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着力”推动汉源县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2021-12-12朱河英祝喜正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汉源着力全县

文/朱河英 祝喜正

汉源县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大渡河畔,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有“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美誉。近年来,汉源县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出台多项扶持奖励政策,着力补足发展短板,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汉源县荣获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和“农民增收”先进县称号;2019年,四川省“共同促进全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推进现场会”在汉源县举行;2020年3月,汉源县被推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2020年9月,汉源县在全省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2020年10月,农业农村部和中国邮政集团举办的“中国邮政助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雅安市举行,汉源县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目前,汉源县共培育农民合作社109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20家、市级示范社42家、县级示范社162家、联合社4家,合作社成员达30818户,占全县农户16%,带动非成员农户43826户。

着力聚集培养人才

人才聚集,则农民合作社兴旺。汉源县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为标准,将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工作的第一着力点放在聚集培养人才上。

一是培育本土农民合作社领办人才。首先,汉源县建立1000人本土人才库,大力引导县域内花椒、苹果、甜樱桃等特色产业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创办农民合作社,同时特别注意掌握外出务工人员情况,从中筛选优秀返乡农民工,作为创办农民合作社的对象重点培养。据统计,在全县农民合作社中,优秀返乡农民工参与创办的有1022家,占比近94%。其次,把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培训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结合在一起,每年邀请专家开展多批次、多产业的经营、技术、营销培训。

二是引进人才,筑牢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质量提升的基础。汉源县不仅设立创业孵化园、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还大力引进当地急需的农业、水利等方面高学历技术人才。县里专门出台奖励政策,对引进人才按照博士12万元、硕士8万元的标准给予安家补助。近5年来,累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88人。

三是建立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2020年,汉源县制定了全县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制度,每个乡镇配备1名辅导员,县级配备7名辅导员,全县共配备28名辅导员。每名辅导员安排2万元工作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专业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担任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四是支持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姻”。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与农民合作社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已有274家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着力补齐发展短板

汉源县紧紧抓住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的机遇,专门成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推进工作,梳理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剖析问题根源,有的放矢制定帮扶措施。县里在出台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励办法的基础上,整合多方资源,将农民合作社打造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

一是补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汉源的花椒、苹果、甜樱桃等特色农产品闻名全国,县域内阳光充沛,年均日照时数1450小时,年均气温22℃,被誉为“攀西阳光第一城”,有“花海果乡·阳光汉源”之称。全县农民合作社大多分布于大渡河峡谷的崇山峻岭之中,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农业水利设施差,制约了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2013年以来,汉源县累计投入62亿元,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大会战、农田水利大会战,持续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和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目前,全县所有建制村都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改造,新增灌溉面积21.33万亩。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为农民合作社开展生产种植、社会化服务、产品销售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民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质量提升铺平了道路。

二是补产业发展资金技术短板。一方面,针对农民合作社资金、技术短缺问题,农业银行汉源支行推出新型小额贷款,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汉源县还与省农担公司建立双控机制,累计发放“农担”贷款220笔1.69亿元。同时,汉源县对外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制定了汉源县甜樱桃种植技术规范等技术规程10余套;对内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土专家(田秀才)”三级技术服务人才体系,对全县农民合作社开展全覆盖进行跟踪帮扶。创建“阿牛农场”APP,定期在平台开展“云培训”,打破传统学习地域性、时间性局限,高效快捷地为农民合作社和小农户开展技术服务。

三是提供特色农产品农业保险补贴。县里出台特色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每亩给予300~500元农业保险补贴,帮助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是支持争创特色农产品品牌。汉源县出台奖励政策,大力宣传和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申报和认证工作,支持农民合作社打造自有特色品牌和利用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汉源红”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通过不懈努力,汉源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有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个,绿色产品16个,有机农产品2个。其中,“汉源花椒”荣获第1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2019年、2020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达49.65亿元。

着力搭建营销平台

针对农民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渠道窄的问题,汉源县政府部门不仅“做媒”帮助农民合作社宣传农产品、联系直销,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农产品宣传销售渠道。

一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积极组织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打造了全国首个山区农业数字经济平台,设立汉源花椒天猫旗舰店,建立全市首个果岭云仓电子商务生态产业园,鼓励农民合作社入驻汉源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

二是加快建设完善物流体系。汉源雅甘凉物流中心、园区物流中心投入运营,顺丰、申通等20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落户汉源,汉源县被确定为全国6个“邮政+农民合作社生态圈”试点县之一,与中国邮政在优化运输方式等方面通力合作。2020年,全县农民合作社通过寄递物流外销农产品超过10万吨。

三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以农民合作社为主力,通过请进来、带出去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高频次宣传推介“花海果乡·阳光汉源”:举办“山区县乡村振兴学术峰会”,形成“乡村振兴汉源实践”,发布“乡村振兴汉源共识”;先后在成都、重庆、广东等地开展“把汉源带回家”宣传推介活动,吸引客商与汉源农民合作社开展合作;与央视、四川卫视等媒体长期合作,连续八年举办阳光花海、康养圣地旅游文化月活动,持续推介甜樱桃、花椒、葡萄、百凤桃等采摘节,不断提升汉源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汉源着力全县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乌斯河汉源
着力破解三大难题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乡村振兴的汉源实践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第六届阳光汉源赏花旅游文化月开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