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探索教学的有效处理

2021-12-09张冰晓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辨性语文课堂情境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思维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了在语文课堂上强调学生独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辨性的教学方式探讨尤为重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初中语文的学习任务之一,学生不仅仅要在语文课堂上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应该通过课堂的学习与实践,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指向及其内涵

从实际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来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更加强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方向。其中表达层面主要包含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教学实践活动。而阅读层面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名著和小说来掌握文章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并正确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使用的一些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法、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从而真正运用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作者写作的语言风格,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思路。学生有针对性的展开阅读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思辨性思维。在写作学习方面,学生应该善于从阅读素材中挖掘思想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写作表达中做到语言准确,逻辑清晰,论据充足。为了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去重点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思想上的成长与知识的沉淀是一样的,它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而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关键要素,学生要从日常的语文课堂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才能锻炼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后,学生都应该注意语言方面的各种问题,注意说话的态度与逻辑。

在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的教学时,教师都应该关注到学生的思辨思维的培养,不管是阅读写作还是日常的口语交际,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需要经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几个环节。通过对这句话进行分析,我们很快就能发现“思”“辨”两个字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十分重要的。慎思要求学生在面对语文知识的时候,要养成谨慎思考的习惯。而明辨则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聆听别人的思想观点的时候,要做到明确是非,辨别真伪,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思辨要求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面对存在争议的事物的时候,应该根据事物的具体背景和前后因果作出正确的判断,理性的思辨思维始终都是学生的关键价值取向。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设计及其要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要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设计,需要遵循一个原则三个要素。所谓一个原则就是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原则,在针对固定的专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的一致性教学设计原则。所谓三元素就是指情境、活动、任务三个要素。

(一)情境设计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对应的现实情境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标要求也越来越强调情境设计的真实性和意义。通过构建真实有意义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情境,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获得全新的认知与体验。课堂构建的语文实践活动情景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不管是哪一种具体情境都要求呈现出现实性和逼真性,课堂所创设的具体情境可以与现实情景有所差别,但是必须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情境。其次,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師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设计情境,课堂的具体情境创设应该要给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过于倾向情境的创设。许多知识都是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体现的,简而言之知识和技能是根植于情境下的。学生在教师所构建的情境下对知识进行学习,能够加深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的教

(二)任务设计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完成教师具体的学习任务下得到发展和表现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任务的设计与发布。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的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下,教师可以整合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等等为学生设计典型多样的学习任务。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注意三点,首先,具体的学习任务应该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相符合,学科的教学目标规定了任务的难易程度,教师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任务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规划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其次,学习任务应该通过学习问题的表达方式清晰化,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所发布的学习任务,应该要给学生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所以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指向性。最后教学任务要与课程资源相匹配,教师可以汇总和整理一些类型多样的阅读素材,从而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三)活动设计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言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其中阅读与鉴赏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对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对作者的语言表达和观点阐述进行理解和探究。而表达与交流侧重于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梳理与探究侧重学生信息汇总和关键词的筛选提炼能力。总之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将语文教学目标中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围绕语文课程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应该坚持活动的语文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紧紧围绕着语言这一要素而展开,并在一些细节方面融入思维、审美、文化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与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相符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展开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策略

(一)反抗权威,具有批判意识

要打造思辨性语文课堂,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思辨性思维,要求教师学会反抗权威,具有批判意识。从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会过于注重教学参考的作用,许多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按照教学参考来进行的,在整个备课的阶段,教师没有充分的融入自身的教学意识,在教学方式上也过于呆板,缺乏灵活应变的教学处理能力。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并不像理科那样在答案上相对客观和固定,教师可以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同时,适当地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从而让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课程标准只是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性作用,更多的还是需要语文教师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思路进行培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进行语文教学,并不是每一堂语文课都必须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教学参考上的内容并不能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来运用,所以如果想要语文课堂具有思辨性,那么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课堂做出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在教学方式上要适当的学会灵活调节和利用。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典型的参照物,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师生之间在共同学习和相处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对话交流活动,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受到老师思维的影响,教师本身的态度和价值观都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用心教好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二)在思维碰撞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在知识上却又是不平等的。对于这句话我持支持态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具备思考的权利,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学者所谓的平等。教师的行为和价值观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影响到教师,这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是十分正常的。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摆正自己的心态,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讨论,相互探讨的学习关系,鼓励学生指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在不断的探讨与交流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培养起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一课的时候,许多老师对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都存在一个刻板性印象,认为故事的主人公皇帝是愚蠢的,而骗子是可恶的,孩子是单纯诚实的。在这样的思想认知基础上去进行文章的讲解是缺乏一定的客观性的,当老师问同学们愿意成为这篇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的时候,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孩子的角色设定为问题的标准答案。因为孩子在文章中所呈现的单纯诚实的形象就是符合我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如果有学生表达出自己喜欢骗子或喜欢皇帝的看法,那么教师往往是不认同学生的观点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是退一步来说,这个问题本身是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的思维只有在碰撞的时候,有争论的时候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理性的思考。

(三)立足课本,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辨性要做到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产生理性的思考。教师在创设思辨性课堂的时候,也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所谓的思辨性并不是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漫无目的的讨论和争执,而是在正确解读文本的情况下产生的思维交流与碰撞。

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核心是让学生辩证分析童话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主旨。在通读文章之后,学生基本上会对每个人物形象都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路径不同,所以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判定也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面对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的差别不应该是无情的抹杀,而应该针对这些差别与学生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达到思维的碰撞,思想的解放。因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社会的信息呈现一个轰炸式的状态,面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都会秉持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时候学生思考的问题往往会比教师还要复杂,所以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状况,进而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起学生的思维差距,从而展开相应的探讨活动,在观点的碰撞中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学生能够逐渐构建起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涯保驾护航。

要增强语文课堂的思辨性,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课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学生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立足于课本的内容,通过纯文学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课文想要传达的生活道理,从而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启迪。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总会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这种文学道德和社会现状的反差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如果教师没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那么课本中的生活启迪也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最终的语文课堂可能只会停留在表面的讲解。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各種风气席卷了整个社会,学生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难免会受到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贪慕虚荣,拜金主义等等,人们对金钱的向往本身没有错,但是教师要做的就是怎样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判断能力。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思想上的偏差,教师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批评与指责。只有不断的引导学生在现实的社会情况下进行思考,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的理性见解,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一种感性化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写作,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思辨性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龚洁.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探索 ——以《辛弃疾词二首鉴赏》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9,(2):98-99.

[2]穆军.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0,(9):62-63.

[3]张立强.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150.

[4]黄银杏.中职语文全书思辨读写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人文之友,2019,(2):250-252.

张冰晓,浙江省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思辨性语文课堂情境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