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媒体如何“开口说英语”

2021-12-11卢科霞

中国记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角晚报双语

□ 徐 叶 卢科霞

宁波,港通天下,书藏古今。通过地方媒体来开展多元国际传播,是全民外交视角下全面立体展示宁波这座城,强化文化感召力的重要环节。

2020年11月9日,《宁波晚报》正式推出Insight Ningbo英语专栏。这是《宁波晚报》自1995年创刊以来首次刊发外语专版。宁波晚报手机客户端“甬上”APP的英语专栏English corner(英语角)同步上线,运用多种方式“开口说英语”。

笔者尝试结合工作经历,以“甬上”APP的English corner(英语角)为研究文本,以视听传播为分析视角,以视频节目创新为例,以让公众更加有效地享有城市文化双语资源为目的,探讨地方媒体国际传播的新策略。

一、契合“全民外交”的视听传播

English corner(英语角)自创设之初,就在传统图文基础上,突出了双语短视频的打造。在短时间内开设了一系列视频子栏目,如《瞰宁波》《自然视界》《老外逛吃宁波》《宁波一碗》《秒懂宁波百科》等,从美食美景、博物科普、历史文化等角度解读宁波。

本着“宁波特色、形神兼备、多端传播”的原则,选择以视听传播为主打方向制作新媒体产品,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2021年初,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移动化整体转型成为省级试点,宁波晚报第一时间推行“无视频不新闻”的政策,鼓励全体采编人员积极向视听传播方向转型。这些都为English corner(英语角)主打视听传播,营造了环境,也集纳了一部分基础资源。

其次,视听传播本身具备的动员力不容小觑。与图文相比,视频是对现实的超清晰复制和直观展示,它通常是说服的一种重要策略。而作为一种复合式传播,受众很容易就能收获画面所表达的信息,并可利用网络进行圈层的传播分享,交流互动。

第三,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外交工作的总结,有学者认为,“基于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的双重背景,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呈现出差异性多元、全民性多元与个性化多元三类特征,人人参与的‘全民外交’时代到来。”

国际传播是国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全民外交”日益受重视,个体也成为国际传播中重要的有生力量。对宁波本地媒体而言,宁波逾万外籍人士以及更多的外语爱好者,都是推动新闻产品国际传播的重要助力。

所以,English corner(英语角)不仅要让他们“听”得到、“看”得懂,还要让他们愿意“听”、乐意“看”,更要让他们参与制作,欣然分享。在图文基础上,有了视听传播的加持,将有助于构建一个立体媒介和整合样态的传播体系,将一个城市的国际传播战略推向新阶段和新高度。

二、适应多端传播的小微节目

秉承多端传播的原则,English corner(英语角)自开栏以来的所有产品,均在纸媒、甬上APP、宁波晚报视频号、抖音号以及优酷、B站等全渠道进行分发和传播。部分产品还被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新华英文客户端、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推送,中国驻外大使的推特也偶有转发。

开栏以来,适应多端传播的小微节目发挥了自身优势。截至2021年9月,各平台、各渠道发稿量已超300条,总计浏览量(播放量)超3800万次。其中,个别产品走上“小微精”的路子,勾勒出宁波本地视听传播节目的特色。《老外逛吃宁波》《秒懂宁波百科》等都是主打视听传播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一些精彩节目。

本土视听英语节目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过程包括前期策划、采访,中期的节目摄录、文本撰写,以及后期的编辑合成等。在快节奏的全媒体传播时代,这些节目的编导与制作特点如下。

(一)变厚重叙事为微小结构,实现“多屏”传播

就前期策划而言,为了更好地黏合传播受众,适应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碎片化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关注双语产品,都市报系选择制作适合多种渠道传播的视听信息产品。

2021年,是宁波建城1200年,美食美景意蕴深厚,深藏文脉,又与当下完美相融,最能表达宁波。《老外逛吃宁波》走的是“吃与玩”的文化路线,每个成片不超过3分钟,全程由外籍人士在宁波体验逛吃,从他们的视角感受宁波的美食美景、风土人情,洋气又接地气。它主要以一年的节气为暗线,将宏大而丰富的美食文化,碎片化地处理为一个个小故事。从宁波人熟悉的时令食物入手,于细微处浸润文化,使得受众与宁波传统文化在不同时空形成交集。

每一期节目独立成篇,又可以“微结构”“积木”成较长的纪录片,实现了多种形式、多个平台、多样屏幕的传播。自开栏以来就被央媒英文客户端连载,还可在云听线下版作为美食文化类节目,提升播放地的氛围感。这些都能进一步提升宁波的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

(二)深挖历史资料,以动漫丰富表现力

鲜活的素材并非唾手可得,在中期摄录过程中,除了实景拍摄,宁波晚报又借助美编和技术的力量,让更多历史故事“动起来”。

《秒懂宁波百科》每集视频不过60秒,2021年9月推出子系列——地名故事。拗花巷、呼童街、江厦街等有趣的地名因何而来,故事能讲,但视频画面却难寻,如何优化?

