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绿色”之路 以“高效”导航

2021-12-14中国农资评论员魏萌

中国农资 2021年3期
关键词:紫云英套种农资

《中国农资》评论员 魏萌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化肥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大量农资产品的持续投入,使我国粮食单产屡创新高,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2015年,原农业部顶着巨大压力,牵头组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此后,在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供给侧改革、行业转型升级等多因素合力下,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有效利用率稳步提升,农业绿色种植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截至2020年底,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达到40.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到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作为农资行业媒体人,笔者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前不久,在与赣南地区一位农资经销商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一个情况。近年来,为了实现减肥增效、绿色种植的目标,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在水稻区大力推广稻底套种紫云英的种植模式。紫云英是豆科植物,可与水稻轮播,翻压腐解后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是南方稻区优质的冬季绿肥。根据紫云英的生长特性,农户一般会选择在晚稻蜡熟期于稻底撒播套种紫云英。在晚稻收获前,紫云英幼苗会与水稻共生10-15天。

作为绿肥,紫云英的成活率和最终产量,直接影响着水稻减肥增效的实际效果。据该经销商介绍,理论上,在水稻产量相同的条件下,每公顷土地翻压15-20吨紫云英,能够实现化肥减施20%-30%的目标。然而,在上述套种模式下,由于无法机械播种,只能人工撒播紫云英,降低了种植效率,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南方水稻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收割作业过程中,又会对套种的紫云英幼苗造成碾压伤害,导致其成活率不足50%。如此一来,既牺牲了效率、增加了成本,又很难达到既定的减肥增效目标,使部分农户产生了抵触情绪。

为了帮助农户解决这一问题,该经销商组织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通过改良机械、冬前控水、后移播期、以磷促氮、延期翻压等方式,大幅提高了紫云英的种植效率、成活率及后期产量,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每公顷减肥25%的目标,真正兼顾了农业种植的绿色与高效。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绿色与高效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支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决不能为了绿色发展,牺牲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农业农村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机肥施用面积超过5.5亿亩次,比2015年增加约50%,测土配方肥已占三大粮食作物施用总量的60%以上。同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三大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施肥超过7亿亩次、水肥一体化1.4亿亩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结构持续优化,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率大幅提高,农业发展正向着绿色与高效的目标快速推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绿色与高效难以兼顾的问题,例如物理防虫功效偏低、肥料产品与农机难以达到侧深施肥技术要求、水肥一体化投入产出比偏低等。这也提醒我们,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产业链条的相互配合。从农资行业的角度来说,想要兼顾绿色与高效的发展要求,不仅需要高品质水溶肥、缓控释肥、功能性特肥等绿色高效产品及配套技术的支持,需要适配且稳定性较高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同时还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广大小农户的配合参与,通过多方合力最终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种植制度与高效生产体系。

猜你喜欢

紫云英套种农资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米米的心愿
那一片紫云英的海
梁永英:盛开在田野的紫云英
不起眼的紫云英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