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苗族痰湿质及瘀滞质人群面舌图像特征分析

2021-12-15郭元成关茜杨帅徐莹李福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舌色湿质分量

郭元成,关茜,杨帅,徐莹,李福凤

贵州苗族痰湿质及瘀滞质人群面舌图像特征分析

郭元成,关茜,杨帅,徐莹,李福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目的 观察贵州苗族痰湿质及瘀滞质人群面部、舌部特征,探讨其面、舌图像特征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便携式中医智能镜采集贵州麻江县宣威镇体检的苗族人群中痰湿质、瘀滞质及平和质人群面舌图片各200例,采用Lab色彩模式图像分析技术分析3种体质人群的面色、唇色、面光泽、舌色、苔色及苔厚薄参数差异。结果 与平和质人群比较,瘀滞质人群面部黄色成分较多、红色成分较少、无光泽比例较大,痰湿质人群面部与唇部黄色成分均较多;与平和质人群比较,瘀滞质人群舌质红色成分较少,痰湿质人群舌质红色成分更少且蓝色成分较少;与平和质人群比较,瘀滞质人群舌苔亮度较低、黄色成分较多、厚苔比例较大,痰湿质人群舌苔亮度更低、黄色成分更多、红色成分较少、厚苔比例更大。结论 贵州苗族痰湿质及瘀滞质人群面部、舌部特征存在差异,面舌图像特征可作为判别痰湿、瘀滞体质人群的参考指标。

痰湿;瘀滞;体质;面;舌;图像;苗族

关于体质的定义中医学早有论述。《圣济经•原化篇•凝形殊禀章》有“其禀赋也,体有刚柔,脉有强弱,气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人体体质学》阐明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状态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近20年来,学者们围绕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及体质可调这3个以体质为中心的科学问题进行实证研究[2],表明体质辨识在人体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预警方面的重要性。但由于体质辨识缺少指标、难以量化,量表只能评价主观感受而缺乏客观的辨识标准,影响体质辨识的准确性[3]。现代研究通过血脂水平、激素水平、基因水平等进行体质辨识[4],但缺少相关中医理论支持。

色诊是指通过诊视面、唇、舌等处的颜色及其变化来推断人体脏腑状态的方法,《黄帝内经》即有相关论述[5]。在体质辨识方面,古人将五行学说与体质结合,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有“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按照五行理论,一般木形人肤色稍青,火形人肤色稍红等。中医色诊侧重形象描述而无法量化,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色诊在体质辨识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图像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成为中医研究领域热点,为中医体质与色诊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课题组前期建立了计算机舌诊、面诊图像规范化采集方法[6],研究了颜色、光泽算法和多种疾病的舌诊、面诊信息特征[7-10]。本研究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主研发的便携式中医智能镜采集贵州苗族痰湿质、瘀滞质和平和质人群的面诊、舌诊信息,运用图像分析技术比较3种体质人群的面色、舌色、苔色等特征参数差异,探讨面、舌图像特征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诊断价值,为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1-12月在贵州麻江县宣威镇采集苗族人群中医智能体质检测样本数据,痰湿质、瘀滞质、平和质人群样本各200例,经筛选后最终纳入痰湿质174例、瘀滞质173例、平和质103例。

1.2 纳入标准

①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②近3个月无明显急慢性病、危重病发病史;③自愿进行中医智能体质检测并填写知情同意书;④依从性好,思维清晰,能够理解并正常回答问诊问题。

1.3 排除标准

①采集资料信息填写不完整;②因各种原因(如姿势不正、刘海过长、舌未完全伸出等)导致采集的面部、舌部图像不清晰,或不能被成功检测分析出结果。

1.4 数据采集与分析

采用便携式中医智能镜(专利号ZL2015102393480、ZL2015203034635)在线采集受试者舌、面图像和问诊信息。打开“云中医”智能镜“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系统”,输入受试者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登录;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名;进入面诊、舌诊图像拍摄采集,在线生成个人体质辨识报告,数据结果及诊断报告结果保存为Excel2007文件。为减少环境光差异干扰,本研究所采集的面、舌图片均来自同一地点同一时段,且均打开便携式中医智能镜补光光源进行补光。

1.5 观察指标

采用Lab色彩模式对面象、舌象特征进行观察。Lab色彩模式是一种与设备无关的色彩模式,不依赖光线、颜料,是国际照明委员会确定的一个理论上包括人眼可见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弥补了RGB和CMYK色彩模式的不足。Lab颜色空间由3个分量组成:L分量表示亮度,取值范围[0,100],表示从黑色到灰色到白色;a分量和b分量是2个颜色通道,其中a分量取值范围[-128,127],表示从绿色到灰色到红色,b分量取值范围[-128,127],表示从蓝色到灰色到黄色。

