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建平 教育当以生命激扬生命

2021-12-09陈大庆毛敏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平校长生命

陈大庆 毛敏

湖南人嗜辣,嗜辣的习性也让他们养成了“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对于南下广州二十余年的湖南人彭建平来说,口味已然发生了变化,现在,湘菜的辣足以让他满头大汗。但有些东西是时间无法改变的,比如湘味儿十足的普通话,做事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执着劲头,以及性格中烙印着父亲告诫的点点滴滴。

从老师到好老师,再到好校长、名校长,教育之于他,既是改变命运的一场耕耘与收获,也是永远在路上的一种追求和信仰。在乡村泥泞的小路上,在城乡接合部的讲台上,在现代化的智慧校园里,他始终且行且思,不破不立,满怀改革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前行。

教育是一门关系学

1995年,彭建平初到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八十九中),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办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社会声誉甚至在冰点徘徊。作为初来乍到的新教师,他接手的更是一个学习成绩在年级“吊车尾”的班。而在这之前,他已是湖南省一个地级市的教育办主任,重新回归到教学一线,面对这么棘手的班级,能适应吗?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首先都是要从心理学出发建设好师生关系,学生与一个新老师大致会经历观望、试探、亲近、信任几个阶段,当学生信任老师之后,一切教学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师范毕业之后,从站稳乡村学校的讲台,到成为地区的教学能手,可以说教育教学是彭建平最扎实的基本功。

学生时代,几乎每个班的讲台旁边都有一个特殊位置。彭建平班上坐这个位置的叫小明。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就在下面转书。彭建平对他的印象来自第一次数学测验,他连蒙带猜考了17分,其中还有些是靠“眼力”得来的。初三年级的小明,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可以说,从行为习惯到学习成绩,小明都像是一道考验教师彭建平的难题。

从一笔一画写好名字开始,彭建平先解决小明上课无所事事的问题,让他能够静下心、坐得住。随后,开始有针对性地为他补课,从最简单的题目开始,一步一步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通过考试不断强化他的自信,从十几分到二十几分,再到五十几分,八十几分,逐渐激发他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以往的所有老师,小明感觉到这个彭老师有点儿不一样,总是在鼓励他,信任他。不仅是对他,彭建平对班上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了解,并帮助每个人制定学习目标,但他从来不会要求大家考多少分,而是让每个人不断自设目标分,全班开始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彭建平出的数学试卷也不太一样,他自创了“一卷多评”的方式。同一道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分值,只要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同样能够得到高分。并且,做对题并不是唯一的得分方式,他给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其中还包括学习的态度、班级的责任感等等。比如说,有些学生可能不会做题,但是他能将老师发的每一张试卷完整地保存好,或者作业的卷面字迹工整,这些都是彭建平眼中的得分项。

分层教学、分类评价成为彭建平教学的典型特色,一年时间,全班的平均成绩从38分提高到82.6分。在成绩之外,学生也发生着欣喜的变化,曾经最调皮的小明开始喜欢上了数学,在学习中找到了成就感,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会做题并不是得分的唯一方式,人生得分的方式有很多种。”彭建平常常把学生的数学作业当成作文来批改,在对错的评定之外,他会细心地为学生留下评语,其中有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叮嘱,每一次批改作业都是一次对话和交流,对学生的耐心与关爱都能见诸笔端,学生也亲切地称他“平哥”。

用教育的信念回应每一个家庭的期待

这个总是笑脸盈盈的“平哥”,又有着另外一面,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又是十分严厉的。比如,关于怎么擦黑板,他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重到轻亲自示范擦两遍,如果之后还有值日生因为不认真没擦干净,便会被罚擦三天。

好习惯一定是从小养成的,这是彭建平自幼的记忆。十二岁时还没箩索高的他,上学就要顺路担起一担稻谷去碾米厂碾米,放学时再挑回家;农忙时要下田插秧,手被浸泡到脱皮烂掉,晚上回家用明矾水消毒之后,第二天继续下田;假期里要制定一张详细的学习计划表,每天严格按照表格完成……事无巨细,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他自幼就养成了做事严谨有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成为他后来的人生财富。

