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的语文教学追求

2021-12-09李红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目标评价语文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部于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充分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评价,当与教和学保持高度一致,以评促教,借评固学,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教学评”高度一致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先生认为:“教、学、评”的一致,就是指我们的教学评价应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活动过程之中,并与“教”和“学”高度匹配;同时,“教、学、评”三者均应共同服从于单元教学目标或者课堂教学目标。这就是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光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思考“怎样达到既定的目標”,“学生已经到了什么程度”。这样,以评优教,以评促学,“教、学、评”高度一致,学生在不断前行的阅读、表达实践探究中,清楚地了解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够扎实,需要努力。这对于他们达成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建构相对完整的认知,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二、“教学评”一致的目标追求

1.立足“立德树人”本位

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人,教育人,在亲密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精神世界、文化修养的自我成长,是我们语文教学承载的重要历史使命担当,也是现今统编教材“人文性”和“工具性”双线并重落实的应然旨归。结合教材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例子”,可以让学生真切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真正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如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落实“观点要明确”为重点的语文要素之一,整合了演讲稿、书信、散文等多种文体体裁的课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观点归纳、理解出发,进而在充分认同作者的观点基础上,联系当下生活实际举一反三,并通过迁移、完善、创新,指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然后,在本单元的“写作”教学时,我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对当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进行思辨,尝试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自己偏爱的一种文体,去提出观点并选择合适的论据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语用实践中发展清晰思维,树立正确认知。始终伴随这一教学过程的,则是我们教师适时的引导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以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中,助力他们感知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五彩斑斓,道德情操的高尚前卫,于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致力“核心素养”提升

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借助主问题设计或者项目化学习等课堂语文实践形式,来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探究、反思、建构等学习能力,可以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个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沉淀和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即时课堂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展示的最终成果的评价上,而要从他们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思考程度、表达完善度等多方面进行激励性评价,以促进他们探究的热情,追求完美的愿望。如在和学生一起阅读记叙文类的课文时,我们要善于通过合适的点评来引导尚停留在信息感知层面的学生,让他们在趋向有一定深度的阅读中,进一步对作品中生活现象的反思、归纳、实现个性化、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

3.发挥“引导教学”作用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单一的甄选和选拔目的,不以终结性的评价固化学生的学习判断,而是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为改进教师的“教”和发展学生的“学”提供必要的参考;发挥评价的启发、引导、激励作用,让学生在有所思、有所得中,进一步清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达成的目标,从而让教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更加趋于完善。

如在阅读郑振铎的《猫》时,我让学生默读、思考:“郑正铎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猫?它们最终的命运如何?”当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列表将课文的行文脉络梳理清楚后,我将之优化并完整呈现,让学生对照着自我评价:“通过刚才的阅读思考,我掌握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被忽略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此,在积极评价、反思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信息提取、运用能力。

接着,我让学生继续根据刚才的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思考:“导致这些猫最终难逃厄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很快得出表层的认知:“第一只猫因为自己的懒惰而病亡,第二只猫因为太活泼而被他人捉走,第三只猫因为过于忧郁而且太丑始终不受欢迎,最后含冤而死。”面对学生这样的只将目光聚焦猫的自身原因分析的交流结果,我没有直接给予否定性评价,而是继续启迪他们思考:“大家都准确地找到了三只猫各自的特点,并发现这些不好的性格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惨的命运。看来,一个好的性格,真的能带来自己的好命呢!不过,郑正铎仅仅表达了‘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观点吗?”为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究,我给他们提供了郑振铎儿子关于父亲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介绍,并提醒他们联系“单元导读”进行思考。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肯定、鼓励、启发、帮助中,生成了“我们要培养好性格”“要学会对生命尊重”“不以貌取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卑微的生命总是被践踏”等多角度的认知,文本经历了“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个性化解读过程。

三、“教学评”一致的策略思考

1.目标统整下的教学评融合

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单元人文要素和语用要素、学生当下学情,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做到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了然于心,学生对“学什么”“怎么学”有所思考,师生对“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已经到了什么程度”能及时评判,并根据实际进行积极调整,在自主能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让“人人得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对自己来说最大的发展”。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课,从体裁上说属于散文,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中就少不了对文字的涵泳,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从单元要素上看,借景抒情和体会人物形象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学生学情来看,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他们来说,虽然在小学里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散文,对于借景抒情和人物形象的品味也不陌生,但本课的情感比较激烈,学生容易被作者的情绪感染,而忽视了秋的背景意蕴和景物描写的煽情作用,对作者深切怀念的母爱也容易被作者极端的情绪所遮盖。因此,我们无论是在学生的探究还是展示过程中,都要紧扣目标,用评价来引导偏离目标的学生,借评价促进教和学的层层推进。

2.指向过程呈现的思维可视

改变重结果的汇报轻过程的展示状况,让学生不光展示自己发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还要展示发现、思考的过程,让整个学习的思维过程可视,这样,他们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不断的思维敞亮中稳定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方法、策略。

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鲁迅既有甜美的回忆,也有亲切的思念,单调无味的批判,这些“旧来的意味”分别源自何处,我们在鼓励学生结合人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的天性,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已生成的体验、感受进行再次追溯,从而敞亮自己的思维,对鲁迅“成长的足迹”,以及自己写作“成长的足迹”,生发新的思考。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毫无疑问,学生每一次的学习都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它继承前又有启后,即今天的学习是昨天的延续,也是明天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我们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当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样,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总结性评价、反思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启发性评价时,我们也要本着眼中有“人”、关注发展的思想,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如教学《藤野先生》,因为学生对抗日战争以及现在日本的种种做法的抵触情绪,因而对于鲁迅写自己的日本老师总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基于学生的这些先入为主的主观评价,我没有否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将“我眼中的日本人”与“鲁迅眼中的日本人”进行对比,从而对自己原有的认知有所肯定,有所否定,并在在具体事实的阅读中生发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之情。然而,学生的阅读并不止于此。我让学生继续搜集关于藤野先生的简历以及在得知鲁迅逝世后撰写的回忆性文章,去进一步感受这份特殊的师生情。

“教学评”是一个互为依托的关系,只有做到一致性,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的有效、高效教育。

李红霞,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目标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