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满边关

2021-12-09易音晓

艺术评鉴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时期

易音晓

摘要:龙州天琴从远古而来,穿越了千年风云变幻,传承至今,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奇葩。历史和社会构成天琴艺术发生和存在的需求型前提,个人、制度与机构成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基础,处于“后非遗”阶段的天琴艺术的重构与发展更是内外合力、上下联动的彰显。

关键词:广西龙州  壮族天琴艺术  “后非遗”时期  中立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1-0004-03

漫漫发展路,数千年风雨变幻造就了我国多民族、多文种的复杂特性,诞生于广西边区的龙州壮族天琴艺术就是在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中滋养出的美丽花朵。对于龙州人民来说,“天琴”寄托着他们的希望,承载着他们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

一、历史、社会、个人坐标中的龙州壮族天琴艺术

(一)历史的建构与延续——天琴艺术的历史溯源

龙州县地处我国南疆边关,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孕育着极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其中,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当地人实现天、人沟通的法器,是天在民间的代表与象征,因此被称为“天琴”。人们根据天琴发出的声音,又将其称作“鼎叮”。

笔者于2019—2020年间多次前往龙州地区进行田野考察,聆听天琴的故事。通过实地考察得知,关于天琴的起源有多种解释,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但无论是哪种传说,天琴都与仙翁联系在一起。天琴的诞生与我国大多数乐舞、仪式有关,如黄帝时期的《云门》等诞生的根本原因相一致,都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超自然的憧憬与敬畏之情。在笔者的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此时的天琴还有关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曲目,如《流水欢歌唱小康》。天琴艺术的发展既保留了古老的崇尚自然、天地的主题,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复合、融会新文化,承载着新的时代思想。

(二)社会的维系与支持——天琴艺术的社会基础

“中国壮族、傣族,越南的岱、依、泰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都是与西瓯骆越有关的民族,他们现在都共同信仰一个民间的神,这个神的名称,声韵调都一样,各国各族都称为then,泰国泰语叫thεm,ε的开口比e大点,音译为‘天”。①“做天”便是这些民族流传至今且仍然十分重要的祭祀天的仪式。在整个仪式中,天琴是唯一一个被允许使用的乐器。龙州地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祭祖、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圩节等民族节日中都有天琴的身影,浓厚的民间信仰氛围、广泛的民众基础使得天琴艺术传承不绝。

龙州县位于中越边境地区,政府部门资金的优先划拨、项目的优先带动等都为天琴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物质保障基础。2007年,龙州、凭祥地区的“壮族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非遗名录。之后,龙州地区重点发展天琴艺术,成为了著名的“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19年,天琴艺术又被列入中国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天琴艺术的申遗过程中政府部门起着主导作用,地方文化精英则保存、传播着天琴的优秀文化。如笔者所采访的“天琴世家”中的李绍伟,他不仅是天琴艺术的传承人,还是整理者、翻译者。除此之外,生活在龙州县的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天琴申遗、保护的重要角色。老人们是天琴艺术的拥有者、守护者及译码者,而年轻人则是其传承者与传播者,他们通过各类线上平台,让天琴艺术跨越山水之隔,走出龙州,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个人的体验与创造——天琴艺术中的个人“表演”

天琴的演奏形式多样,既有独奏的“弹天”,又有合奏的“唱天”,还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跳天”。无论是哪种演奏形式,都表现出强烈的即兴性特点。笔者在龙州县板池屯田野考察时,听到了一位“天婆”因为客人们的到来即兴弹唱的一段天琴,以此表达她的愉快之情。天琴的演唱方式也存在区别,既有传统的原生态演唱,也有现代的民族唱法。前者即兴性较强,后者专业性更强。现代的天琴弹唱虽然趋向于专业化的演唱方式,但这正是作曲家、演唱者们为适应时代发展和文化变迁所作出的改变,他们的创造活动与体验是天琴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龙州壮族天琴音乐中立音的生成

