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文明思考

2021-12-09谢晓斌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文化传承

摘 要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灿烂、丰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因素之一,更积淀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因此,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文明的措施,为促进我国乡村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耕文化;乡村文明;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75

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并在发展中与各类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融合,成为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内容。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能够展示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传统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对现阶段建设文明乡村、美丽乡村有重要意义。

1 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1.1 民族自信的基础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伟大的农耕文明,五千年的精神传承孕育了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在漫长悠久的岁月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五千年的农耕文化与历史文明相依相伴,农业社会技术经验的丰富与智慧体系的形成,使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转变为更加专业系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农耕文化在历经了几千年的世代传承后,成为重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为止,我国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已有91项。丰富的农耕文化、灿烂的农耕文明,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1.2 农业发展的财富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地发扬光大。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设备逐渐取代了落后的传统设施。农耕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转而成为一种对乡土亲情的思念与眷恋,因此,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农耕文化都应作为农业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忆,需要对其进行宣传与倡导,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1.3 振兴乡村的途径

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积极将农耕文化与乡村发展的规律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乡村文明的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立足于村落的原始风貌,并对乡村建筑进行合理的修葺与完善,使其既保留原始的风貌,又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除此之外,乡村振兴在带动乡村传统美食、手工艺品及耕种等承载农耕文化的体验式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客观上加快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其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展现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1]。

2 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文明的措施

2.1 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乡村增添生机

农耕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农耕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尽管我国的农业水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环境、食品安全质量等都面临着较大威胁。自然环境的承载压力愈来愈大,掠夺式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使农业发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念,需要通过挖掘传统农业的优势,秉承自然发展规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化学农药等的滥用,有效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为高效处理农业副产物垃圾,部分农民会在作物收割后就地焚烧秸秆,这种现象在民间被称为烧荒,虽然烧荒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秸秆焚烧后所产生的浓烟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若要改变此种现象,需要采取具体措施,对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重点整治,并分类进行治理。各乡镇建成完善、健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将乡村建设放在重点突出位置,将改造重点放在农村水质恶化、秸秆燃烧、厕所改造等问题上,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发展以及自然生态和谐的新农村总体目标。例如,采用村收集到镇转运以及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落后的局面[2]。

2.2 发展休闲农业,为乡村文明奠定基石

我国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农耕文化在融入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多数的休闲农业产业建设仍停留在开发状态,不仅缺乏对文化遗迹的保护,更缺少新意;人文资源等特色发掘不足、相关文化活动内容不丰富等。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更加渴望从吵闹、喧嚣的城市中脱离出来,回归到自然本真的乡村生活中去,乡村具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僻静的优势,成为城市居民选择放松的最佳场所,浓郁的田园风情更是满足了人们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古朴的农耕情调彰显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对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古朴的田园风光及朴素的乡土人情进行深入挖掘,使其成为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有利资源。通过合理的改造与适度开发,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的同时,提升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丰富农耕文化内涵,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更能帮助农民从多渠道增加收入。因此,只有将农耕文化深入到休闲文化的建设中,突出农家特色,才能有助于乡村文明建设与发展。

2.3 助推现代农业,为农耕文化筑牢根基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如嫁接、杂交育种等现代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立体式种植、滴灌技术、无土栽培等高科技的应用,使农业发展现代化前景广阔。重视提高农业生态品牌效应,逐渐摒弃高消耗、高污染的农业发展方式;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环境友好、安全优质相结合,积极拓展、拓宽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范围;合理建设生态农庄、生态园区及农业工程景观,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相结合,使现代农业能够充分地反映各地区的特色。与此同时,积极致力于打造农业健康产业和农业养生产业,以生产绿色无污染農产品为目标,发展反映并体现地区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立足乡村优质自然景色,打造休闲健康的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提升到更专业的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

2.4 繁荣农村文化,为乡村建设注入灵魂

乡村建设的灵魂在于不断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农耕文化能够将文化的发展特性、发展潜力有效地融入到乡村文明建设中。乡村文明建设既要保持乡村的山川清丽、田园优美、村落和谐,更要保障乡村的文化发展,明确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作用。重视农耕文化、保护农耕文化就是保护各民族各地区生存、发展的根本,更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更需要对发展农耕文化予以重视,积极发掘农耕文化的价值,立足于历史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人文积淀及地貌特色,促进农耕文化的发展。利用乡村文化特点,通过彰显特色、积极转化的方式,在建设文明乡村过程中,把握传统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实现发展与保护的有效结合,保持乡村文明建设的长久活力与生机[4]。

2.5 发掘旅游特色,激发乡村文明新动能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的作用,但是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略文化开发等。若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忽视乡村文化,乡村旅游极易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乡村旅游长盛不衰的秘诀,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有效发掘,通过不断地发掘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不仅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还可以通过口碑宣传形成品牌优势,带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普遍面临粗制滥造、千城一面的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恶劣影响。多数乡村旅游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品牌,缺乏品牌主体意识,经营过程中更缺少对核心品牌的宣传、包装,从而降低了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建设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适当宣传,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发展中还极易出现盲目开发、表面化开发等问题,原因在于缺乏合理规划,对乡村文化了解不透彻,不仅破坏了乡村的传统风貌,还使乡村的文化发展陷入停滞。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勇于承担责任,提高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旅游开发不仅是要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更要对农村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重视乡村发展的文化内涵,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在保护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5]。

3 结论

综上,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战略意义。保护好农耕文化,积极传承农耕文化,使其能够为乡村文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精神支撑,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积极传承农耕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为发展乡村文明提供不竭的支持与动力。

参考文献:

[1] 马军丽.从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华农耕文化:评《中华农耕文化》[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357.

[2] 董云川,李保玉.传统农耕文化教育传承的实践探索及理性反思:基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的辨析[J].学术探索,2020(10):104-111.

[3] 温靖,郭黎.传承中华农耕文化 保护千年國宝古树: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认养稷山板枣古树为县域经济助力[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7):32.

[4] 汪莉.西部地区原生态农耕文化在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活动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题意识和留白艺术[J].新课程,2020(32):17.

[5] 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1-08-22

作者简介:谢晓斌(1984—),男,甘肃庄浪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乡村文明、文化服务。E-mail:513402963@qq.com。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文化传承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重农抑商”的文化内涵分析