成为教师之后,父亲告诫他最多的便是“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先要做好示范”。彭建平毕业初登讲台时,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他每周要徒步20多里路去向区里的李老师请教,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一年,最后创造了学校毕业班的最好成绩。一直以来,笔耕不辍的写作习惯、工整的黑板板书、干净整洁的着装、严格的时间观念……身体力行,他在寻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曾懈怠。

“我父亲的兄弟姊妹比较多,他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家里缺劳动力下地干活,为了分担生计的压力他就没法继续上学了。”彭建平回忆,或许正是因为父亲有读书少的遗憾,所以他尤其重视子女的学习。高考恢复以后,父亲为了让他有机会到镇上的中学上學,四处托人帮忙。最后踩着没有座垫的自行车颠簸了几十里路,找到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拿着几十斤米将他送进了学校。这件事成为彭建平尤为深刻的记忆。

几十年后,一幕类似的场景出现在他眼前。彭建平任八十九中学校长时,当时学校没有多余的学位接收不了更多学生,一位学生的母亲“扑通一声”在他的办公室跪下,在她眼里,能够让孩子留在广州上学便是自己能做的最大努力。于己于人,彭建平深知教育者肩上的责任重大,一个学生往往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教育这份工作与任何职业都不一样,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孩子,他们的成长都是不可逆的,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去倾注心力。”2006年,彭建平初任八十九中校长,当时学校各个方面还处于亟待发展的阶段,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把学校办成一所人人称道的好学校,只要全体老师下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一定能够改变现状,创造八十九中人自己的教育奇迹。

基于对学生负责的想法,他提出了“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的办学理念,开展了“幸福教育”的实践。往后的时间里,从学校文化、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他带领全体老师从细节落实,用小事成功点燃每一个人的希望。

2011年,学校正式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督导验收,这所曾经的城乡接合部的薄弱学校创造了奇迹,走出了一条属于八十九中的“幸福教育”之路。对于彭建平来讲,取得这个成绩是百感交集的。从接手最差的一个班做起,到带领学校完成一场蜕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变革中,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完成了自我的价值提升,自己对于教育和生命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化,这又是何其幸运。

以生命激扬生命

2012年,因为在八十九中的突出表现,彭建平被调任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以下简称四十七中)校长。四十七中是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的龙头学校,到名校当校长,守成维持现状是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但彭建平并不想做一个“维持会长”。

如何让这所老牌名校既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能拥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是校长彭建平一直思索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在办学实践中得出的思考,他提出了以“生命激扬生命,三年影响一生”为核心的“激扬生命教育”的理念,拉开了四十七中改革的序幕。

在四十七中的改革是压力山大的。正如彭建平的导师王红教授所说,在八十九中的改革是从低洼地往高地走,相对容易,而在四十七中的改革,改得好皆大欢喜,改得不好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

彭建平是一个坚守自己内心准则的人,这种坚守不仅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明晰思路。他认为:“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唤醒生命自觉,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的潜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此过程中最终领悟生命的幸福。”

“激扬生命教育”理念与他过去十几年在八十九中实践的“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的理念一脉相承。二者的区别在于,幸福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而激扬生命教育更為重视教育的动态过程,即以生命激扬生命。

如何激扬生命?在彭建平的解读中,其中包含唤醒自主生命、提升价值生命、张扬个性生命三个层面的实践。回归到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上来讲,学校建立了“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的二类三系列九模块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中的“二类” 指普修类和专修类。其中,普修类包含“唤醒自主生命”和“提升价值生命”两个系列,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命发展的认识,唤醒其独立自主发展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意识,使学生能对自身学习、职业生涯的未来有一个初步规划,其中包括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交往与责任六大模块。专修类包括“张扬个性生命”系列,主要面向个体,目的是为那些有更高追求和特殊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不断拔高的平台,包含创新人格与领导力、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创新实践与发展力三个模块。

2014年,学校“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的特色课程体系获得广州市教育局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重点立项。自此,学校开展了更加深入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更逐步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第三学期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家长课程、教师发展课程都成为四十七中的特色名片,可以说,学校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在课程落实中得到了激扬。

