,感受到周边环境改善,满意度容易提升。

3.在参与旅游发展决策方面,旅游从业人员的感知较高

Q14-Q17项均值差值在0.12~0.22之間,这主要源于,旅游从业人员已经真正参与到旅游当中,会更关注有关旅游发展的规划、决策、政策等信息,并会主动参与其中,政府就旅游的事项进行意见征集时,其也会更积极地出谋划策。相比来讲,非从业人员参与旅游决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偏弱,因而感知偏低。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对比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对盐城旅游风情小镇旅游富民效应的感知,发现:社区居民认同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带来明显的改善,居民满意度较高;非从业人员对旅游发展提高收入水平抱有期待,其对旅游富民效应的感知明显较高;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方面,非从业人员的感知偏高;在参与旅游发展决策方面,旅游从业人员的感知较高。

(二)建议

第一,要完善旅游带动就业的措施,促进多层次就业,提升旅游的富民效应。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对旅游地居民提供技术、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居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之中。劳动与就业部门应对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技能、知识培训,对参与旅游的居民提供就业指导。

第二,要注重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经济富民、社会改善、环境优化。要避免出现旅游发展仅仅关注经济效应,而忽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旅游风情小镇的旅游开发,要注重三个效益的综合,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设立长效机制对旅游发展进行综合评估。

第三,旅游发展要注重社区参与,完善听取民意的措施。许多地方发展旅游的实例表明,旅游发展不能忽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与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机制,有效听取民意,就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广泛咨询,对居民关注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黄燕玲,雷锦锦,罗盛锋.基于性别差异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6(5):1-8.

[2] 邓辉,李朦.民族村寨旅游扶贫中性别差异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恩施州麻柳溪村为样本[J].兰州学刊,2019(12):160-169.

[3] 李佳,田里.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差异研究:基于四川藏区调查的实证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6-102.

[4] 杨亚芹.邯郸市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差异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6(4):60-63.

[5] 韩磊,乔花芳,谢双玉,等.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J].资源科学,2019(2):381-393.

[6] 谢双玉,李琳,冯娟,等.贫困与非贫困户旅游扶贫政策绩效感知差异研究:以恩施为例[J].旅游学刊,2020(2):80-92.

[7] 管陈雷,童洪志,于开红.深度贫困区旅游扶贫绩效感知差异分析:基于渝东北639户农户调查数据[J].企业经济,2020(7):123-130.

[8] 杨证轲,马海燕,王慧,等.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1996—2020年[J].农业科学研究,2021(1):60-65.

猜你喜欢

盐城
盐城美食话“三醉”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盐城串场河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