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夫不到不方圆”
——紫砂壶作品《方墩》创作探究

2021-12-14许夏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泥料方圆紫砂壶

许夏锋

作为中国特有的陶制茗器,紫砂壶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纯手工制壶工艺的水准,也代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气质与涵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紫砂壶在基本造型上分为圆器与方器两种,在款式上分为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种,这是对紫砂壶美学特征的概括。《方墩》这件作品既是一件典型的光器作品,又融合方器与圆器的特征,在其简单的艺术设计之中,体现了紫砂壶艺术最“原始”的面貌,指向了紫砂壶创作凝练的智慧和中国传统审美对朴素、简约的追求。本文从作品的泥料选择入手,对作品的造型进行了分析,再结合这两方面特征揭示了作品的内在品质。

一、泥料的“工夫”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这句简单的诗词点名了紫砂壶成型的工艺和艺术特色,其中“粗胚”二字是很值得思考的。紫砂壶作品大多如美玉丝绸一般光滑明净,肯定是与“粗胚”二字相差极远的,这两字所代表的其实正是泥料的特征。

紫砂泥原矿石是非常淳朴的,经过了创作者的精心调制与完美烧制才脱胎换骨,一展魅力。《方墩》这件作品是红色的,这种红色也是紫砂壶作品的标志性色彩。泥料色彩的饱和度极高,饱满鲜艳,明暗度适中,既不会过于鲜亮而俗气,也没有压抑沉闷的感觉,恰好在那一个“度”上,呈现出的是深沉、稳重的中国古典韵味。泥料的质感也是无可挑剔的,没有碍眼的瑕疵,从表面到细节都是光滑细腻,尤其能给人极好的手感体验。创作者没有过于打磨出泥料的光泽,使之保持哑光的状态,这样作品看上去就更加高级和儒雅,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品味。

此壶泥料的独特之处在于那散落在各处的金色小斑点,是泥料中的“鸡眼”经过高温烧制后呈现出的独特效果,凸显了泥料的特性,也使作品更有“紫玉金砂”的美感效果,配合耐看的色彩就展现了作品的泥料“工夫”。

二、“方圆”智慧

“墩”原指圆而粗的木头,在此件作品中代表了圆器的特征。通过方、圆融合,作品的艺术个性与工艺智慧便呈现出来了。

作品的整体形态是一个标致的正方体,小巧玲珑。四方壶是紫砂壶方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款式,富于明快、正直之美。壶的六个面是完全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作品造型的规整。壶的面与面之间构成直角转折,清晰地呈现出四方壶的结构特征。筒身的四个面带有明显的弧度,微微向外凸出,从壶的一个面看可见两侧对称的弧线,使作品改变了四方壶的凌厉锐气,更加和蔼亲切,这是作品造型的第一个独特之处。再看角的处理,壶中的每一个角都像是被“削平”了一样,由外露变为内收,与壶面、棱线配合完美,这是作品造型的第二个独特之处。两个独特之处体现了圆器特征,也是表现主题“墩”的部分。创作者将圆器特征非常自然地融入方器结构之中,使作品刚中有柔,温中有力,显示了中国传统审美中对于平衡、和谐的追求。

四方壶盖有着圆润的角,顶部微微凸起,有弧度,与壶身相接严丝合缝。中央是一枚小而典雅的方形的子,它的顶部也就是的子主体,是一个圆润的小方块,在它的下部连接着带有内收弧度的底座,同样体现了方圆统一的特点。锐利的四方直嘴从壶身左侧面伸出,将方器的正直、利落发挥到极致。把手线条是四方形的,弯成耳状环形,转折部分圆润自然,又是一处方圆结合。

创作者对方、圆的融合与变化的节奏控制得极好,使圆器与方器的气质均得到表现,直线有力,曲线柔韧,彼此配合便彰显了“方圆”智慧。

三、《方墩》的内在气质

此件作品既是一件典型的光器,也是一件标准的四方壶,同时还带有圆器的气质,体现了三种紫砂壶基本造型的不同特征,也体现了三种不同的中华民族审美气质与性格。

中国人常讲“行得正,坐得端”,便是如四方造型这样的正直与踏实,创作者首先用这一造型表现了君子的品格,提醒人们要言行合一,表里如一。君子是温润的、儒雅的,也是有气节的,这种气节则是不露锋芒的,所以创作者隐去了锐利的角,并将“不近人情”的直棱变曲,从而象征随和、谦逊的品质,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

泥料的完美象征着为人要清白、高洁。一个人拥有上述这些美好的品质,那他的人格便会如那金色斑点一样闪闪发光。《方墩》虽简,甚至有些憨厚朴实,其实其中处处包含着对人的启发,这也正是作品的真功夫与大智慧,展现了紫砂壶艺术对内在品质的重视。

结语:《方墩》紫砂壶足够简约,也足够聪慧,创作者仅通过泥料和造型的巧妙配合,就将紫砂壶工艺的工巧和作品的丰富内涵呈现出来了。此件作品对于紫砂壶创作来说也是一个启示,工艺的标准和内在的品质是两个重点,必须做足功课,在这两大根基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紫砂壶艺术才能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泥料方圆紫砂壶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