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牛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

2021-12-15刘文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0199

兽医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牛病牛场牛群

刘文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0199

牛养殖是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一大组成部分,目前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养殖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牛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一些易感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疫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与治疗,将会在牛群中迅速蔓延开来,届时再采取一般的方法也将难以控制与治疗,势必会对牛场甚至是整个养牛行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积极了解当前牛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趋势,并在牛病发生之前和发生初期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与损失,有利于促进牛养殖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 当前牛病的发生特点分析

1.1 疾病的种类逐年增多且危害性更加严重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加大了对牛羊肉及乳制品的需求量,所以我国牛养殖业的规模和数量仍一直在不断扩大中。但是,因为每个地方养殖技术水平、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牛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可能潜在的牛病种类及数量也不尽相同。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必定会产生频繁地跨市、跨省甚至是跨国牛只及其相关产品的贸易流动。不过由于现阶段许多人对于牛病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且各地的牛病检疫监测系统仍不够完善,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不同地区的牛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在旧病未治愈时又并发了新的疾病,导致了牛病的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多,且危害性更大。例如,除了牛流行热、恶心卡他热、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等发病率较高的牛病外,近年来各地还相继出现了赤羽病、中山病和心水病等新型的牛病。

1.2 牛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率上升明显许多病毒与病菌能够在哺乳动物之间形成交叉感染,牛病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牛都是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方式进行饲养,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数量庞大,因此养殖的密度也相对较大,一旦牛群中有一头牛染上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必将会使传播的速度加快,波及的范围变广,从而增大了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几率。相比于普通的疾病,此类交叉感染结合的疾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目前,已知的在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有结核病、弯曲杆菌性腹泻、布氏杆菌病、炭疽病和沙门氏菌病等,其中有约13%的人结核病病原源自于发病牛。

1.3 混合性感染增多,病菌的耐药性在逐渐增强我国对牛肉、牛奶和牛皮等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大,使用传统草原放牧的养殖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国有相当部分的牛都是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进行集中喂养的养殖模式圈养,导致了牛群的活动空间变得狭小,而相对拥挤的环境会使牛群接触和摩擦的概率加大,且一些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也会更容易发生,从而导致了牛群混合、交叉感染的问题更加严重。一旦牛群中出现病毒、病菌与真菌之间相互混合,必将加大牛病的预防及控制难度。此外,还存在许多养殖人员对牛病了解不够全面的情况,从而时常发生用药不规范、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导致了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进一步加大了防治的难度。

1.4 营养代谢类疾病越来越普遍现代化养牛场的集约化程度比较高,导致了牛群的总体运动量相对变少,甚至是长期被圈养,因此很容易患上营养代谢类的疾病。目前,对牛影响最深的代谢类疾病有脂肪肝、酮病和生产瘫痪等,这些疾病的发生除了跟牛运动量少有关之外,还和精料喂养过多、牛机体无机盐含量失衡、干物质摄入量过少等有直接关系。发生营养代谢类疾病的高峰期是在奶牛的围产期,发病率高达70%左右,而且发病的同时还有极大的可能会造成各个系统的连锁反应,加大各类疾病的发生率,形成多病齐发的现象,此时必将会给奶牛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甚至是死亡。

2 当前牛病的主要流行趋势

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日渐增多,国内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牛群之间的流动变得频繁起来,但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治机制仍有缺陷,这使得牛疫病容易在我国境内快速传播、大范围传播,形成流行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牛传染病,病原的抗药性较强,而且传播的范围较大、受感染的对象较广、传染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其二,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疾病大大增加,且大部分都会引起鼻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极大地阻碍了牛群的生产能力;其三,大部分的牛疫病都会有典型的症状表现,如贫血、水肿、角膜炎,并具有大范围持续扩散的严重趋势。

3 针对当前牛病的防治对策

3.1 科学选址合理建场牛场的选址对于牛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必须科学选址、合理建场。首先,牛场的选址必须远离住宅区、生活区、工业区和其他动物饲养区等地方,和主要交通干线也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确保养殖场干净无污染。其次,选择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土质疏松、电力供给方便的地方建场,能确保养殖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养殖所需来合理规划工作,保证使用建筑材料的合理性、牛舍结构的科学性。最后,划分好养殖区、生活区、动物疫病防治隔离区等,使牛群的健康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

3.2 强化牛场的卫生消毒工作牛必须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无毒的环境里,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做好牛场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一是要每日按时对牛舍进行清理工作,把粪便、草料残渣、垃圾和垫草等废弃物清理干净,并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冲洗,减少病菌的滋生。二是要在场内做好灭虫灭鼠工作,主要是根据季节变化以及蚊子、蟑螂、苍蝇和老鼠等的生活习性来进行,这些都是动物疫病重要的传播媒介,做好消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牛患病的概率。此外,还要定期对整个牛场进行消毒,一般10~15d 消毒一次,可用甲醛或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通风后再投入使用。如果有传染病发生时,还要用专门的药物对牛身进行全面消毒、紧急消毒。

3.3 加强日常的饲养与照料除了要保持牛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外,还要特别注意在夏季高温时的饲养管理。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牛的进食量减少,甚至是应激反应,所以此时要合理搭配饲料,主要是以青绿饲料为主,并注意添加一些高蛋白质和维生素,集中在早上和晚上天气凉爽时投料,以提高牛的采食量,在中午时尽量喂一些麦麸或豆腐渣。夏季高温还会加大牛的排汗量和排尿量,容易造成牛体液的损失,所以还要特别注意保持牛舍的通风透气,多补充一些清凉干净的饮用水。此外,还必须保证草料或饲料的新鲜性,不能使用腐烂变质的饲料进行喂养,以防对牛体造成伤害,降低自身的免疫力,加大牛病的发生概率。

3.4 科学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免疫接种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减少牛疫病的发生。首先,在接种前必须根据当地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主要疫病种类、疫病高发期等关键信息来制定出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确定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时间等。其次,由专业的兽医执行接种工作,其他人则只负责辅助性工作,接种时要严格按照接种程序与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处在生病治疗期或长势较弱的牛不能进行接种,以防出现副作用。此外,还应注意两种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最好在30d 以上,且接种完成后还要对有可能出现的病理现象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牛类接种的疫苗主要有口蹄疫疫苗、炭疽芽胞疫苗、气肿疽疫苗等。

3.5 及时治疗病疫牛只一旦发现养殖场中有牛生病时,必须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最大程度地使牛的病情在可控范围内。首先要及时隔离可疑的病疫牛只,防止病情在没有得到确定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扩散,影响到更多的健康牛群。其次,要用专业的检测方法对病牛进行诊断,确定好病情及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然后,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对病牛进行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尽可能地使病牛快速恢复健康。

3.6 加大流通监管与检疫力度牛疫病的流通监管工作以产地检疫为重点,必须有兽医防疫部门出具的相关检疫合格证明才能上市交易,确保活牛及其相关制品的安全性。而且,在跨区运牛及贩牛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转运之前做好严格的动物疫病检测工作,全部检疫合格后才可以向外地运牛,疫区不能向非疫区流通任何牛只及其相关产品。此外,在牛的养殖场中,还应当做好每头牛的备案管理工作,做到每一头牛都可以被追踪,特别是疫病可溯源。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牛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近年来牛的疫病频发,且种类在不断增多,危害也越来越大,对我国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牛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提出了科学选址合理建场、强化牛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加强日常的饲养与照料、科学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及时治疗病疫牛只和加大流通监管与检疫力度这几条防治对策,从而促进了我国养牛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牛病牛场牛群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牛病难治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牛病难治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牛病难治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常见牛病防治及牛病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