梅里亚姆曾言:“民族音乐学籍的目标不仅是理解作为构造性声音的音乐,还有理解作为人类行为的音乐。”②“乐”与身体行为密不可分。从调查中发现,天琴音乐中la、mi二音属于中立音范畴,la音偏高,mi音偏低。由于演奏者的行为、审美与习惯等,又导致了此二音在实际演奏中具体音高存在一定的个性化差异。

(一)固定把位生成中立音

天琴是以固定把位进行演奏,在琴杆距离琴头大约四分之一处有着明显的大拇指位置标记,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大拇指始终固定在该位置,这也就导致了把位的固定,并影响其他手指位置的准确性。大拇指所在位置的标记首先是根据食指按弦位置,再根据演奏者的握琴手势而确定。大拇指位置是藝人们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为天琴所增加的一道有形的“品”,这道“品”在各演奏者的心中与手中大致相同,但又因个人习琴特点产生区别,从而形成了音高上的差异。

(二)特殊指位生成中立音

天琴为二弦乐器,外弦为乐音演奏,内弦主要作为低音共鸣弦。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由于较长的琴杆,其指法也与众多弦乐器有所不同。天琴食指所在位置是do,当手指自然按下时,无名指所在位置才是re音,并非中指。而人体小拇指难以完全独立于无名指的特性,导致在实际演奏中小拇指同中指般并不常使用。因此,艺人们若要演奏mi音,只能依靠无名指下移完成,la音则由食指上行完成,这种按弦方式使得两音的音高游离,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三)手指紧张生成中立音

李玫教授曾提出了“中指指位”的原理与因素,认为中指倾向于无名指,但是由于音的需要,中指在实际按弦时又需要远离无名指,与人体自然状态相反,这就形成了一种并不舒服的按弦手型。天琴虽不使用中指,但是其食指与无名指的按弦原理与“中指指位”原理相近,但演奏者按下la和mi音时,食指与无名指之间相距较远,手型则容易出现过度紧张、不适的状态,这就导致la音与mi音在实际演奏中会出现前者微升、后者微降的情况出现,不自然的手型也让演奏者们在演奏中选择尽量避免此二音的出现。

存在龙州天琴音乐中的中立音现象,是人体与乐器之间接触的产物,是壮族天琴艺术的一种特殊现象,是该地区音乐风格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根本。

三、“后非遗”时期龙州壮族天琴艺术的发展与推介

(一)重构:从“非遗”到“后非遗”

自2007年始,十余载风雨,天琴艺术迎来的不仅是从地方到国家申遗的成功、身份的改变,还有内容与传播、传承方式的创新。

1.改良琴制、创编歌曲

天琴自诞生以来,其形制较最初已发生了改变。首先,在外形上经历了从原始固定式——“文革”拆装式——现代以固定式为主,拆装式为辅的发展历程;其次,传统的天琴发音孔多在后面,现代的天琴发音孔多开在旁边,这可以让声音不受阻挡地释放出来;最后,在琴头、琴杆和琴筒上也增加了雕饰与花纹,如龙头、太阳纹等,看起来天琴更加的美观。

社会不断变迁,天琴表演曲目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天琴不仅有传统的曲目,“金龙调”旦歌、《四季歌》等,还有现代曲目《你若来龙州》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青团之歌》等,作曲家们将天琴音乐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构思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2.打破禁忌、多元传承

龙州天琴的传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直遵循着“传男不传女”的古训,当地人都不约而同地维护着男性的话语主导权。但是为了天琴的传承与传播,当地的宣传文化部门决定听取外来专家的意见改变此现状,他们率先打破这一禁制,打造出了一支闻名各地的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龙州天琴传承的禁制被打破,其传承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多,从血缘传承到师徒传承,传承、传播的范围都更加广泛。

