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建议

2021-12-14邓海斌钟洋吴小龙罗

乡村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公园植物资源

邓海斌钟 洋吴小龙罗 洪

(1.峡江县金江乡政务服务中心,江西 峡江 331406;2.峡江县林业局,江西 峡江 331409)

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西省第一大河流赣江的中游,是赣江中下乃至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其“森林-农田-河流-水库”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江南丘陵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湿地公园建设不仅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美丽峡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河流水利工程生态同步建设具有示范作用[1]。湿地植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中枢。加强湿地植物保护与恢复重建是湿地资源保育的基础,也是湿地公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科学规划该湿地公园,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受峡江县林业局委托,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园范围内的植物资源与植被类型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为湿地公园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植被景观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实地调查记录,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26科313属420种,其中栽培种29种、野生种391种。从数量组成上分析,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保留了较完整的自然状态,且被子植物370种,占主要优势。公园内维管植物中有喜树、花榈木、香樟、野大豆、野菱以及金荞麦共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

1 区域概况

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峡江县行政区划范围内,位于江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4′03″~114°09′32″、北纬27°27′48″~27°33′03″。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东西宽约8.9 km,南北长约9.9 km,总面积为1898 hm2。建设中的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区范围包括峡江县域范围内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赣江峡江段、黄金江沙坊段及其周边地带,涉及巴邱镇的蒋沙,罗田镇的沙坊、江口、新江,福民乡的方家5个行政村。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雨量1447.9mm,年蒸发量1470.4mm,年均日照时间1872.3 h[2]。

2 调查方法与结果分析

2.1 调查方法

调查范围为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包括湿地与湿地周边的陆域。植物资源调查采用线路调查方法,记录沿途见到的物种,对无法现场确认种的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整理编制植物名录。植被调查采用群落样方调查法,湿地植物群落样方面积为1 m×1 m,林地、灌丛植被调查面积为10 m×10 m,记录群落优势种、物种组成和群落盖度、层次结构、生境特点等。参考《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江西植物志》,根据外业调查结果,编制植物名录。

2.2 结果分析

主要对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数量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3-5]。

由表1可知,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在相应总数的组成中比例最高,分别占总数的84.1%、92.3%、93.6%;裸子植物分别占总数的3.2%、2.3%、1.9%;蕨类植物有16科、17属、19种,分别占总数的12.7%、5.4%、4.5%。

表1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数量组成

由表2可知,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野生维管植物有120科、291属、391种,分别占总数的95.2%、93.0%、93.1%;栽培维管植物有19科、27属、29种,分别占总科数的15.1%、8.6%、6.9%。这说明该公园植物类型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少,较完整地保持了其自然状态。

表2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野生与栽培维管植物数量组成

由表3可知,玉峡湖湿地公园野生维管植物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占比最高,分别占野生总数量的85.0%、93.5%、94.6%。

表3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野生维管植物数量组成

3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分类

为更好地开展科普教育,发挥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功能,按照吴征镒[6]提出的按资源利用途径进行分类的分类体系,将其植物资源分为5大类。

3.1 观赏植物资源

观赏植物鲜艳的花朵、形态各异或秋季变色的叶片、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果实、优美的树形,深受人们喜爱[7]。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观赏植物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3.1.1 观花类。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观花类植物资源有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Ldb)、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麻 叶 绣 线 菊(Spiraea cantoniensisLour)、李叶绣线菊(Spiraea prunifoliaSieb.et Zucc)、木莓(Rubus swinhoeiHance)、金樱子(Rosa laevigataMichx)、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Harms ex Diels)和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等。

3.1.2 观叶类。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观叶类植物资源有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Hemsl.)、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Houtt.)Nakaike]、狗 脊[Woodwardia japonica(L.f.)Smith]、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Bl.]、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和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Thunb.)等。