面象特征:包括面色、唇色和面光泽。其中,面色与唇色用Lab参数量化,面光泽分为有光泽、少光泽和无光泽3个等级。舌象特征:包括舌色、苔色和苔厚薄。其中,舌色与苔色用Lab参数量化,苔厚薄分为厚苔与薄苔。

对于面色与舌色而言,L分量越大则越明亮,越小则越晦黯;a分量一般为正数,越大则红色成分越多;b分量在黄种人面色中一般为正数,越大则黄色成分越多;b分量在舌色中常为负数,越小(即绝对值越大)则蓝色成分越多,并因红色成分存在而表现越紫。对于苔色而言,L分量越大则苔色越白;b分量一般为正数,越大则苔色越黄。

1.6 体质判定

基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1],并参考朱燕波、王琦等对该标准进行简化后形成的41条目[12]和30条目[13]的中医体质量表,根据四诊及体质辨识理论,经过10名中医专家商议并进行多次临床验证反馈后修改完善,制定中医体质问卷量表,进行体质判定。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面象特征比较

2.1.1 面色Lab分量比较

平和质、痰湿质和瘀滞质的面色a、b分量均为正。痰湿质与瘀滞质人群的面色b分量均大于平和质(<0.05),痰湿质与瘀滞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瘀滞质人群的面色a分量小于平和质(<0.05),与痰湿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痰湿质人群面色a分量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3种不同体质人群面色L分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贵州苗族痰湿质、瘀滞质和平和质人群面色Lab分量比较(±s)

注:与平和质比较,*<0.05

2.1.2 唇色Lab分量比较

平和质、痰湿质和瘀滞质的唇色a、b分量均为正。痰湿质人群的唇色b分量大于平和质(<0.05),与瘀滞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瘀滞质人群的唇色b分量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3种不同体质人群唇色L分量、a分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贵州苗族痰湿质、瘀滞质和平和质人群唇色Lab分量比较(±s)

注:与平和质比较,*<0.05

2.1.3 面部光泽分布比较

瘀滞质人群的面部无光泽人数比例大于平和质(<0.05),与痰湿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痰湿质人群的面部无光泽人数比例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3种不同体质人群面部有光泽、少光泽人数比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贵州苗族痰湿质、瘀滞质和平和质人群面部光泽分布比较[例(%)]

体质类型例数有光泽少光泽无光泽 平和质10323(22.3)46(44.7)34(33.0) 痰湿质17428(16.1)79(45.4)67(38.5) 瘀滞质17323(13.3)67(38.7)83(48.0)*

注:与平和质比较,*<0.05

2.2 舌象特征比较

2.2.1 舌色Lab分量比较

平和质、痰湿质和瘀滞质的舌色a分量均为正,b分量均为负。痰湿质和瘀滞质人群的舌色a分量均小于平和质(<0.001),痰湿质舌色a分量也小于瘀滞质(<0.001)。痰湿质人群舌色b分量大于平和质(<0.05),与瘀滞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瘀滞质人群舌色b分量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3种不同体质人群舌色L分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贵州苗族痰湿质、瘀滞质和平和质人群舌色Lab分量比较(±s)

注:与平和质比较,*<0.05,**<0.001;与痰湿质比较,##<0.001

2.2.2 苔色Lab分量比较

平和质、痰湿质和瘀滞质苔色a、b分量均为正。痰湿质和瘀滞质人群苔色L分量均小于平和质(<0.001,<0.05),痰湿质苔色L分量小于瘀滞质(<0.05)。痰湿质人群苔色a分量小于平和质(<0.001)和瘀滞质(<0.05)。痰湿质与瘀滞质人群苔色b分量均大于平和质(<0.001),痰湿质人群苔色b分量大于瘀滞质(<0.001)。见表5。

表5 贵州苗族痰湿质、瘀滞质和平和质人群苔色Lab分量比较(±s)

注:与平和质比较,*<0.05,**<0.001;与痰湿质比较,#<0.05,##<0.001

2.2.3 苔质分布比较

痰湿质与瘀滞质人群的厚苔比例均大于平和质(<0.001),痰湿质人群厚苔比例大于瘀滞质(<0.001)。见表6。

表6 贵州苗族痰湿质、瘀滞质和平和质人群苔质分布比较[例(%)]

体质类型例数薄苔厚苔 平和质103103(100.0) 0(0) 痰湿质174 0(0)**174(100.0)** 瘀滞质173 99(57.2)**## 74(42.8)**##

