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偶象向北走

2021-12-16苏小谦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保护区哥哥

苏小谦

“偶象”是我,我就是“偶象”。

关于名字的事待会儿再说。首先,你应该了解的是:我喜欢冒险,各种各样的。当族长(我的妈妈)宣布一路向北长途旅行的时候,我第一个站出来投赞成票。家乡西双版纳好是好,可我来来回回见的都是那些风景、那些象,我的内心呢,早就想出趟远门,见识一下诗和远方了。

说再见

还是先介绍一下我的家族好了。

我们是亚洲象,家族由族长、阿姨、哥哥姐姐和我共16头象组成。我们和其他几个家族共同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一个保护区里。保护区山清水秀,植被茂密,光景好的时候算得上是云南最好的亚洲象栖息地。我说的光景好,指的是不涝也不旱,温湿度刚刚好,没人也没外来象群干扰。这样的光景当然不是年年有,比如今年,保护区新增了不少大象,住着就有点儿挤。

一些家族选择了往外扩散,往西、往东、往南的都有。我们也不例外,不过,妈妈特立独行,选择了大伙儿都不敢选的——北方。

为什么说选择北方是需要勇气的呢?咳,这可说来话长了。熟悉亚洲象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们的祖先原本生活在中国北方,后来,环境变了,北方不再适宜居住,祖先迁到了南方。所以说,向北走是需要勇气的,搞不好是一场生死冒险。

我之前说什么来着?我喜欢冒险,各种各样的。不就是向北走吗?在我这儿不是事儿!就这样,我长鼻一挥,跟故乡道一声再见,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北去的路。临走前,留守西双版纳的小伙伴冲我直嚷嚷:“哼,我看你不累趴也得饿趴在路上。”

哎哟,那胆小鬼自己不敢出去闯,还想吓唬我!我又不是吓大的,等着瞧好了!

怪东西

在你们人类世界里,有个美国作家写过一本小说,名叫《在路上》。小说讲了一群人一路往南不断冒险的故事,跟我现在的生活有点儿像。

妈妈没有明确的目标,反正是带着我们一路向北,逛吃逛吃。刚离开保护区那会儿,我们吃得不咋样。放眼望去,除了农田就是人工树林,适合我们胃口的野生植物非常少。再加上我那西双版纳的小伙伴坚持不懈地用次声波吓唬我,我差点儿要抓狂了。

“孩子,耐心一点儿。”妈妈抚慰我。

好吧,我得学会克制。这么想着,我安安静静地跟着队伍向北走。没想到这一走,不知不觉竟走了上百千米,到了城镇边缘。从这时候起,我们的北上之旅热闹起来了。

有城镇的地方就有不少人,数量跟保护区周边的人数比起来可多了去了。不仅如此,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也现了身。

第一件古怪的东西长这样:圆圆的、厚厚的,看起来像是木头做的,很结实。旁边站着一个人,那人手里拿着两根短木棒,使劲儿在上面敲,发出咚咚咚的声音。从那人脸上既害怕又“豁出去”的表情来看,他应该是觉得有那玩意儿在手,可以抵抗某种可怕的力量。我觉得实在好笑,忍不住往前多迈了几步,却被妈妈呵斥:

“站住!你没看出来吗?那人怕咱们,靠那东西壮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绕道走。”

原来在有些人眼里,大象很可怕啊!真搞不懂人类的脑回路。

第二件古怪的东西长这样:中间部分是正方形的,周围有四个风扇,飞在我们头顶上方的高空中。它没日没夜地跟着我们,偶尔闪着光。

“别理它。那是人类的无人机在监测咱们。”一位阿姨说。监测是什么意思我不懂,阿姨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要没碍着我们,爱咋咋地。

第三件古怪的东西是一个小小的装置,发出的红光一闪一闪的,安在村庄周围。我们刚一靠近,它就开始鸣叫,紧接着,全村人开始奔跑,一下子全都消失不见。

“那是个报警器,专门用来保护村庄。”妈妈说。

保护?在我们靠近的时候?我们不过是一群大象,靠近村庄只为找点粮食和盐巴,能有什么坏心思?真是搞不懂。

姓偶名象

管它是监测还是报警,我其实都不关心。有句话说得好,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我的注意力全放在找美食上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缺粮,这一天,正值中午,刚下过雨的乡道有些泥泞,太阳公公热情似火地喷洒着热量,我又饿又累,几次三番想要“躺平”。

“快跟上!”前面的阿姨冲我甩甩鼻子。我勉力支撑着长鼻应了一声。拐过一个弯儿,突然,一股沁人心脾的味道传来,说不出的美妙。抬眼望去,在大路和丘陵的交界处生长着一大片绿油油的植物。走近之后,一个个纺锤般的果实映入眼帘。我用长鼻子咔嚓掰下一个,再一尝,哎哟,太甜了!大快朵颐一番之后,我才听阿姨们说那是玉米。