3.1.3 观果类。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观果类植物资源有石斑木[Rhaphiolepisindica(L.)Lindl.]、山橿(Lindera reflexaHemsl.)、荚 蒾(Viburnum dilatatumThunb.)、冬青(Ilex purpureaHassk.)、枸骨(Ilex cornutaLindl.)、青榨槭(Acer davidiiFranch.)、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C.DC.)、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乌桕、苦楝(Melia azedarachL.)、紫珠(Ccllicarpa japonicaThunb.)、朝天罐和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L.)Hutch.]等。

3.1.4 观形类。玉峡湖湿地公园内观形类植物资源有樟树、榔榆(Ulmus parvifoliaJacq.)、三年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haw]、黄檀、臭椿[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苦楝和枫杨等。

3.2 食用野菜植物资源

野菜是生长在无公害环境中的蔬菜,被誉为“绿色食品”“森林食品”。野菜是一类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8]。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可作为野菜植物的有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var.latiusculum(Desv.)Underw.]、野胡萝卜(DaucuscarotaL.)、碎米荠(CardaminehirsutaL.)、蔊菜[Rorippaindica(L.)Hiern]、水鳖(Hydrocharisdubia)和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等。

3.3 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是指那些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并有医疗用途的植物,即中草药中的植物性药材[9]。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药用植物有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Turcz.)、海 金 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香附子(CyperusrotundusL.)、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菖蒲(Acorus calamusL.)、青灰叶下珠(Phyllanthus glaucusWall.ex Muell.-Arg.)以 及 鸭 跖 草(Commelina communisL.)等。

3.4 工业用植物资源

工业用植物资源是现代工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工业用植物有樟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ann)、乌桕、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ll.)Warb.]、灯芯草(Juncus effusus)、梵天花、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L.)、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L.)、菖蒲、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和鸡矢藤等。

3.5 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防治环境污染类植物有樟树、臭椿、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苦楝、浮萍(Lemna minorL.)等,水土保持类植物有河柳(Salix chaenomeloidesKimura)、盐肤木(Rhus chinensisMill.)、乌桕、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Turcz.)、马兰、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等。

4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植物保护建议

4.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湿地保护氛围。坚持开展“世界湿地日”(每年2月2日)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悬挂宣传条幅或标语、发放宣传单、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湿地书画、摄影文化采风等形式,在校内外与中小学师生合作开展湿地保护宣教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贯彻《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的活动,开展“湿地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宣传活动,介绍湿地的功能作用,推广湿地文化,激发广大群众尊重自然、保护湿地的热情,增强保护湿地植物的自觉性。

4.2 以河长制、林长制为引领,加强山—水—林—田—湖复合生态系统治理

建立健全湿地管理保护体制机制,结合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实际,制定湿地公园“河长、林长制”工作方案。围绕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河长、林长制升级版”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统筹山、江、湖等自然生态各种要素,以玉峡湖为主体,把周边山体的第一层山脊的水源涵养林以及注入支流黄金江纳入公园,形成集山、江、湖于一体的湿地公园,试点示范江西省山—水—林—田—湖复合生态系统治理。

4.3 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外来物种防控

对于湿地的管理,由新批准成立的县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峡江县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负责,主要承担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工作;对于林地的管理,由于全部为国家级或省级公益林,并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管理有关要求,严禁商品性采伐,允许根据林分现状,以近自然林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开展森林抚育或补植补造工作,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森林景观效果。只有做到合理利用湿地植物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因观赏、食用、药用等用途过度打捞和采收湿地植物,从而危害湿地生态系统。在湿地植被重建与恢复过程中,倡导推广使用乡土植物,避免使用未经评估的外来植物。对公园内现有的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可采用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控制法等综合办法控制植物入侵。

4.4 加大执法力度,有效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为加强湿地公园植物保护工作,在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要经常性地开展以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与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采砂行动,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电、炸、毒鱼资源行动,与森林公安、林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对非法猎捕、贩运、出售野生动物和非法采收、采集湿地植物的行为开展专项打击,有效保护玉峡湖湿地公园生态安全。

猜你喜欢

公园植物资源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我给资源分分类
在公园里玩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