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寻写作素材

2021-12-09赵清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网课笔者爸爸

很多时候,学生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常常愁眉苦脸,举棋不定,因为他们“家庭——学校——家庭”的生活轨迹,支撑了他们的“读万卷书”,却限制了他们“行万里路”的经历。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并能在写作中写出特点,写出特色,写出特长,成了许多老师思考的课题。在不断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了写作素材的另一个来源:学生的思考内容。

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交流。这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进行交流的内容,不光是见闻,还有感受、思考、判断、想法、启示等等。很多时候,思考的内容往往会超过事实的内容,而且,正是有了作者自己的个性化思考,交流的内容才会更加情意共生,言真意切,动人心弦。因此,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见闻、经历有所思辨,并将这些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富有个性的作文。

一、在阅读内容的延伸思考中找寻

我们进行阅读,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因此,有些事情我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在别人的前车之鉴中获得启发,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举止行为。比如阅读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我们自然而然地就生发出生命的贵人的重要,也树立起遇到挫折自抛自弃不是好选择,面对现实、坦然面对,才是正确的思路。这样,虽然学生没有这样的悲惨经历,但是通过阅读,他们获得了间接的经验,并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然,学生间接经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期间必须有他们的思考,甚至需要走入文本情境方能真切体验。如在阅读了《散步》之后,笔者让学生尝试换一换叙述的视角,比如将课文父亲的口吻改成儿子的视角,妻子的视角,奶奶的视角,将文章加以改写,从而让学生在改写中进一步体会写事类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夹叙夹议的表达效果,同时,更能激发学生自己个性化思考,唤起他们独特的个人体验,从而让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和谐共长、共生。当时,有一位学生的改写很有意思,他选择了儿子的角度来看这次“散步”,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爸爸搀着奶奶走在前面,妈妈拉着我的手走在后面。我看着前面两个人的背影,再看看身旁和我并行着的妈妈,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妈妈,你看,我们前面是妈妈和儿子,我们这儿也是妈妈和儿子!”妈妈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了看,忍不住笑了。走在前面的奶奶和爸爸,也转过头来冲着我笑了。我莫名其妙地问道:“我没有说错啊!你们笑什么?”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边牵着我往爸爸和奶奶那边快走几步,边大声说:“咱家戚戚说得没错,我们都是母子二人组!”我开心地笑了。……

再如,当学生阅读了《骆驼祥子》之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他会选择怎样的谋生方式,过上怎样的生活?学生在阅读原著、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中,快乐、自由想象,大胆假设,表达出自己的真善美追求:

勤劳、朴实的骆驼祥子,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健壮的身体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着强烈的愿望。他审时度势,决定先做一名货物装卸工,熟悉一下工作,等有了一些经济基础后,再考虑考个驾照什么的,自己跑运输。这一天快要下班时,工厂里有一批急货需要赶紧装上卡车送走,老板在招募工人时承诺工钱翻倍。祥子听了,二话没说,就要走过去主动请缨。这时,身边的一名工人悄悄拉住他说:“老板急用人,我们在等一等,或许能再涨点。”祥子一愣,心想:“翻一倍已经很多了,怎么能太贪呢?”可是,他看看身边的工人一个都没报名的意思,又犹豫了。老板见大家没回答,立刻知道他们心里的小九九了。他爽声说道:“平时我待大家也不薄吧?今天权当我请你们帮个忙,至于价钱,真不能再多了,不过,装完货,我可以请大家下馆子!”大家嬉笑着应声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顺承文章的内容,借鉴作者的表达,结合自己的想象,学生写作起来往往轻松、愉悦。同时,缘文而生的即兴发挥,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关注,对表达形式和方法的智慧迁移,这样的读写结合,既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又巩固和提升了语言表达素养。