当天下午,我们进了一个镇子,到处找吃的。我的运气比较好,很快就找到了几大缸无人看管、香喷喷的东西。我毫不客气地吃了一顿,不知是吃得太多还是怎么的,很快,我变得浑身软绵绵,走起路来像踩着棉花似的。再后来,我真的躺平,啥也不知道了。

等我重新醒过来,妈呀,世界好像变了,样样东西冲我眨眼睛。循着妈妈和阿姨们的呼唤声,我追上大部队,终于知道头一天吃的是啥东西了——酒糟。我呢,醉了整整一个晚上。

家族里的气氛也变了。有一个坏消息,我在家族里的名声变得不太好,大家都叫我“酒鬼”;还有一个好消息,我在“喝醉”的時候,赢得了许多人类粉丝的关注。

“什么是粉丝?”

“别管那么多,总之就是你喝醉了以后,吸引了很多人喜爱的目光。他们都在远处偷偷欣赏你。”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谁知道呢!反正现在路上多了许多好吃的,都是人们主动送的。”

“啊?有好吃的?”

我有点儿不信,赶紧跑去看。果然,路上堆了好多新鲜的玉米和香蕉。

“酒鬼,你现在被人们叫作偶像,你知道吗?”

“什么偶像?”

“不知道。可能是人们给你取的名字吧。姓偶,名象。”

“嗯......这个名字不错,好吧,我收了!”

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叫“偶象”了吧?

有得有失

妈妈常说,有得必有失。以前我总觉得这话纯属迷信,可如今我信了。醉酒事件后的第三天,家族迎来了第一次离别。两个哥哥说它们长大了,要离开象群。

对这事儿,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两个哥哥受够了我这个酒鬼,不想再跟一头讨厌的象生活在一起,于是找了个借口单过。要不它们怎么早不走晚不走,偏要在我醉了一场后走?既然这事儿因我而起,我有责任去说个清楚。

说干就干。我走到它俩跟前,长鼻一伸,碰了碰领头的大哥哥:“哥,听我解释。醉酒这事儿不是我故意地。我以前没见过酒糟,不知道吃了能醉倒。你们原谅我,别走了,好吗?”

“哈哈哈哈!谁跟你说我们生你的气了?”

“那你们为什么要走?”

“小子,你现在还不懂,等你长大以后就明白了。男生长到足够大,是必须离开家的。”说完,它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直到哥哥们一路向东,远得再也看不见尾巴尖儿,听不见四足轻踏的声音,我才接受了分家的事实。

妈妈还常说一句话,有失必有得。这话以前我也不怎么信,可如今我信了。哥哥们前脚刚走,家族里就添了一头象宝宝。象宝宝有多萌就不用我多说了,我只举个小小的例子,证明一下它有多调皮。有一天,我们举家迁移到一处荒草地。眼瞅着周围环境静谧,十分适合休息,妈妈命令大家原地躺下,休整一晚再走。一般的象收到这种指令肯定是立即执行,长途跋涉了许久,谁不想好好睡一觉?可象宝宝不干,它好不容易逮到全家卧倒的机会,当然是选择大玩一场。于是,为了保护象宝宝,大伙儿围成一个圈圈,将它牢牢控制在象群正中间。消停了一会儿之后,小家伙突然又要离开,一遍又一遍地往外爬。妈妈和阿姨们的背太高,它怎么爬也爬不出去,最后,精力完全耗尽,才安然睡着了。

向北还是向南

有小象的日子总是欢乐的。下雨的时候,它第一个冲出去,在山坡上玩“滑滑梯”,动作要领是腿跪着,身体后倾,选择最湿滑的路段往下溜;遇到泥塘,小象第一个冲进去,打着滚儿洗泥巴浴;没有泥塘的时候,它就学大家的样子,试图用鼻子把土甩到自己身上,结果因为不会用象鼻,状况百出……有它在的日子,我们全都忘了路途疲惫,一心只想永远“在路上”。

不過,向北几百千米之后,可供觅食的地方越来越少,家族里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声音。有的阿姨提议往东,有的阿姨提议往南折返。

“东边是两个男仔去的地方。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应该已经在那儿找到了新的栖息地,安顿下来了。”阿姨说的男仔就是我那两个哥哥。

“往南的话,是回西双版纳,还是在来的路上选一块地方安顿下来?”

“若是其他家族也选择了回去,那西双版纳不还跟以前一样挤吗?”

“那可不好说。往东、往西、往南都是咱们祖辈尝试过的路线,肯定都安全。只有往北是头一次。如果咱们回去,应该见不着它们。”

“大不了咱们再出来呗!”

“就是!我都爱上一路逛吃逛吃的生活了!”

......

猜猜看,最后我们选择了哪条路?给你个小提示,现在,我正用鼻子牵着小象,朝野象谷所在的方向迁移呢!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保护区哥哥
哥哥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