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乡村的“我者”与“他者”

2021-12-16梁昭莉

博览群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札记村落田野

梁昭莉

从宏观的全人类共同文化而言,人类的一切行动活动都致力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自身以及所处的环境并使两者相适应就尤为重要。当体质迥异、文化悬殊的人群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遇,我者对于他者的猎奇和追寻促使了人类学的兴起,审视他者背后的精神源头仍然是对“自我”的探求。自马林诺夫斯基确立了“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成为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认识文化事项最为核心的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儒家经典《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古代哲学认识论命题也与田野调查理念不谋而合,两者都强调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前提在于实地观察和深入参与。时间的线性流动和变化的确定性使事物总是处于恒新的状态,因此对于“自我”及周围环境的认识活动便不止不停。

中国传统社会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乡土社会,村落不仅作为地方人群共同体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存续的基本单位。直至今日,对于村落尤其是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仍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如何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如何认识孕育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土社会?——《村落中国:中国大学生田野考察札记》从当代青年人的角度给出了一种答案。毋庸置疑,这次全面、系统、深入的主题调查为我们认识中国乡村,明晰村落保护现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为解决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全书在对构成村落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做客观记述的基础之上,聚焦中国传统村落背景下的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乡村治理、脱贫攻坚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等不同权益主体之间的较量与博弈,具有强烈的反思性和时代性。其中不仅收录了客观严谨调查报告,还记录了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的感悟。字里行间不仅有对现实问题的严肃思考,还流露着动人的真情实感。对忠、孝、仁、礼等传统民族精神的敬畏、对乡村知识分子责任与坚守的赞颂、对家园和故乡长存的坚信等情感流淌于作者优美的笔触之间。

作为一本田野调查札记,除了材料本身蕴含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获取材料的方式更是全书的一大亮点。调查组通过亲自深入当地开展田野调查,用实地走访、亲身参与、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一手的原始材料,为我们呈现了当代中国乡村的真实概貌。田野调查方法自人类学缘起到至今成为众多人文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其核心价值在于调查者的“在场”使所獲信息具有相对真实性和客观性。科学的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暂时离开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去到被调查对象所在的生活环境,通过亲身参与被调查对象的日常生活实践,脱离“我者”融入“他者”,进而在“他者”的身份中实现对于调查对象的全面认识和整体感知。在调查结束回到原本的生活环境后,调查者又要能够从“他者”的身份中回归,拉开距离客观审视调查对象。在场域和身份的转换之中,实现“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的并重,既能从被调查对象的角度体会理解当地文化,又能从调查者自身的角度凝视反思当地文化,这是一位合格的田野调查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必经艰苦训练才能获得的。因此,此次调查的开展和札记的编写也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次调查与写作训练。书中的用“不觉辛苦只觉甜”表达了对于艰苦调查的甘之如饴,其背后蕴含了当代青年学生深厚的人文情怀与担当意识,这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也是极具意义的。

(作者为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

猜你喜欢

札记村落田野
边动笔墨边读书
田野作品选
捉迷藏的绿
秋天的田野
油画《村落》
田野风光
引发海啸(下)
备课札记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总结
《经律异相》校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