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深度贫困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影响因素

2021-12-17王俞雯潘玉骆伦良罗永宣

银行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河池市小微金融机构

王俞雯 潘玉 骆伦良 罗永宣

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处地位特殊,其融资难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原深度贫困地区小微企业脆弱性增强,生存压力增加,财务风险增大。为应对疫情冲击,从全国层面讲,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等十八部门联合出台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一项服务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从地方层面讲,广西推出复工复产、稳企贷、桂惠贷等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从河池市后疫情时代的整体融资情况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是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后疫情时期河池市小微企业融资新情况

河池市小微企业融资有效供给不足

2020年以后,河池市小微企业融资供给增多,但有效供给仍然不足。河池市小微企业融资供给方主要是金融机构,并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被调查企业中采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融资的占被调查企业的84.87%。随着“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和自治区复工贷、稳企贷及河池市出台的相关金融措施的持续推进,河池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小微企业等重点行业及群体的金融支持,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额持续攀升,2020年1~12月,河池市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同比增长8.34%,小微企业贷款供给增长。在被调查企业中,认为疫情后银行贷款申请难度较之前更容易的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5.71%,即超过六成的小微企业认为疫情之后申贷难度与之前一致,甚至更难。

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重资产特性降低了小微企业实际信贷供给规模。通过梳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近期推出的“云税贷、微易贷、科创贷、小微易贷、微捷贷、账户云贷”等128种新型融资产品,我们发现,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产品较少。按照借款人品德、企业经营能力、企业资本、资产抵押等传统5C贷款审贷要素,能够达到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较少。超六成被调查企业认为银行抵押品要求过高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原因,近六成被调查企业认为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超四成被调查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手续太烦琐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被调查企业中超四成的小微企业未进行信用评级,AA级以上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1.09%。由此可见,银行重资产审贷方式实质上限制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

河池市小微企业经营性融资需求增加

河池市小微企业大多处在农林畜牧业和低端制造业等行业。河池市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大,2020年1~3月,河池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减少6.2个百分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小微企业生产和营业的停摆导致收入和现金流中断,后续偿还贷款压力增大,再叠加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等因素,小微企业能否获得经营性贷款支持直接关系到小微企业的生死存亡。小微企业经营性融资需求增加,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调查发现,河池市小微企业预计资金缺口达1.53亿元,获得金融支持仅为0.41亿元。小微企业申贷通过率仅为23.68%。以广西河池某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在某银行贷款余额为11.1万元,合作社所种植的沃柑等农产品一年一转,且销售期集中于一个月内,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沃柑等农产品无法正常流通,沃柑价格上涨,但由于复工率低,沃柑等农产品无法采摘,企业直接亏损近百万元。2021年,基于对沃柑等农产品市场乐观预期,企业用于春季种植养护的新增贷款需求极为迫切,且偿还原贷款压力增大,若缺少后续贷款投入,该合作社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小微企业难以获得经营性贷款支持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多在疫情暴发前就已经较高。在现行银行审贷条件下,小微企业已无足值抵押品、担保品来满足其恢复正常经营的经营性贷款需求。根据调研显示,近四成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但被调查企业中,超六成小微企业认为存在经营性融资需求。

激励政策效果不显著

工业产业园模式受众偏窄。河池市政府以工业产业园为中心,为工业产业园内小微企业提供减费降税、政府补助、政策性融资担保、培育产业链融资等精准服务。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河池市共有19个工业产业园区,包含约269家小微企业。相对于散布全市的小微企业来说,众多的小微企业难以享受到工业产业园区政策红利。

政策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较弱。从河池市融资担保业务情况看,河池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支持不够,2020年,河池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小微企业在保余额仅占总在保余额的26.22%。

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调查显示,在近几年出现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情况的88家企业中,仅9.09%的企业认为政府风险补偿机制起作用。

原深度贫困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供给受限制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中,重资产的产品较多,轻资产的产品少,导致信贷供给与后疫情时期小微企业需求有差距。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精细化程度不够。传统信贷审批重抵押担保品、风险管控严与小微企业缺少有效资产担保、经营风险高的现状相矛盾。同时,现行的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类产品,尽管无须要求企业提供抵质押品或者再担保,但对小微企业经营时间、税务等级、信用要求较高,如商易贷、易网贷等产品,小微企业缺乏良好信用和经营指标的支撑难以获得“信用贷”。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人员普遍存在畏贷心理。原深度贫困地区小微企业的轻资产、弱经营能力、高资产负债率、低抵御风险能力等“低资质”特性使小微企业的财务较为脆弱、生存发展波动性大,进而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性较大。在现行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终身负责制前提下,信贷人员畏贷心理严重,偏好于推广营销大中型企业贷款。