二、在生活现象的思考中找寻

“生活是写作不竭的泉源。”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想象进行思考,并将之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将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前一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原因,全国上下开启了“网课”这一教学模式。即便后来解禁了,学生正常入学后,“网课”依然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很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专门设置了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将名师的教学课堂、与课文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推介的视频、专题辅导录像等等,提供给学生去有选择地学习。面对这些丰富的网课资源,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笔者以“我这样看‘网课”为题,让学生广泛阅读上级部门文件、公告、要求中对“网课”设置、开展的初衷,而后结合自己以及身边同伴在“网课”学习时的经历、表现,对“网课”的利与弊展开思考,并在班级展开正反两方(支持“网课”或反对“网课”)的辩论,而后让学生选择记录己方的辩词,或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活动的过程,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如此,让学生在对“网课”目的的充分了解中,丰富写作的素材,并同步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

记得当时有一位反对“网课”的学生是这样陈述自己的观点的:“確实如大家所说的,迅速便捷的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它的声像画影,刺激着我们的眼睛、耳朵、大脑,让我们在愉悦的享受中轻松与名家面对面,隔着屏幕聆听教导。但是,这样的课堂,少了监督,少了互动。另外,‘网课的节奏往往都很快,虽然可以回放,但讲课的老师真的把我们都当作水平很高的人,也不知道我这时最需要什么,所以根本不能因材施教。最后一点,就是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很大,现在我们很多同学近视的原因,都是因为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间太久了。”这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叠合而成的表达,有条有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除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热点话题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掘身边小事所涵盖的“大道理”,将作文的思想引向深刻。这当然需要有名篇名著的阅读做基础。目前统编教材收录的莫怀戚的《散步》、朱自清的《背影》、郑振铎的《猫》等课文,其实都是写的生活琐事,但却都折射出人性的丰富多彩。我们在引导学生对身边的“扫地”“作业”“家长的接送、陪读”“同学、老师间的相处”这些生活瞬间进行回忆时,不妨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些生活琐事所能反映的情感、价值、道德层面的东西,从而让“小事不小”。

三、在习作的思考升格中找寻

对于学生日常的随笔性文字,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分享、聚焦、升格等路径,将原来表达进行分析,在小组内或集体中扬长补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如在七年级上册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主题的习作实践中,一学生写了自己的爸爸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一推开门,爸爸就长驱直入,但走了几步,忽然像又想起了什么,立即转过头走到门口,然后蹬掉自己脚上的皮鞋,赤着脚走几步,再用脚尖挑出鞋架上的拖鞋,趿拉着向前走。”

笔者在班上刚读完这段话,下面的学生立刻笑了:“我爸爸也是这样,回到家常常忘了换拖鞋,不知道被妈妈骂过多少次了。”“我爸爸也是这样的丢三落四,漫不经心,有一次换鞋的时候,还盯着手机看,结果把刚脱下的鞋又给穿上了。”“我想起我爸爸每次换鞋时,都不带动手的,就像这位同学的爸爸一样,全靠脚尖,有一次没站稳,被扎扎实实地摔了个屁股墩儿!”“我老爸经常一只脚穿妈妈的拖鞋,一只脚穿自己的。”……

见大家快乐地吐槽自己的老爸,笔者向他们推荐了鲁迅的一番创作方法:“大文豪鲁迅的笔下,有着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人物一直到现在都有他们的影子。比如说善于自我解嘲的阿Q,成天活在过去、哀怨不已的祥林嫂……你知道鲁迅是怎么创造出这些鲜明的形象的吗?”在学生疑惑不解之际,笔者在黑板上写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学生立刻恍然大悟:“我们也可以将刚才大家说的那些爸爸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爸爸,那画面绝对搞笑!”在一片哄笑中,所有学生都拿起笔,去编写那个“合成”的爸爸了。

打开学生思考的空间,主张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思想的交流,这样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不足,开拓新的多视角的写作素材资源,从而让他们的习作更具真情实感,更有个性色彩!

赵清越,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教师。

猜你喜欢

网课笔者爸爸
老师,别走……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选』网课
我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