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让灭绝的物种复活

2021-12-17大科技

飞碟探索 2021年4期
关键词:猛犸象复活母体

大科技

当前,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该技术能够使已经灭绝的物种以某种方式复活,这个重生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反灭绝”。

虽然这项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实现,但是有科学家相信它将马上到来。例如,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丘奇的团队正在进行一个“复活猛犸象”的项目,他们声称两年内将使猛犸象从灭绝走向重生。姑且不论是否能够做到,现在要考虑的是,一旦技术上真的可以实现,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将灭绝的物种复活?如果可以,被复活的又应该是哪些物种呢?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它掌握全球各类物种的详细情况。2016年,该联盟召集了一批专家,针对前述问题,起草了一份文件,提出了关于管理目前已灭绝物种的一些准则。

“重新引入(物种)”是将物种带回它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它和“反灭绝”在概念上是相似的。物種引入方面的专家认为,“反灭绝”不能只是为复活而复活,不是简单地让已经灭绝的动物再次出现在动物园或者展厅里,而是应该以重新引进新物种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它的最终目标是产生一个具有遗传多样性、有生存能力的种群,并且让它们生活在一个健康的栖息地中。

“反灭绝”带来的困扰

在2013年之前,人们考虑的基本上都是技术上能否真的将一个灭绝的物种复活,但是,在那之后,情况变得不一样了。因为该年举办的一个关于“反灭绝”的全球会议,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引起了许多争论。

现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正在考虑的是,复活应该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它对现有物种的保护意味着什么?基于之前引进物种的一些经验,有科学家担心,“反灭绝”可能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作用,例如,食草动物可以控制植被数量,食肉动物可以控制食草动物的总量。如果复活的物种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那么它很可能会破坏整体的生态平衡。

但是,如果复活的物种能够在生态系统中起到和某些现存的物种相同的作用呢?又或者它能够很好地填补某些缺失的生态位呢?这个想法类似一种“生态替代计划” ——就曾有人设想着在塞舌尔群岛和加勒比海重新引入陆龟,填补已经灭绝的陆龟留下的生态位。

如何决定复活的物种?

世界各地的引进物种通常都遵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准则。这些准则会为在哪些地区引进哪些动物提供建议。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可以参考这些准则来决定复活哪些物种。

他们设置了一些问题来筛选、测试想要复活的物种。这些问题的范围很广,包括灭绝的原因、复活后栖息地的需求、复活后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等。仅举以下数例:

1.我们是否知道该物种为何灭绝,能否解决灭绝的当前或未来诱因?如果我们不知道它灭绝的原因,那么在它复活后保护它免于灭绝几乎是不可能的。

2.该物种是否有合适的栖息地,将来还会有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候选物种对气候、自然空间和食物的需求等。

3.能否预测、减轻和控制复活该物种带来的影响和潜在风险,该物种是否会对当前生态系统里的动植物构成威胁,是否会干扰当地农业或居民的生计?如果确实会这样,能否轻易解决这些问题?

在选择一个物种进行复活之前,它必须通过这些冗长的测试。如果所有问题都能够提供合理的解答,那么就代表该物种通过了测试,但这也只是意味着它可以进入下一个评估阶段而已。

复活的物种应带来“刺激”

科学家对3种候选物种——袋狼、白鳍豚、加利福尼亚甜灰蝶——进行了测试,结果是加利福尼亚甜灰蝶高票当选。

但是,如果第一个复活的物种是它,可能不容易引起世人的注意(人们可能不会意识到科学家正在做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毕竟它太小了,从各个方面来看都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如果首先复活的是猛犸象或剑齿虎等标志性的物种,情况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它们至少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官冲击。

此外,有人认为,复活的生物应该要有助于减轻人类的某些罪恶感。有些动物的灭绝是人为造成的,例如新西兰的恐鸟和北美的旅鸽,还有毛里求斯的渡渡鸟等。此外,不少动物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正处在灭绝边缘……挽救这些动物,也许能够稍微弥补一点儿人类曾经犯下的错误。

因此,这些人认为,应该将这种技术重点用在灭绝不久或是濒临灭绝的动物身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这些动物比较了解,有它们的遗传材料,知道如何饲养它们。只有对物种了解得越多,才越有可能复活出可以在野生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种群。

技术实现有多远?

这项技术离灭绝物种的复活还有多远呢?答案是,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近得多。

实际上,科学家已经尝试过物种复活。例如,2003年,一只雌性的比利牛斯山羊被克隆了出来(它于2000年被正式宣布灭绝,科学家保存了最后一只山羊的皮肤样本)。但是,这种复活灭绝物种的早期尝试并未成功:克隆羊在出生后仅7分钟就死于肺部缺陷。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真正的“反灭绝”其实是不可能的。科学家目前追求的方法不过是对灭绝物种进行最好的仿制。

一种方法是“选择性回育”,涉及对灭绝动物相关物种的研究。科学家筛选与灭绝物种具有相似特征的个体,有选择地进行繁殖。然后,将它们生育的具有灭绝物种明显特征的后代,再有选择地进行繁殖,依此类推。最终得到一个在外观上与灭绝物种相似,基因方面却不相同的种群。

另一种方法是,从灭绝物种的遗骸中提取遗传物质,将它们拼凑在一起,注入现有相关物种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其放入合适的代孕母体内,以实现“体细胞核转移”或克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存有足够的该物种的组织样本,比较适用于近来灭绝的物种。

当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健康物种,例如克隆绵羊多莉。保存足够的样本不容易,DNA 会随时间流逝而分解,并且生物样本越老,其DNA 存在的碎片就越多。这就像一张巨大的拼图,有成千上万的碎片,如果某些碎片丢失了,事情会变得更加复杂,而这些缺口需要由相关生物物种的基因组片段来填补。

无法百分之百还原的物种

基因工程和克隆都需要一个代孕胚胎的母体,并且这一母体必须尽可能是与灭绝物种紧密相关的物种。代孕母体是复活的物种无法被百分之百还原的一个原因。代孕母体的子宫激素和生长因子将改变胚胎的发育方式,造成与胚胎自身物种的典型情况不一致的发育结果。例如,由亚洲象作为母体生产的小猛犸象将不同于冰河世纪的猛犸象种群。

还有,当一个灭绝的物种被复活时,全世界只有它一个这样的物种,它是唯一的,与其他任何种类都不同。如果它由人类或是跟它紧密相关的物种抚养长大,那么将如何习得它本身物种的真正行为?

所以,复活的物种尽管在遗传上,甚至行为上都很接近它本来的样子,但是它始终还是跟真实的它不一样。换句话说,“反灭绝”无法扭转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保护永远最重要

一些科学家担心,我们一旦有了“反灭绝”技术,人们会认为物种就永远不会消失了,如此一来,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忽略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即便如此,不少科学家承认,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技术,我们也应该好好地使用它。

无论如何,“反灭绝”都不能取代传统的保护做法。科学家认为,生物灭绝的种类范围在扩大,速度在加快,即使“反灭绝”技术真的能够出现并投入使用,复活的物种数量也赶不上灭绝的数量。在我们复活一个物种的同时,地球可能已经失去1000个物种(复活一个个体并让它繁衍出种群至少需要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就目前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所有的物种。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真的要用到复活技术,它的前提也是要有一定的类似物种(作样本)。所以,为了丰富物种的多样性,无论任何时候,现存的物种也不能少。

总之,永远记住这一点,“反灭绝”不仅仅是将“死的”带回来,更是为了让“活的”更好地、更健康地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猛犸象复活母体
火星上复活的猛犸象动物园首次开放
蒲公英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
三种稠环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体化合物的合成
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