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灌区供水管理水平的措施探索

2021-12-09卢善力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9期

摘 要 在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灌区的发展管理更加注重节水建设。对于灌区的供水管理,需要积极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区域管理向渠系管理的过渡,并对水费的征收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灌区供水管理质量,使灌区供水管理的整体效益实现最大化。基于此,对灌区供水管理水平的提高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灌区;供水管理;渠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106

灌区担负着农业农田的生产灌溉,在改善城市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汛期,灌区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防洪排涝作用。灌区不仅能够为地下水的补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撑,而且其水源丰富,使得灌区周围的绿化工程质量相对较高,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积极作用[1]。同时,灌区管理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灌区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一步提升灌区供水管理工作水平,确保灌区的供水效益实现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灌区的农业农田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加强灌区供水管理的相关措施

1.1 转变灌区供水管理模式

灌区供水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城市环境供水、保证农业农田生产灌溉用水并为防汛做好准备。传统的灌区供水管理主要为区域管理,整体规模相对较大,在实际管理中其调度性存在局限。对此,结合灌区供水管理实际情况,将区域管理转变为渠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得灌区水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尤其是在农业农田生产灌溉供水方面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同时,渠系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灌区供水的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管理模式的转变就需要对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职责和人员分配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加强整治基层窗口的服务态度和作风问题,提高灌区供水管理的综合运行效率[2]。在渠系管理模式中,其计量方式需要以渠系计量为主,并且可以对支渠内的水进行承包,这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灌区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2 改变水费征收模式

传统的水费征收模式主要是先供水后收费,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存在部分用户拒绝缴纳水费的现象,这也是水费征收的难题。而新的水费征收模式主要是采用先预存后使用的模式,用户需要结合自身用水情况预存相应用水费用,通过银行等渠道实现水费征缴。这样显著提升了水费征收的效率。新水费征收模式的运用,使得灌区的供水采用不交水费不放水、先缴费先供水的模式,大大改善了水费征收困难的问题。

1.3 做好农业农田灌溉用水管理

农业农田灌溉服务是灌区供水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用水主要集中在某個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用水量相对较大,这就需要灌区供水做好提前规划,均衡农田灌溉用水与城市供水之间的关系,满足农业农田灌溉用水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灌区供水的综合效率。

1.4 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在灌区供水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节约用水的管理意识,切实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此,灌区需要结合自身管辖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系统的节水设施管理系统,并对现有灌区节能设施进行整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防渗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3]。节水改造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损耗量,还可以在相同使用量的情况下,减少灌溉用水的需求量。节水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农业农田灌溉的运行效率,大大减轻农民在灌溉用水需求方面的经济负担。

1.5 加强工程维修养护工作

灌区内工程的维修保养是供水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灌区内部分工程存在年久失修、堤防薄弱等问题,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实际需求,甚至影响到农田中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保证供水的顺利,灌区会每年定期对工程进行维护维修,其相关费用主要来源于水费。尤其是支斗渠及田间工程,需要根据工程维修费用和水费的实际情况加以平衡,制定科学完善的水费返还政策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健全的工程维修养护机制,这样灌区的工程管理和用水户之间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运作模式。对于灌区的供水工程管理,还需要对工程管理的各项养护规定进行完善,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保证各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各个管理所应落实对每个渠道养护段的管理工作,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坚持对堤防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堤防的安全隐患并加以解决。

1.6 加强灌区供水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灌区供水管理工作要保证公开性,尤其是用户用水量、水账、水费等,这样才能够让用户全面了解水量的耗费情况,明白水费的具体流向。保证灌区供水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用户直接参与到引水计量工作中,供水管理水账要定期公示,保证水价和水费的公开透明,并对水费的计收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方案,方便用户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用水情况和水费的支出情况。同时,灌区供水管理工作应积极自觉接受税审部门和用户的检查和监督,严格落实农业灌溉用水制度,保证供水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 实现综合节水型灌区的重要途径

2.1 充分抓住农业及农村经济转型期,加强灌区供水管理工作

在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中,灌区是保障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调节水资源供需的重要主体,在保证农业生产经济乃至区域经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灌区供水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田生产,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渠道。在农村及农业经济的转型期,灌区供水管理工作需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1)革新灌区的供水管理体制,调动用水户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保证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灌区的供水服务渠道[4]。2)针对灌区供水管理工作制定规范的政策体系,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撑依据,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开展灌区供水管理工作。3)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呼吁农民积极参与到民办公助等工程项目中,积极改善灌区田间工程和渠系改造工程等。4)灌区供水管理需要与整个市场经济相协调,在新时代下供水管理体制应该逐步朝着经营灵活、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方向发展,使灌区的区域性经济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升,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充分平衡农田灌溉与城市环境供水需求,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灌区供水管理不仅需要面向农业农田生产供水,还需要面向城市环境供水,这就需要保证两者间的协调性。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对城市环境的供水范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供水体系的修复与完善,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业灌溉用水和城市环境用水之间的均衡性和需求性。结合城市环境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特点,如区域性、阶段性等,寻求两者之间的优势,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补利用。灌区需要结合自身的供水管理能力,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科学供水管理模式,促进灌区朝着综合型灌区发展。

2.3 积极探索新型灌区供水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

时代的不断变化,促使灌区供水管理模式发生转变,这就需要灌区供水管理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人才引进等方面加以转变。提升灌区供水管理的水平根本在于人为因素。对此,注重供水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灌区供水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引进年轻、具有知识和专业性强的先进人才,不仅能够从精神面貌上改善工作氛围,还有助于职工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升[5]。通过新鲜活力因素的注入,激发灌区供水管理工作生命力。同时,对于灌区供水管理,需要不断宣传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积极调动灌区内工作人员和用水户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为灌区供水管理贡献一份力量。为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进步,灌区还应做好供水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积极探索新型的供水管理途径,为供水管理开辟科学创新的道路。

3 结语

灌区供水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确保灌区区域内农业农田生产灌溉需求得以满足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转型,在这个阶段,灌区供水管理需要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改善途径来提升灌区供水管理综合水平,有效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得灌区供水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康.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82-84.

[2] 张艳.引沁灌区的供水管理服务和效益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11):87-88.

[3] 闫晓芳.关于提高灌区供水管理水平的探索[J].北京农業,2015(15):217.

[4] 王立峰.大中型灌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110.

[5] 陈丽.提高灌区供水管理水平的几点探索与成效[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2):229-230.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1-08-10

作者简介:卢善力(1978—),男,辽宁东港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管理。E-mail:138425976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