传递敢为人先的“广州精神”

2017年,四十七中更名为“广州中学”。校以城名,城以校新。这对学校来讲,势必意味着将承载来自各方的更多期待,更要承载广州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品格。

广州的城市文化是什么?“就是敢为人先,用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彭建平说。学校更名之后在办学上有了更精准的定位,那就是办一所广州基础教育的新标杆学校,迈向智能化、人文化、生态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从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管理机制等方面做标杆性的探索实践。

以智能化为例,学校以智慧课堂为抓手进行了传统课堂的一次赋能变革。以往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学习。现在学校实现了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老师可以根据当堂课的学习主题随机划分小组,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即时开展小组合作,打破了以往空间的限制,更为方便快捷。并且,小组内部的成员保持了一定频率的流动,有利于学生之间不同思维的碰撞。

近年来,广州中学的智慧课室、创新实验室、纳米黑板等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变革的各种创新实验场所一应俱全,政府还分期投入总计超过一个亿的资金打造数字校园建设,包括区级智慧大数据平台,并围绕该核心,打造广东省内先进、完备、高端的智慧学习硬件环境和智慧管理应用软件等,助力学校以信息化加快学校办学现代化,实现育人方式转变的突破,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果说硬件的迭代升级是时代发展的红利,那在校长彭建平眼里,一所学校真正要取得变革性发展,头号工程还是发展教师,教师始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激扬生命”的教育核心就是要有生命激扬的老师。

“一所学校若想将办学的价值理念、价值标准落实到全体教师的行动之中,需要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彭建平多次提到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老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脸上才会有快乐的阳光去照亮学生的心房。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广州中学为每位在教学教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举行“分享会”,举行“校园奥斯卡奖”颁奖礼,包括最佳教学奖、最具魅力奖、最幽默奖、最帅(漂亮)奖等十几种奖项;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让学生给她(他)心目中的好老师“命名”并颁奖,还有教师的“自颁奖”,让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不同方面体验成功;评选首席教师、月度人物、青年才俊,各种教学智慧的展示与交流等活动,唤醒和启迪教师,实现人生价值。

“校长的核心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培养一支具有相同远大目标的精良队伍,向着共同的教育理想前进。”彭建平说,从洞庭湖边南下广州开始,二十多年来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自己最大的幸运便是有越来越多的同路人。而这些同行者又都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我深深地热爱着这个校园,热爱这园子里的一切。我和我的伙伴在这里年复一年、春夏秋冬、无怨无悔地耕耘,只为拥有足够多的养分,去滋养每一个生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式,让他们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您从28岁就开始当校长,到今天积累了几十年的校长工作的经历,您觉得要成长为一个好校长,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彭建平:首先,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为什么当校长,为谁做校长?要时刻充满热情,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对实现教育理想的追求。

第二,要持续地学习。校长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勇于去创新治校的方法。初当校长时要在心目中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我最开始当校长时,模仿的对象就是唐盛昌校长,虽然那时我见不到他,但是我通过关注他的作品、言论、办校的经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建构自己的管理体系。

第三,要不断地思考写作。当这么多年校长,我的各种会议报告、经验总结等都是自己写。近年我出版了4本自己在教学和管理上的著作,发表多篇文章。千万不要当了校长,什么东西都要别人帮你写。校长只有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会去反思和发现自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改进,去升华。

第四,要长期深耕在课堂,深入研究教学。不要轻易离开课堂和学生。在我的办公室里为学生准备了巧克力、糖果、饼干等各种各样的小零食,他们可以通过我的手机,QQ,微信,学生会等等方式跟我“约会”,向我提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倾诉自己学习、情感生活的烦恼,我很愿意花时间和学生交流,这是我获取第一手信息的重要方式。

彭建平

广州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约督学;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德育研究分会理事;广州市名校长、广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兼职教授。曾获“全国十大杰出校长”“全国优秀现代校长”“广州市好校长”等荣誉称号;出版《教育,让生命激扬生命》《教育,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等著作,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猜你喜欢

建平校长生命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