注:与平和质比较,**<0.001;与痰湿质比较,##<0.001

3 讨论

体质分型由来已久。《灵枢•逆顺肥瘦》有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壮士和婴儿之分。《灵枢•卫气失常》将肥人又分为膏、脂、肉三型。《灵枢•寿夭刚柔》将人按性格分为刚勇之人、柔怯之人。《素问•血气形志篇》提出五形志,把人分为形乐志苦、形苦志乐等5种类型。《灵枢•通天》有太阳之人、少阳之人等5种类型,名“阴阳五态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体肤色、体形、禀性、态度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特征,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型,各型又细分五型,合为二十五型。不仅关注证候表现,还结合了人的禀性、态度及对自然界变化适应能力等,亦考虑了体质杂糅。

近年来,体质分类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状态。宋咏梅[14]认为,体质辨识与其形成因素、结构特征、时相状态等有关。张洪钧[15]认为体质辨识应全面、准确,并提出了分层、分类的辨识方案,包括先天体质、后天体质、邪气体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1]将体质分为9种类型。该标准发布后,引起了激烈讨论。朱燕波[16]认为,应考虑兼夹体质的评价。冮顺奎等[17]认为其分类标准不统一,将兼夹体质(痰湿质)与单纯体质(气郁质、血瘀质)混杂不够科学。郑曙琴等[18]认为,应保留兼夹体质(气滞血瘀质)。本研究考虑到体质多有兼夹,且郁久致瘀、瘀多兼郁,故将气郁质与血瘀质合并为瘀滞质。瘀滞质、痰湿质均为兼夹体质,且均为按病邪分类的体质类型,具有可比性。

体质形成与先天、后天因素关系密切。先天因素方面,人体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父母的体质对后代会产生重要影响。《褚氏遗书•精血》有“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尝于父母之身,无所不历”,《幼幼集成•胎病论》有“儿之初生有病,亦惟胎弱、胎毒二者而已矣。胎弱者,禀受于气之不足也,子于父母,一体而分,不可不察”。同时,体质与母体妊娠时的调养密切相关。《格致余论•慈幼论》有“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若妊娠时母亲过食肥甘厚腻,则会增加胎儿痰湿体质的概率,正如《幼幼集成•胎病论》所载“此名胎肥。是亦在胎时,母食甘肥湿热太过,流入胞中,以致形质虚肥,血分壅热也”。若母体妊娠时情志不畅,可致婴儿气血瘀滞而成瘀滞体质。除先天因素外,后天调养对体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医宗金鉴•痰证门•痰证总括》有“痰者,水谷所化之津液不能四布,留于胸中而成者也。多因饮食无节或乳食过食厚味,脾胃不能运化而生”,指出饮食习惯是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于瘀滞体质而言,《景岳全书•产要》有“凡富贵之家,过于安逸者,每多气血壅滞”,《寿世保元•饮食》进一步指出“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素问•血气形志篇》有形乐志苦之人,王冰注云:“形乐谓不甚劳役,志苦谓结虑深思。不甚劳役则筋骨平调,结虑深思则荣卫乖否,气血不顺。”指出生活习惯及情志原因是瘀滞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随着年龄增长,气血及内脏由盛至衰,出现脏腑功能衰弱,气血运行迟缓则有瘀滞体质倾向,代谢功能变差则兼有痰湿体质特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面象特征(包括面与唇)方面,3种体质的舌色a、b分量为正而b分量均为负(即偏向于红色与黄色),即人群整体面色红黄隐隐。痰湿质与瘀滞质人群的面色b分量均为正且均比平和质人群高(即黄色成分较多),这与痰瘀实邪加重脾运化之负担有关,脾虚不运则面黄。瘀滞质和痰湿质的区别在于,瘀滞质人群的面色a分量为正且较低(即红色成分较少),且瘀滞质人群面部无光泽比例较高,这与该体质的气滞血瘀、血液运行不畅以致面部缺乏荣养有关;而痰湿体质人群不但面色b分量较平和质高(即黄色成分较多),唇色b分量也较平和质高(瘀滞质人群唇色b分量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痰湿质的脾虚更甚。舌象特征方面,3种体质人群的舌色a分量为正而b分量均为负(即偏向于红色与蓝色),说明该人群整体舌质偏紫。痰湿质与瘀滞质人群的舌色a分量均为正且均较平和质低(即红色成分较少),说明2种体质人群的舌色偏淡,气血不足或受阻而不荣于舌。同时,痰湿质的舌色a分量较瘀滞质更低且b分量绝对值也较低(即蓝色成分偏少),即痰湿质的舌色更淡,反映了痰湿体质寒性病机。舌苔方面,痰湿质和瘀滞质的苔色L分量、a分量均低于平和质而b分量均高于平和质(即明亮度较低、红色成分较少、黄色成分较多),说明痰湿质和瘀滞质的苔量较多而遮盖了舌质,且痰湿质的苔色L分量、a分量较瘀滞质更低,b分量较瘀滞质更高(即痰湿质明亮度最低、红色成分最少、黄色成分最多),也进一步说明痰湿质苔量最多,这一点在3种体质的厚苔人数比例上得到印证。