在文本撰写过程中,节目创作人员综合考虑了街巷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价值、今夕对比等元素,经过史实搜集、档案馆比对等,梳理出对宁波文明进程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街巷作为主体来提升文案的含金量。根据文案,美编手绘漫画人物来攒成“分镜头”,再通过技术手段,让历史中的人物“说话”“做事”。视频中,都会配上双语字幕、英文朗诵,也是希望让更多受众在感受生动有趣画面的基础上,从更多维度了解信息,从而“构建”一段自己心目中的城市文明。

(三)叙事风格多变,根据反馈及时调整

每一个双语视频的摄录都有其专属的叙事风格,宁波晚报在视听传播的实践中也努力避免表达方式的千篇一律和单一乏味。

固定栏目的开设,有些侧重历史文化追溯,有些侧重服务类内容传播,此外,都市报系也会结合舆论热点和重大事件,及时制作英语新闻讯息类产品。比如进口博览会、浙江书展、防疫抗疫的最新措施等。在传播宁波重大新闻时事时,将宁波人开放、包容、时尚、向上的面貌展现出来。

在节目拍摄过程中,都市报系广泛团结外籍友人的力量。目前,主要是依靠甬上客户端“红人堂”中外籍网红和宁波本地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的参与,从而在节目中融入了一部分来自“受众”的需求。为了更好服务广大英语爱好者,还尝试添加文案深度解析的内容,比如由翻译团队梳理和延展进博会相关的英语知识点,让看有所思,思而更广。

宁波晚报一直以来都十分看重新媒体传播数据,双语类视听传播节目的效果如何,从English corner设立之初,就通过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如节目浏览量、点击率、到达率、好评度、转发率等数据,并根据大数据反馈持续优化节目制作的水平和质量,了解受众的偏好。

▲ 宁波外籍网红LOKO(会说宁波方言)在宁波海曙它山堰,与非遗传承人一起制作“灰汁团”。

▲ 加拿大籍教师到荷塘里挖莲藕,体验藕农的艰辛。

三、宁波本地媒体的国际传播表达策略

城市形象也是生产力。宁波作为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助力讲好宁波故事。

宁波晚报作为宁波本土最大的都市类媒体,更要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运用多媒介做好年轻人国际教育传播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English corner(英语角)的开设,就是这样一种机遇与挑战。

English corner(英语角)的开设和实践,已部分折射了宁波本地都市类媒体的国际传播表达策略,为寻求未来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它实现了多层面的跨界生产,是宁波晚报新闻产品制作的重要创新,也是宁波本地媒体助力国际传播的重要探索。这种探索,是坚守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根本原则,在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迈出的“一小步”。

一是实现双语的融合创新,坚持真实准确。

宁波晚报生产了创刊以来从未有过的英语新闻内容,并借助宁波外事办翻译中心团队、宁波大学翻译团队,建立健全双语内容三审制度。其中,翻译团队中还包括英语为母语的审核专家,确保不同语言表达的真实和准确。

二是实现多媒介制作的创新,坚持内容为王。

从实践来看,媒体功能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即舆论导向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信息与娱乐服务功能,但这些都依托在内容之上。

如何将中文内容更好地转化为外籍人士喜闻乐见的形式,相比图文,最具亲和力的还属短视频形式。栏目组在技术上紧跟产业发展潮流,采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和转场设计进行拍摄和剪辑,确保了视频的高清晰和流畅度,这也是地方媒体为数不多的尝试。

▲ 来自墨西哥的幼儿园教师一家,对杨梅制作的宁波菜表达喜爱。

三是实现国内媒体与海媒平台同步推送,坚持全球视角。

“英语角”努力探索从外籍人士喜闻乐见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在宁波热爱英语人士群体,特别是年轻人中,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统计,“英语角”多作品获得宁波市网信办月度奖项。部分精品在宁波各家媒体中属于“超前”产品,屡次被宁波市委宣传部建立的城市海外账号(推特、脸书)等推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宁波本地都市类媒体对国际传播有了一些浅显认知,但仍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无专职人员,产品制作的效率受到较大影响;媒体内外团队的协作与创新如何深度融合等。

未来,宁波晚报将进一步借助内外资源,如借助社区、圈层的影响力,借助科学调研、技术更新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加速对双语类新闻产品运作模式的搭建与完善。地方媒体,作为国际传播的主体之一,管理好自己面对的“小环境”,同样可以为中国面对的整体国际环境贡献力量。

【注释】

[1]钟新,令倩.全民外交:中国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J].对外传播,2018(9).

猜你喜欢

英语角晚报双语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英语角
英语角
英语角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