3.建设队伍、唱响品牌

目前,龙州地区已建立起了以崇左市花山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创作中心和龙州县天琴艺术传承中心为主的专业天琴表演团体。为使队伍更加专业化,提高天琴表演人员的音乐素养,加快天琴艺术与现代化进程融合的脚步,2019年时,还举办了“广西壮族天琴艺术人才研修班”。笔者在田野考察时发现龙州全县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开展了天琴兴趣班,学校为天琴表演队伍不断输入人才,学生成为其发展的后备力量,使得队伍不断扩大。

2006年,天琴艺术迈出国门,登上了维也纳音乐殿堂,2020年天琴艺术在北京地区举办的线上“壮族三月三”中也进行了演出。专业天琴表演队伍的建设,唱响了天琴艺术品牌,将天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4.整合资源、文旅融合

“红色边关、天琴古韵、岩画瑰宝、秀美龙州”是龙州地区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龙州地区致力于将天琴融入到各个旅游文化产品中,让天琴音乐回响在龙州地区的每一个角落。花山岩画作为世界级遗产,吸引了众多人員前来崇左地区欣赏,在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中,天琴音乐贯穿始终,这使得前来旅游的民众不仅能有视觉享受,还得到了听觉盛宴。由于天琴的不断传播,作为龙州天琴发祥地的美女村也逐渐被人们熟知,络绎不绝的人们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天琴艺术与当地其他民间文化携手,一同共建美丽乡村,推动着乡村振兴。

(二)发展:塑造“富民兴边”新形象

1.深挖天琴艺术内涵、创作时代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所指出的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天琴艺术体现了极高的人文性、审美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关部门应将其价值充分体现,并在原生态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作如《弹起天琴颂党恩》等新的优秀作品,从天琴艺术逐步走向社会,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深化其内涵,促进天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2.整理天琴文化资源、创新传承传播方式

天琴艺术不断走向专业化,曲目日益增多,广为人知,但是天琴文化知识却未能得到十分系统的梳理。天琴诞生于民间信仰之中,其最重要的是深藏于内部的精神文化价值,这是探寻壮乡人民的精神世界、天琴艺术文化内涵的根本。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在天琴文化品牌中的主导作用,收集、整理、翻译流散在各地的天琴经书、天琴歌曲等,并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天琴艺术数字资源库,并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创新天琴传承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提升群众认知度,让天琴艺术在线上、线下都“开花”。

3.准确定位天琴市场、加快相关产业发展

在市场定位方面,从微观来看,其核心市场应是以美女村为中心的崇左及周边地区,重点市场是广西与邻近省份。从宏观来看,其核心市场是崇左市及周边省内地区,重点市场是广西邻近省份与我国周边国家,尤其是越南、泰国等。从天琴自身的收藏价值到天琴文创产品的开发,都是带动天琴艺术发展、打响天琴品牌的重要资源与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天琴的传播区域与消费区域相结合,将天琴客源市场的需求特性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让游客既能深入体验天琴艺术,还愿意“带走”壮乡文化,让天琴艺术成为该地区“富民兴边”的具象化表征。

四、结语

天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壮乡人民的族群标识,是当地人们沟通神—人—鬼的法器,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天琴的成功申遗,既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也是维护国家边境文化安全的有效措施。在“后非遗”时期的天琴艺术应在统筹规划、合力发展中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搭建其与相关产业项目的“立交桥”,在互鉴互通之中实现交流与转换。

参考文献:

[1]艾伦·帕·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M].穆谦译,陈铭道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邱晨.身体行为与文化认同——论壮族布傣天琴中立音的生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02):94-108.

[3]秦宏增,毛淑章,宋秀波等.“侬峒”天琴——金龙布傣壮族群的信仰与生活[M].北京:知识产权杂志社,2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艺术学院2020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0XJ55。

①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第303—309页。

②Rice,Timothy.Toward the Remodeling of Ethnomusicology,Ethnomusicology,1987年,第3期,第477—478页。

猜你喜欢

时期
江郎才尽
“非常”时期,非常收获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一战时期哲壕战
一战时期堑壕战(8)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博物馆里看古都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