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2021-12-13

农村百事通 2021年25期
关键词:雌虫虫卵家畜

1.鉴定

类圆线虫雌虫多寄生于家畜消化道黏膜隐窝内,特别是小肠内。雌虫的食道接近圆柱状,至少是虫体的1/4长,这也是雌虫叫作“丝状虫”的原因。含胚的虫卵、杆状幼虫和第三期感染性丝状幼虫都是重要的诊断性阶段。在家畜类圆线虫中,只有寄生于犬和猫的类圆线虫虫卵是在排出体外前孵化的,因此在其粪便中找到的是第一期幼虫而不是含胚的虫卵。在类圆线虫感染动物的粪便培养基中常常发现成虫。

寄生于家畜和人的主要类圆线虫包括寄生于人和犬的粪类圆线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乳突类圆线虫、寄生于猪的兰氏类圆线虫、寄生于马的韦氏类圆线虫、寄生于人的福氏类圆线虫、寄生于鼠的鼠类圆线虫。寄生于猫的类圆线虫可引起结肠的纤维性病变。因此,所有的家畜都可被某种类圆线虫寄生,许多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也是如此。

2.生活史

类圆线虫是家畜寄生虫中唯一具有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世代交替的寄生虫。寄生性雌虫通过有丝分裂型孤雌生殖而产出虫卵,由这样的虫卵孵出的幼虫称为同型后代,它有别于自由生活的类圆线虫有性繁殖的异型后代。在外界环境中,同型杆状幼虫可以通过2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丝状幼虫,或通过4次蜕皮发育为自由生活的雌虫和雄虫,所有阶段都具有杆状食道。如果第三期丝状幼虫进入合适的宿主(通常经皮肤进入),就会通过第三次和第四次蜕皮发育为丝状寄生性雌虫。自由生活的雄虫和雌虫通过交配产出异型杆状幼虫,而绝大多数幼虫只能发育到感染性丝状幼虫。

类圆线虫在哺乳动物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乳腺传播。初次感染建立之后,剩余的幼虫就会移行到更深的组织,然后由那些组织将后代输送到家畜初乳和乳汁中,因此研究乳腺传播对了解该病的发生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临床症状

(1)犬。粪类圆线虫的感染可能无症状,或者引起轻重不一的临床疾病。严重的病例出现支气管肺炎和严重的水样或黏液性腹泻症状,易与幼犬的一般病毒病相混淆。在大量感染的情况下,幼犬的肺部可能出现由移行幼虫突破肺泡毛细血管而造成的瘀血和瘀斑。潜伏期大约为1周,在犬舍经常会出现这些虫体,幼犬感染可能会威胁生命。粪类圆线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可感染人和犬。犬在人的粪类圆线虫感染中的流行病学作用实际上已有记载,有1例报道犬的粪类圆线虫可以自然传染给人。养犬场中的犬感染往往被忽视,且通过哺乳途径和幼虫钻入皮肤继续感染。如果诊断出犬只感染的话,就应考虑养犬场的员工有潜在的人畜共患风险。

(2)反刍动物。乳突类圆线虫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共栖生物,只有当反刍动物大量感染时,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有些羔羊每次感染2000~5000只幼虫,3次感染后便死亡。尽管6~12月龄的山羊也会死于感染,但山羊最易感的年龄段为6周至6月龄。单只羊感染75000只幼虫后,一般在感染后9~30天死亡。其临床症状包括脱水、食欲不振、消瘦、虚弱、萎靡不振、腹泻、贫血、呼吸急促和粪便异常。山羊一般不出现发热症状。感染后第43天出现神经症状,在死亡的山羊中,22%的山羊大脑和脊髓中都有组织病理学损伤,6%的山羊是由肝破裂引起的突然死亡。

(3)猪。兰氏类圆线虫雌虫深埋在小肠黏膜之中,排出的虫卵经皮肤或口腔黏膜感染宿主后2~3天内,卵即发育为感染性丝状幼虫。随后幼虫可在6天内经气管移行途径而发育成熟,或者经体壁移行途径发育为静止期幼虫而聚集在脂肪组织中,特别是聚集在乳房的脂肪组织中。气管移行和幼虫的成熟通常出现在仔猪中,某些情况下也可出现在年龄更大的猪只中。小母猪更倾向于将幼虫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并随以后的初乳和乳汁排出。在初乳和乳汁中的第三期幼虫比直接感染猪只的第三期幼虫更“高等”,因为其形态稍大且生殖导管原胚更长、更宽、更明显,而且在仔猪中成熟只需2~4天。出生就与母猪分开且由人工饲养的仔猪不会感染此虫,但是由母猪哺乳喂养的仔猪在出生后2~4天就可排出虫卵。因此,最初通过哺乳而导致的感染会使母猪和仔猪的生活环境遭到污染,由此增加了寄生于仔猪的成虫数量,并且恢复了母猪组织中静止期幼虫的数目,提高了感染下一代仔猪的概率。仔猪类圆线虫病表现为急性肠炎,具有血痢、迅速消瘦、厌食、贫血和发育障碍等症状,可能会造成仔猪死亡。

4.治疗

伊维菌素可用于几乎所有类圆线虫感染的治疗,猪的类圆线虫感染也可用左旋咪唑治疗。马的韦氏类圆线虫可用奥苯达唑治疗,每公斤动物体重用药15毫克。

猜你喜欢

雌虫虫卵家畜
不同垫料对黑水虻虫卵孵化的影响
和它一起笑
雌虫单头饲养对蠋蝽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兽医辩证治疗家畜腹泻症
啄木鸟大迷宫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萤火虫的“闪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