色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通过面、唇、舌、苔的变化可反映人体气血阴阳盛衰和病邪性质。瘀滞质与痰湿质均为以内生实邪为主的体质,影响脾之运化,故均出现面部黄色成分多、舌质红色成分少而舌苔较多的现象。此外,瘀滞质还有气血不畅的特点,故面部红色成分较少,舌质红色成分少而蓝色成分未相应减少故偏紫黯;痰湿质以厚苔为典型特征,且脾虚更甚,故面部黄色成分更多,舌部红色蓝色成分均减少故而偏淡。本研究结果表明,面、舌图像Lab颜色特征在不同体质类型中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可用中医理论解释,因此,面、舌Lab特征可作为痰湿、瘀滞体质人群的判别标准之一,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了重要量化指标,为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状态评价及疾病预防提供了有效依据,对辅助临床诊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①样本为贵州麻江县宣威镇的苗族人群,样本量有限,结论仅局限于描述该地区该民族人群的特征;②未对面部不同部位的颜色、光泽进行进一步比较,从中医面部脏腑对应分区的角度描述该人群体质特征;③缺乏对舌质齿痕、瘀斑、点刺等特征的分析,对舌质特征利用不足。今后将扩充样本量,并对面部分区和舌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对体质辨识的贡献度。

[1] 匡调元.人体体质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3.

[2] 朱燕波,虞晓含,史会梅.中医体质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的实证研究概述[J].中医杂志,2018,59(13):1081-1085.

[3] 包海燕,吴承玉.中医体质诊断客观化规范化刍议[J].辽宁中医杂志, 2011,38(7):1314-1315.

[4] 张彩.中医体质辨识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 27(9):141-144.

[5] 黄巧玲.《内经》有关色诊的论述[J].中医药导报,2010,16(7):10-12.

[6] 张红凯,胡洋洋,张伟妃,等.基于舌、面、问诊数字信息的“云中医”移动健康管理平台的建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2):151-154.

[7] 杨帅,王步轶,胡鸿毅,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舌、面诊信息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521-5524.

[8] 谢晟洁,李福凤.糖尿病患者舌、面诊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及其治疗前后的参数变化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2631-2634,2641.

[9] 谢晟洁,李福凤.2型糖尿病患者舌、面诊图像参数变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6):819-821.

[10] 王祉,董梦青,王忆勤,等.基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693-695.

[1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12] 朱燕波,王琦,虞晓含,等.中医体质量表-41条目简短版的结构效度和反应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82-3286.

[13] 朱燕波,王琦,史会梅,等.中医体质量表30条目简短版的制定与评价[J].中医杂志,2018,59(18):1554-1559.

[14] 宋咏梅.体质诊断的基本思路[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30(1):19-20.

[15] 张洪钧.体质的分层、分类诊断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14(4):285-287.

[16] 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40-42.

[17] 冮顺奎,李雷,刘明,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若干问题商榷[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262-263.

[18] 郑曙琴,梁茂新.《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质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6):1305-1309.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Face and Tongue Images of Hmong in Guizhou with Phlegm-damp and Stasis Constitutions

GUO Yuancheng, GUAN Xi, YANG Shuai, XU Ying, LI Fufeng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acial and tongue characteristics of Hmong people with phlegm-damp and stasis constitution;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characteristics of face and tongue imag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s. Methods The face and tongue images from 200 Hmong people with phlegm-damp, stasis and normal constitutions in Xuanwei Town, Ma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by portable intelligent mirror of TCM.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arameters of face color, lip color, face gloss, tongue color, tongue fur color and thicknes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Lab image analysis technolog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faces in normal people, the faces in stasis people had more yellow components, less red components, and more dull components. The faces and lips in phlegm-damp people had more yellow components. Compared with the tongues in normal people, the tongues in stasis group had less red components and those in phlegm-damp group had less red components and less blue components. Compared with the tongue furs in normal people, the tongue furs in stasis group had lower luminance, more yellow components and higher proportion of thickness, and those in phlegm-damp group had lower luminance, more yellow components, less red components, and higher proportion of thickness.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e and tongue images of Hmong people with phlegm-damp and stasis constitutions in Guizhou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ex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people with phlegm-damp and stasis constitutions.

phlegm-damp; stasis; constitution; face; tongue; image; Hmong

R241

A

1005-5304(2021)12-0098-05

10.19879/j.cnki.1005-5304.202104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42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YFC1707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2004162);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0yf14495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1367)

李福凤,E-mail:li_fufeng@aliyun.com

(2021-04-12)

(修回日期:2021-07-22;编辑:季巍巍)

猜你喜欢

舌色湿质分量
帽子的分量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舌色”源流考❋
分量
基于数字化技术对糖尿病两虚证舌色的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舌象特点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的三相四线制D-STATCOM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