强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从资产端看,一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小微企业客户面临比以往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新增不良贷款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银行监管资本充足率和央行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银行资本补充难度增大,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补充难度较大。从负债端看,央行延续存款基准利率压舱石作用政策加强存款管理,加上清理不合规存款创新产品文件出台后,进一步削弱了银行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动负债能力,提高了银行贷款成本。过高的贷款成本反过来限制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政府激励政策效果不显著

政策性担保基金政策落地难,导致政策性担保业务偏离主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但目前河池市政府仍未出台涉及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相关措施,导致河池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过多投放“安全”的大中型企业贷款。

风险补偿金不足,难以覆盖小微企业贷款风险。2020年7月,河池市政府首次出台风险补偿金相关文件,即《河池市“稳企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规定,河池市“稳企贷”风险补偿金首期总规模为3000万元,对放贷银行于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向河池市企业发放的首次(笔)一年期内(含一年期)贷款发生的贷款本息损失,按一定比例进行风险补偿。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的本息损失,由“稳企贷”风险补偿金和放贷银行按2∶8的比例分担,风险补偿金每笔补偿金额最高限额为400万元。在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监测的符合风险补偿标准的企业贷款金额为57.32亿元,按河池市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保守估算,需要提取的风险补偿金约为3874.83万元,超过风险补偿金首期总规模。

财政贴息政策持续落实,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收入支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加强财政和金融统筹联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广西每年整合全区各级各部门涉企财政专项资金40亿元,通过补贴金融机构的方式,由金融机构直接按降低2%或3%后的利率向注册地在广西且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补贴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和企业所在地财政按4∶6的比例分担,按照均值计算,每年河池市政府需要提供2.9亿元涉企财政资金,而2019年末,河池市财政收入仅为45.98亿元。根据wind数据,2000~2019年,财政收入综合增长率仅为22.11%。河池市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后续政府补充贴息资金能力有限。

监管部门激励政策效果不显著

人民银行创设两项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叠加信贷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贷款到期后资金周转难等问题,提高融资可得性。2020年12月末,河池市小微企业新增授信达362.75亿元,新增贷款超90亿元,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涉及金额为56.94亿元,信用贷款累放金额近15亿元。尽管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小微企业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小微企业由于外部经济持续低迷预期和政策临时性顾虑的双重压力,纷纷放弃延期还本付息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申请的权利,这直接导致河池市两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占比较低。同时,由于这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临时性,进而导致激励政策效果不显著,降低了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长效激励的作用。

政策建议

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服务小微企业质量。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顺应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运用大数据科技技术,开发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产品,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增大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审贷、放贷能力,采用现代化信贷审批方式,转变其重资产的审贷方式。三是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政策受惠主体范围,提高地方法人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撬动作用。四是银保监部门适当放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监管指标,让金融机构“更敢贷”“更能贷”,如扩大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制度。

发挥“财政政策+央行政策”联动作用,更好地普及政策红利。一是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使之真正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做好政策性担保基金统筹工作,大力发展区域性担保机构,促进小微企业担保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拓宽政策性担保范围,加大服务小微企业力度。二是促进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创新风险共担方式,解决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敢贷的后顾之忧,促进金融支持政策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发展。三是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信用建设环境。推动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加大央行信用推广运用,营造良好的区域重信用氛围,提高小微企业爱护企业信用意识。以巴马信用示范村为例,当地县政府联合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通过推广其信用建设经验,减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0年12月末,巴马县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84%,同比下降15个基点。四是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小微企業获得政策支持。发挥好区域、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打造特色板块经济。以河池市特色牛羊养殖、红色旅游业、品牌酒业、特色矿业等行业大中型企业为核心,推动中征平台建设和产业链金融项目落地,以核心企业优势提高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性。五是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精准直达性。从两项新型货币政策实践看来,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能够精准定位小微企业群体。针对小微企业低资产、高资本负债率、经营风险高等特点,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如小微企业贷款支持货币政策工具等,提高货币政策的撬动作用。

责任编辑:杨生恒

猜你喜欢

河池市小微金融机构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我爱我家
河池市成立共青团教育工作委员会
小微企业借款人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邮储银行:小微金融的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